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致辞 > 正文

【被成全了的英雄】渴望被成全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简介】丹柯历来是人们口耳相传的英雄,在《外国小说欣赏》中接触到这个人物之后,我却对此产生了怀疑。本文试着从常人的角度、作者的角度、丹柯自身的角度来解答这个疑惑。
  【关键词】丹柯 族人 英雄 幼稚 成全
  
  (一)关于英雄
  一个令男人热血沸腾的称呼--英雄,从男人开始当道就成了所有男人隐性或显性的追求。在我看来,男人可以分为这么三种,一种是自视过人却无实际才能,他们习惯以英雄自居,自以为了不起,处处抢借风头,结果狼狈不堪从而丧失男人本色的庸夫。一种是自卑过人却难逃“宿命(男人的天命)”,饱受生活摧残却连不甘心都只能含恨吞下,结果猥琐不堪从而造成阴暗心理的社会淘汰品。一种就是自我感觉良好恰巧也有些真才实干的,对于生活中发生的绝大多数事情他们都能从容应对并且博得掌声,他们通常被称为英雄,并且也能以受此荣耀而沾沾自喜。最后一种品行高尚,已臻天地境界(参看冯友兰《人生的境界》),他们抛却了自我,一心为着那些境界远远低于自己的人奋力“厮杀”,结果通常死在众人的不堪灵魂被撕裂信仰被摧毁的荏弱下,再经过一段遥远的时间,终于被后人授予了"英雄"的荣誉称号。综上所述,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都不是真的英雄,死了的才有可能被认为是英雄。这是我对英雄的定义。
  《辞海》中关于英雄的解释简洁明了:有杰出才能的人。
  “百科全书”中关于英雄的解释:才能勇武过人的人,具有英雄品质的人,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那么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高尔基笔下的著名人物丹柯,这个古往今来被公认的英雄,是否名副其实。
  (二)丹柯是个英雄
  丹柯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早期作品《伊则吉尔老婆子》中的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它介绍的是草原上星火的来源,是篇传说故事。关于丹柯的形象,一直以来被人热切传诵着,而且被贴上了英雄的标签,并且是个一心为公、勇于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很多人寄望他来洗涤人性中的卑劣――自私。因为人类依然自私,所以丹柯依然经典,甚至于经典到被搬上高中语文课本。
  高二下学期的《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教读课文,是《丹柯》所在的位置。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能轻易地得出上面的结论,丹柯确实是个英雄。为了证明这一点,作者可谓费尽心机。一、环境的烘托。文章对树林里的险恶环境做了多次渲染。如“那儿很阴暗而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地缠结在一块儿,遮盖了天空,太阳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阳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就会有一股恶臭升起来,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死去……”再如“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的、贪吃的大口,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去路,树枝纠缠在一块儿,树根像蛇一样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等等。作者采用铺饰、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写环境,与一般对环境的描写不同之处在于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极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预示着摆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难极其强大,困难越大人物的性格也就越鲜明。二、族人的反衬。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任何英雄都需要衬托,都是在狠狠揉碎了别人的自尊后捧出来的特质人物。同样的,丹柯也是狠狠地践踏了所有族人的自尊之后才走出来的。面对这阴森恐怖的树林,所有的族人都表露出了人性中最脆弱的一面,为了活下去,尽管他们知道必须以自由为代价,并像狗一样地被自己的仇人役使,可现实的恐惧摧毁了他们本就薄弱的意志,他们轻易地屈服了,全体都是。只有丹柯,他站出来了。义正词严地指出人们的荏弱,并带领大家走向生机。单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丹柯是个英雄的结论。至于在环境变得更加恶劣族人变得更加恐惧时丹柯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举步向前,就更能显示他的英雄气节--勇敢!