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证明书 > 正文

浅谈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_语文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培养浅谈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纵观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新课程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人景象。然而客观地分析评价语文教学现状,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一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培养,而没有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纳入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反复地记忆知识,其目的是培养有文化知识的人,而不是有创新能力的人。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性人才,语文教学就要冲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桎梏,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如何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求异思维特征,摒弃陈旧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发展求异思维。求异思维的基本特征,一是以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是以假设解决某个问题可能有几种正确方法为基础的思维过程;二是把眼前面对着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之中储存的材料,重新整合形成为新的材料,从而解决问题,不依赖现成的材料,寻找现成的答案。三是在思维的过程中有推测、联想、想象、创新等活动的参与。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搞求同思维,教师一味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在同一方向思考问题,利用现成的材料,找到全班划一的答案,单纯这样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很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课前已设计好一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方法,上课按“既定教案办”,要求学生学习“循规蹈矩”,跟从教师“亦步亦趋”,不允许学生“越雷池半步”,不允许节外生枝,不允许学生质疑,唯恐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时学生提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则由于始料不及而束手无策,甚至训斥学生不尊重教师的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有悖于新课程理念,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师传生受”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师传生受”观念,已自古沿袭至今,就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而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可言。教材怎样编制,教师就按自己的理解而“倾囊”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晕头转向或囫囵吞枣。这种“师传生受”的教学方法得不偿失,教师一味照搬,学生一味照套,局限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往往出现高分低能的想象。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切实转变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摒弃这种严重制约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作为语文教师既要因材施教,又要灵活处理,研究教法,把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自主创新性的学习能力。而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独立思考,不迷信名家,不轻信书本,要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课堂要广开言路,不搞一言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答辩。允许学生说错,教师既不挖苦也不讽刺学生,让学生有积极发言的勇气。这样的课堂才有一种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氛围。往往对某一个问题,学生能发表出多种见解,大家殊途同归,这样就改变过去众口一词,答案统一的状况,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三、正视学生理解差异,因人而异教学引导
  
  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允许学生之间存在的理解上的差异,鼓励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探索、去发现、去掌握未知的东西。
  初中学生之间存在理解上的差异是必然的,也是很正常的。部分学生知识面较广,洞察与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强,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较深刻,所作出的判断往往较准确,发言时往往一针见血,有的放矢,有板有眼,有独到的见解。对这些学生要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性思维,以点带面,促进全面提高。学生中也必然会存在一些反应和理解偏差较大,应变能力较差的情况。对这些学生,教师更需要关心爱护他们,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能鄙视他们。对于一部分懒于动脑筋,学习上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辨是非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引导,指导他们积极投入思维活动,敢于辨别是非,课堂上积极发言,逐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学生中存在着理解的差异,是好事,不是坏事。一是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查与总结,寻找出教学的薄弱环节,以利于改进和提高。二是有利于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求异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三是有利于对问题的比较和鉴别,利用理解的差异来进一步分析、综合、取舍,以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因此,学生之间存在着理解的差异,教师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小题大做,要善于利用,善于转化,用求异思维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积极发展求异思维,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发展求异思维,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开拓学生求异思维,培养他们的求异意识。
  在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比较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学完本单元各篇课文后,分析总结,从中归纳共性,获得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能从区别异同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知识,并学以致用。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投入各种培养求异思维的训练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可通过课文的续写,编织五花八门的新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也可通过选材活动,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同一主题等。
  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编织知识网络,并用比较认识问题的异同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投入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与训练活动,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全面提高教学的效果。
  华罗庚先生说过:“人之所以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喜欢标新立异、表现自我是当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突破思维定势,不墨守陈规,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丁爱梅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镇邓庄初级中学 26681)

标签:浅谈 思维能力 语文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