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招聘会 > 正文

问题引导探究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问题教学是古今中外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问题来获得体育锻炼的正确动作要领,提升体育学习能力和效果,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问题探究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思考,提高了认识能力和协作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体育 问题探究 实践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教学法是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方法,问题教学也是教学中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古人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苏格拉底用问答方式学习的"产婆术"教法形象地说明了引导的"助产"作用。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更是把问题教学程序化了。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探索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以问题为线索,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创造思维发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体育教学中也要以"问题"作为载体,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思"与"练"有机结合起来,推行以问题引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学生近视高发、胖子增多、体能不佳、体育锻炼意识不强等事实,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探究式的环境,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多种锻炼方式,发展学生个性,提高认知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教师适时而教,春风化雨,以求最佳效果。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动作规律的理解中,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思维时,要掌握好精到的教学艺术辩证法。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性动作上,发挥主导作用,深入诱导,组织学生讨论、启发,使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对正确的动作要领有理性认识,获得技能。并引导学生自主锻炼,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即学生在问题环境下,在教师引导下,探究问题、提升兴趣、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学会学习。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设置成"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一)、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
  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生成教学问题
  确定教学任务?引导问题探究?提供探究策略?评价探究效果。
  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投入问题情境?感知学习问题?获取探究任务
  开展探究活动?获取探究方法?解决探究问题。
  (二)、各教学环节要素
  1)教学目标: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2)教学问题:符合课程目标要求,与教学内容相联系,激发参与热情,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有层次性、系统性、情境性。
  3)教学环境:创建面向真实的问题情境;优化或改变教学环境,让学生沉浸于情境之中。
  4)教学过程:以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投入;问题具有挑战性、策略性;教学活动多样化。
  5)教学资源:根据学情、校情开发体育资源,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6)教学评价:评价面向问题的解决过程,手段多样化。
  7)教学效果:提高学习能力,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三、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
  合理的情境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高效学习状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借助灵活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丰富多样:如从观点研讨质疑、从动作观察比较、动作演示、延伸问题、叙述事件、游戏、从场地、器材入手、增加动作技能难度入手、角色扮演入、从图画、歌声入手创设教学情境……
  (二)、设置目标问题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念,确定知识技能增长点,把教学内容分为一个个的探究过程,制造出一个个有待破解的问题。以教学中某一知识与技能为目标,创设问题,探究验证,可以把一个知识点作为一个问题探究过程,也可以解剖为几个问题,构成相几个探究过程,顺利解决问题。具体把握几个原则:
  1、深深感受:体育问题的设计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有切实感受。使学生易于接受,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投入到问题中。如让学生体会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的区别、大众体育与精英体育的区别、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这些身边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通过探究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快乐体育教学应该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体会体育锻炼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层层启发:问题的设置应注意新颖性,启发性。如谈全民健身计划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系,中学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该问题对学生有启发性,从而积极参与,明确体育的重要作用。又如"4*100"教学,学生分组,设计系列问题,层层递进: ①如何握棒?如何起跑? ②如何安排棒次问题? ③采用哪种交接棒方式? ④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接力区? ⑤交接棒时注意哪些问题?学生按提示,各小组进行激烈讨论研究后,采取了自认为最合理的方式进行比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培养了相互协作,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环环相扣:学生初步了解动作的构成要素但动作不够准确时,为让学生更快完成连贯性动作,使动作趋向协调,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可采用环环相扣的问题。随着动作技能的提高,教师要增加情境的复杂化程度,引领学生练习,使动作标准化,有技术的意识。通过一系列的环环相扣问题或练习,使学生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进而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学习"篮球突破技术"问:1)篮球比赛中为何要适时采取突破技术?2)在突破分球战术配合中,此技术为何至关重要?3)突破技术在比赛时应怎样灵活运用?通过学生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整体化、灵活化、深刻化。
  4、跳跳摘果:体育问题的设计应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最近发展区",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跳一跳,摘到果",实现知识和技能层次的提高。如在跑步运动中,从"短跑分为几个阶段?"上升到"途中跑在整个短跑过程中,对运动成绩起什么决定作用?"问题层次提升,学生在跑时再思索和体会,对提高成绩功莫大焉。
  5、步步惊心: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惊心。 针对男生对足球大都感兴趣,特喜欢评论的现象,在足球裁判法教学中,先设置一些简单问题:如每次比赛上场的人数、比赛时间?裁判员人数?边线球、角球、点球……?对此,男生如数家珍。紧接着抛出"越位"及其判断依据是什么?再深入黄牌红牌何时出示?纠纷如何解决?难度呈梯度增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把思维进一步引向深化,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对规则进一步了解,激发求知欲,主动地钻研探索。
  6、生生有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顾及总体认识水平,让多数学生能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增加问题的广度或角度和思维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感悟有所得。同时,因个体差异,有的反应快,好冲动,有的反应慢,考虑问题认真细致。设置的问题既要侧重整体解释,又要注意细节的分析,使问题能覆盖全体学生。
  篮球是学生中广为开展的运动,很多学生对"NBA"很感兴趣,NBA与业余篮球赛有何区别?NBA职业联赛共几支球队参赛,为什么NBA球星又能参加奥运会?谈谈姚明、林书豪等美籍华裔球员。显然,学生对此很感兴趣,造诣很深。
  (三)、引出教学问题
  体育问题常表现为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遇到的不明确、疑惑的实际问题,有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驱使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维,寻求答案,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这种体育问题意识。
  1、直接提问:在教学目标设置若干个问题,直接提出针对教学活动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在观察、分析、思考中寻求答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估计后续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估计一些体育活动情形抛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入教学活动。
  如乒乓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学完乒乓学习内容后,让学生根据已学内容提出锻炼手腕力度的方法。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研究讨论后,让各组表演比赛,一小组用不断翻腕击球;二小组用变向球…… 气氛相当活泼。
  案例:篮球教学单手胸前传球教学内容。
  师:请两学生上演接传球游戏。引出问题:"假如在传球时,前面防守我们该怎样传球?"