三、丹柯的言行。丹柯的出场有点像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最先接触丹柯的是他的那句经典台词“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直截了当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敢想敢做。即使被族人抱怨,依然快乐而安详的豁达和乐观,这就是丹柯。甚至在众人想要围攻他的时候,他的心理变迁过程,更深刻地将一个一心为公的人展现在我们眼前。我想,能在生命的紧要关头仍能将众人的命运放在心上,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都应该获得我们的尊敬和爱戴。这就是丹柯,一个英雄。当然这也是作者高尔基一直想让我们相信的。
  (三)丹柯是个幼稚的英雄
  正如所向披靡的阿基琉斯也有脚后跟这个弱点一样,丹柯也有自己的致命之处。他的缺陷主要源于他的性格。但凡英雄,势必要领袖众人,导引全局,可在全族陷入危机与绝望时,丹柯只是充当了引子的作用,他振臂一呼我们应该走出去,之后就没有下文了。他所作的只是表现自己的勇敢,表现自己异于常人的素质,在所有人再次被大雷雨吓得屁滚尿流的时候,他保持着自己的安详继续着自己的乐观心态,却忽略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跟他一样。于是人们开始抱怨起丹柯来--他们开始抱怨他不能够好好地领导他们--你该死!你该死!他们大声嚷着――他们把他包围得更紧了,为着更容易捉住丹柯,弄死他。事情一步步演变到最后这个局面,自私而荏弱的族人虽难逃干系,可作为领袖的丹柯更是关系重大,甚至可以这样说,他是自食其果。因为族人是怎样的人,丹柯,作为领袖必然知晓。当他开始要率领大家时他就该预见必然会接触到的困境,但是他没有,他所有的仅仅是一个信念,一个空虚的理想,没有任何实际的依托。换个说法,丹柯若是英雄那也绝对是个幼稚的英雄,莫非他以为他的精神感召力可以让族人由内而外萌生出勇气和力量?可笑之极。
  人都说英雄是寂寞的。诚然,每个英雄都有异于常人的能力,能达到常人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完成常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情。当英雄轻而易举结束手边的工作却发现他人正举步维艰手足无措时,怎能不寂寞。长叹一口气之后,一般会出现两种选择,一种是正视众人和自己的差距努力帮助他们,另一种是用藐视的眼光看着众人苦苦挣扎于自己的蠢笨。而丹柯的表现迥异于这两种。他似乎并不自知自身的过人之处,所以他也无从察觉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距,进而根本不曾想象过在环境越加险恶的时候,为什么自己能忍受的族人竟不能忍受?在族人愤怒的指责他把他们弄得筋疲力尽该死时,他挺起胸膛据理以争,并且以一番完全缺乏语言艺术的话语彻底将族人激怒。我们在感慨丹柯不善言辞的同时,不得不思索更深层次的原因。丹柯身上有何出众之处?他除了比别人勇敢一点乐观一点之外还有什么?都没有了。而且,让我们仔细回想一下丹柯的出场时机,在整个族群被赶到林子深处的时候,丹柯在哪里?而且这里我们不得不细思“赶”的含义。这是一个饱含轻蔑的字眼,试想丹柯族群的敌人为何不将他们置于死地而绝后患,反而是将他们交给自然,任其自生自灭?难道他们竟会愚蠢到不懂斩草除根的道理?唯一的可能性是――他们丝毫不担心丹柯族群能死灰复燃!换言之,丹柯族群被彻底地蔑视了。而此时此刻的丹柯竟然没有脱颖而出的理由恐怕只有一个,他--也没这个勇气,他和他的族人一样的懦弱!至于后面的表现恐怕是经此一役终于奋发图强成长起来了的缘故吧。
  (四)丹柯是个被成全的英雄
  丹柯掏出了自己滚烫的心照亮了族人前进的道路,最后文章是这么来描绘这个英雄的死去的:“他快乐地望着这自由的土地,骄傲地笑起来。随后他倒下来――死了。”为何作者要在这里用了如此别有深意的一个词语“骄傲”,难道他要故意丑化英雄?试想,一个为人民利益无私忘我奋勇拼搏的英雄在终于得偿所愿后,露出来的应该是欣慰的或是幸福的微笑,绝不是作者所说的骄傲。而作者强调这个词语,让我不得不去思考作者的深意。高尔基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是否将丹柯界定为受万人敬仰的无私奉献者?或者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设想,在作者的私心里是否真正相信在这个社会上有真正的英雄存在。
  高尔基创作《伊则吉尔老婆子》时27岁,他的人生却已是打击连连。3岁父亲病逝,10岁开始捡破烂补助家用,11岁母亲去世,之后干过各种各样“低等”的工作,19岁因对当时社会失望开枪自杀被急救脱险,在马克思主义者的引导下向伟大的列宁靠近,慢慢步入文学创作这条路直至最后。所以,这样一个饱经生活沧桑的人是很难相信崇高者的存在的,而且他接触那样一群有着坚定信仰的马列主义者也还为时不久,尽管受了些许熏陶,总也不能颠覆全部过往的思维印迹。因此,这个“骄傲”恐怕是作者不自知的一种自我否定,一种在不小心将丹柯塑造成一个掏心英雄之后的一种弥补和平衡。虽然丹柯的行为足以够上英雄标准,但他的骄傲表明他的奉献其实出于某种隐秘的私心,一种自我满足的需要。一种自认为强于别人的人惯常要做一些别人无法完成的事从而体现出自己的过人之处,而丹柯最终拯救目标的实现正是这个明证。于是我不得不怀疑起丹柯的英雄色彩,或许他的行为很英雄,可是他的居心是否如出一辙的崇高呢?
