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志愿填报 > 正文

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信心_浅谈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自信就是“信自”,即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什么呢?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些别人不如的地方,所以要树立对自己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居里夫人又说:“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早在七世纪初,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对一千多名儿童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跟踪研究,并把其中成就最大者和成就最小者进行了对比,发现这两类人在智力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最明显的差异来自心理特征方面。成就最大的一类人他们有理想、有进取心、自信、不怕困难和挫折、持之以恒,成就最小的一类人他们最明显特征就是缺乏自信。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帮助我们的学生树立自信,培养一个充满自信的人非常重要。
   学生自信心不足的主要表现有:学习方面,表现为懒惰,缺乏热情,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天生能力差,智力水平低;生活方面,胆小、孤僻、自卑、敏感;人际关系方面,不善于和他人交往,惧怕别人不接纳自己,自我封闭心理严重,交际范围狭窄;情感方面,感情脆弱,遇事悲观,常常表现出无助、空虚、苦闷;意志力方面,目标不明确,意志力薄弱,缺乏进取心和应有的自制力。
   产生自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有:(1)家庭教育的原因,家长对子女要求太严或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现实中他们通过努力难以得到父母的期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受挫。经济困难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中学生不自信现象较为普遍。(2)学校教育的原因,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过多的失败,特别是在学业成绩不良及由此带来的老师同学的鄙视、教师有意或无意之中言语的中伤,都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打击。(3)学习困难的原因,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往往是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自己理想中的状态与现实中的自我之间的差距常使他们感到困惑,并容易把自己的受挫归因于自己天生脑子笨,智力低下,进而产生自卑不自信的心理。(4)自我认识不足的原因,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评价自身与他人的关系,是树立自信心的基础。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常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进而产生自卑不自信。另外,学生个体的生理缺陷、容貌不佳、性格、兴趣爱好都将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不正确引导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和不自信。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自信心不足的主要表现,了解产生自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1. 引导学生肯定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成功,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超越自己,成就自己。大可不必两眼总盯着自己的弱点,以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这样只能是越比越泄气,越比越没信心。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应成为对自己丧失信心的理由,要抱定“彼能为,我亦能为”的念头,要满怀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坚定信念。
   2. 引导学生积累自己的点滴成功,因为成功越多,就越自信,引导学生要在自己的强项上努力。
   3. 引导学生排除心中的心理障碍,提高自信心。中学生面临着许多问题,有的依靠他们自身的能力解决不了,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例如,个别学生长相丑陋、生理有缺陷,容易产生自惭形秽的心理,形成自卑、孤独的性格;个别学生脑筋反映较慢,学习吃力,对升学有极大的心理负担,极易产生精神压迫症。对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发现其心理症结,帮助他们排除内心障碍。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对自己的生理缺陷非常敏感,教师就要尊重他们、迁就他们,千万不要刺激他们,以免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对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要与他们多交谈,鼓励他们向老师、同学诉说胸中苦闷,不要让委屈、抑郁压在心头;鼓励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用自我分心的方法转移对自己心理障碍的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长相和自己的笨拙行动作出幽默的解释,借以消除不快的情绪;对脑筋反映较慢,学习吃力,对升学有极大的心理负担的学生,给他们讲笨鸟先飞的道理,给他们讲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帮助他们排除心中障碍等等。
   4. 引导学生善于展示自己的自信,主动和同学交往,有问题主动向同学、老师请教,主动向同学、老师问好,站立、走路时挺直腰板,讲话、发言时声音洪亮,微笑面对老师、同学。
   5. 引导学生与自信的人多接触,引导学生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引导学生树立自信的外部形象(保持整洁、得体的仪表,举止自信,注意锻炼、保持健美的体形)、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名人传记,因为很多知名人士成名前的自身资质、外部环境并不好,如果多看一些这方面的材料有助于提升自信心。
   6. 引导学生给自己制定恰当的目标,并且在目标达成后,制定更高的目标。目标不能太高,否则不易达到,如果达不到,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
   7. 引导学生做什么事情都要尽量依靠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能不断激发自身的潜力,并且通过一次次的成功,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信水平。
   8. 引导学生认识性格的可塑性,让学生有信心重新塑造自己。中学生自我分析能力已开始形成,当他(她)看到自己身上存有一些不好的甚至令人生厌的性格时,会感到非常沮丧。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让他们相信性格的可塑性,相信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相信经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一定可以改掉哪些不好的性格,重新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特征。
   另外,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多鼓励,少批评。中学阶段是学生自信心发展和培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积极情感体验是自信心建立的基础。同时学生发展中的不成熟使得他们在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树立自信的过程中受到教师评价的影响明显。教师的教育应坚持正面的原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多鼓励、多指导、少批评。
   同时,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中学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正确认识自我特征,正确评价自己,评价自身与他人的关系,认识自身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是树立自信心的基础。自信心应根源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又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础。苏霍母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要悦纳自己,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也是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有了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他才有可能去做,有恒心去做。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一不具备非凡的自信。所谓树雄心立大志,也就是建立自信。有了自信,人才会冷静地面对挫折困难;有了自信,人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克服阻碍,克服卑怯;有了自信,人才会虚心讨教,踏实学习,扬长补短;有了自信,我们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成功走向成功。

标签:浅谈 自信心 中学生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