  生:纷纷回答,提出许多种传球方式。
  师:下面演示在防守情况下,如何传球,注意观察动作。思考:球是从防守者的什么位置传过去?为什么能够传过去?
  师生:合作示范活动。
  生:根据所见纷纷回答问题,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传球方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单手胸前传球。
  生:恍然大悟状。
  进一步引出问题:关于假如问题还有1、如果有人在炎热的运动场上晕倒,你将如何处理?2、如果在篮球比赛中,你遇到比你高大的同学怎么办?这些问题会使学生静下来仔细想出很多方法,刺激他们的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从而迅速进入教学活动的正题。
  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直接思维,摆脱了学生只跟不想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创造能力。
  2、设疑提问: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情境设置一些疑点,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如学生在篮球运球时,布置作业让学生体味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时不同的拍球感觉。练习中学生有了疑问:虽然都是按拍在球的上方,但行进间运球按拍球的上方,为什么感到很不适?且行进速度很慢?从这些困惑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得出正确结论:行进间运球和原地运球的不同。
  通过设置疑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发现疑惑并通过实践分析释疑。既能培养成就感又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案例提问:在教学中通过一个个案例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生动的案例比教师讲解或教育、批评对学生更为有效,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4、比较提问: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拿两样以上的东西让学生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获取新知识与亲技能。碰到相似的教学内容、碰到学生有技术基础的教学内容等,均可运用比较让学生感知新的教学内容。如比较"深蹲跳"和"立定跳远"的比较;弯道跑技术和直道途中跑的技术比较;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的比较等。
  5、延伸提问: 教学中有时可将某种体育活动延伸到生活中去,扩大技能学习的内涵,进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
  案例:滚翻动作教学。
  师:"在不同的情景条件下,滚翻的动作是有差异的,结合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如果从山坡上滚落时身体应该是横向滚动,并尽量减速,摔倒应一侧先着地"
  生:"我看过电视报道,就地滚动可以远离火源,避免危险"
  生:"从高出往下跳,团身落地,接快速滚翻,可以缓冲身体重量,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
  师:"前后滚翻能不能稍稍变化发展成新动作?"
  生:展示动作:鱼跃前滚翻、前滚翻直腿起、前滚翻分腿起、远撑前滚翻、并腿后滚翻等。
  于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学生思想活跃,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学到了不少安全知识。
  (四)、问题探究过程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以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线。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锻炼学习能力。体育教师则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问题的解决方向,引导思维。
  1、 尝试――生疑――探究:实践出真知。教学中先让学生实践练习,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来发现存在的问题。
  如后滚翻教学中,学生自己完成后滚翻动作时,总有部分翻不好或翻斜出垫。此时自会有学生主动跑过来问"老师,为什么翻歪了呢?"这时,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再根据实际情况讲解示范。此时,学生们自然听得非常认真,迫不及待要体会动作。最后引出诸如双人、多人的表演性动作组合。
  又如在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学生体验后提出系列问题:
  1、投篮时脚分前后,哪只脚应该在前?
  2、投空心篮时,瞄准点在哪儿?
  3、投出的球旋转不旋转?如旋转是向前还是向后?为什么?