  而且如果这不是一个传说故事,如果它是真实的,少了浪漫主义手法掩饰的丹柯的结局必定同房龙的《宽容序言》中的那个漫游者一样,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一条拯救同村人的路,结果被村人“忘恩负义”的用石头砸死了。丹柯极有可能的死法是被愤怒到失去理智的族人高高抬起然后狠狠摔进沼泽,而后在众人血红眼睛的瞪视下渐渐覆顶,直至呼出最后一口气。如果这样死掉,丹柯的悲剧意味将更深浓,但作为英雄他尚未建立任何功勋而过早死去的最可能后果是--被这群自私而冷酷的族人忘却,这份忘却并且会因为族人要刻意掩盖自己伤害了无辜人士的愧疚而更加无情的对他加以贬低和踩踏。而这显然不符合当时作者的初衷。所以他成全了丹柯,让他在死前完成了人生中最辉煌的英雄业绩,让他能够死而无憾,虽死犹荣。
  (五)英雄――殉道
  无论是文学还是现实中的英雄,结局总也逃不开惨死,死去似乎成了每个英雄的宿命。英雄--殉道也就成了一个永恒的母题在文学作品中不断地演绎着。在这里,不由得想起了神话故事里的普罗米修斯,他应该是殉于道的英雄的始祖吧。泰坦神普罗米修斯帮助人从宙斯神所要求的祭祀里获取他们生存所需的最大利益,并教会人类观察星辰、写字计算、驾驭牲畜、发明航船、调制药物等同大自然相交往的技艺。更重要的是,他还帮助人类从神灵的控制中盗取了神圣天火,以此帮助人类迈开了征服大自然的最重要一步,同时他也引来了宙斯神对他的惩罚,受到永远推石头上山的苦刑。普罗米修斯虽说没有最终死于对人类的奉献,但他所受的苦刑丝毫不逊于死亡。再比如俄狄浦斯,他破解了以斯芬克斯谜语为象征的历史必然法则的同时却犯下了杀父娶母的不赦之罪,结局也未死去,但终日饱受良心摧残……英雄为何总得承受这样不堪的结局,为何不能实至名归在众人的景仰中安享晚年?这一切归根结底该是因为一种残酷的自然法则,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是一个既有所得又有所失的物质主义运动过程,在得失间最终维持着平衡。正如鲁迅所说,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历史每前进一步,必然伴随着流血牺牲,那么英雄人物自然是首当其冲。
  所以英雄在充当历史推动者身份的同时兼而成为历史殉难者。当他们成为英雄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肩负起了历史使命的大无畏精神,主动将社会责任、他人利益作为沉重的十字架背负在了自己的身上,一方面他们依据历史理性的坚决展现出勇敢和智慧,一方面凭借价值理性的坚定表现出受难和牺牲。简而言之,他们的死是人类征服自然后祈求自然宽恕而赎罪的一种弥补方式。在族人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不可否认,是丹柯将众人解救出地狱,并且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看了很多遍《丹柯》我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丹柯是否够得上英雄的荣誉称号?是否仅凭他的缺陷而否认既成事实的牺牲?要知道这是一种多么悲壮的牺牲,又是一种多么崇高的伟大啊!
  (六)结语
  我想,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快意恩仇、受人敬仰的的渴望,即使那些最卑微的人们。 我想,自豪地接受众人的崇拜眼神,顺理成章的趾高气昂,应该更是许多人内心最隐秘的渴望。
  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如果那么容易,岂非人人都是英雄?!
  
  参考书目:
  1、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二十世纪文学泰斗――高尔基》,2003年8月第1版第2次印刷。
  2、作者马小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历史与人伦的痛苦纠缠――比较研究中西悲剧精神的审美意蕴》,2008年8月第1版。
  3、作者E.M.福斯特,冯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面面观》, 2009年8月第1版。
  

标签:成全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