  对此先不正面回答,让她们继续练,大多数女生认为右手投篮时左脚在前,因为推铝球是这样。于是让学生在远近距离投篮时反复体会并分析:推铅球时左脚支撑为了在最后用力时有较长的距离,有利于把铅球掷远,而投篮时为了准,女生力量小,借助于左脚在前增加投篮的力量不利于全身协调。关于旋转,启发她们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理解:后旋飞行的球上下压力差会使球碰到篮圈后容易中篮。球出手时最后由食指,中指拨球,使球产生向后的正旋转。如果用其它手指拨球,球向侧旋,不利于中篮,投篮后用小指的指向(向右、向前)来判断球出手动作的正确与否。让学生在各种距离,角度投空心篮,注意瞄篮要选择在球场的各投篮点最容易看到的点,练习中,学生体会到篮圈前沿离自己最近,最易捕捉投空心篮瞄篮的前沿最合适。
  又如耐久跑教学中,教师诱导:"体育课跑过哪些健身跑?"学答:有慢放松跑,变速跑,折返跑,加速跑等等,教师接着说:"今天这节课要求大家尝试倒跑,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然后你再试一试。"于是在耐久跑尝试中顺利推进。
  又如在学习头手倒立时,教师提示:"尝试一下,当身体倒立时,头和两手怎样配合最有利于控制重心,维持平衡?"学生纷纷尝试,想成为一个发现者,通过尝试,学生提出:头与手的支撑成等边三角形的倒立姿势最稳定,也有的说是等腰三角形,经过学生尝试,一致认为等边三角形使倒立姿势最稳定。
  2、观察――纠错――解决:教学中,让学生在别人的动作中发现错误,并引导讨论该错误存在的原因与后果,探索纠正该错误的方法,往往能使学生对该类技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
  案例: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
  现象:学生接球时普遍等球而不是主动伸臂迎球。
  示范:有意模仿学生的接球手型进行接球。
  后果:球接不住或打在自己的鼻子上。
  众生:哄堂大笑。
  生甲:"老师,我好几次出现过这种情况,把我的鼻子打疼了,更有一次眼镜都打碎了。怎样接球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教师:引导学生给老师这个错误动作找毛病,并稍作提示。
  学生:仔细观察和体会统一认识:接球时双手不能等球,应主动伸臂迎球而后缓冲。
  这样错误来自学生,病根又是学生自己找,于是很快掌握了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正确动作。
  案例:田径项目中的快速"跑"教学。
  问题:怎样跑才会快?学生马上有人举手回答:用力跑会快。
  动作1:做原地"用力"跑的动作。
  问题:这样快吗?
  学生:观察,很多学生发现了问题,学生的再次回答是大步幅。
  动作2:表演大步幅的慢动作。
  于是学生很快明白教学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快频率和大幅度的密切配合,使学生掌握快速跑的动作要领。
  3、交流――点拔――释疑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交流探究的结果,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重要问题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讨论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在组织讨论时,要鼓励不同意见的争论,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论,通过精讲点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认知结构。
  4、总结――引导――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要探索的问题,把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新旧知识之间产生"同化"和"顺应",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如"运动素质和身体素质"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运动素质:跑的素质、跳的素质、投掷的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
  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
  提高方法:、锻炼、营养、睡眠、规律
  (五)、问题探究评价
  问题探究教学中提倡"场合驱动评价",这种评价是教学过程、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价方法,认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使教学一直在气氛浓厚的情境中进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运用评语的方式,即时评价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程度。如在学生练习中或结束时用"好、很好、不错、好棒、真聪明、真不容易、相信自己、坚持一下、再试一试"等词语进行激励性评价。要以准确量化的方式,即时评价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程度。如给学生及时反馈其跑的时间,跳的远度、力量性练习的次数,这样让学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超越自我的激励评价。
  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既有客观指标反映,又有教师对学生技巧掌握程度的评语。如跳高、跳远等。经常运用暗示评价能给学生带来某些心理上的亢奋。如:在练习中指定某一学生做示范表演,将学生增加练习内容或难度,而对另一些学生降低练习要求。教师以某种动作(鼓掌,点头、拍拍学生肩膀)或用表情(凝视、皱眉、沉默、不理)表示赞赏或不赞赏。通过学生互评,自评,师生的共同评价,注重过程评价。
  四、绩效与反思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动机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体育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实践过程,又是一个探究过程。学生一般都具有爱提问题,乐于探究的心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任认知水平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再经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与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从而加强锻炼的效果。
  (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问题引导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与"练",并在"思"与"练"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和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有助于强化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
  为切实体验体育问题教学模式的效果,我们专门安排班级进行了对比实验。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班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态度和意识非常积极远远高于对照班。这说明"引领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满足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的需求,激发起学生对体育健康课学习的兴趣。
  (三)、学生思维品质得到提高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活跃性和深刻性的体现。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与本人已有认知结构矛盾时,主动地问一个"为什么"此时思维才算是开始启动。如果有了这种思维品质,学生就能在学习中不断质疑,才能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培养了可持续发展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大春《中小学体育课程理论与实施》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6年?
  [2] 章建跃《关于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的几个问题》2007年?
  [3] 严运华《"问题链"的设计与教学》《广东教育》2005.12?
  [4] 石志群《问题与活动-课堂教学的核心》《体育教育》2006年

标签:探究 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