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偷盗,对策【残疾人报道“边缘化”的困境与对策】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残疾人报道也需要专业的、高素质记者,培养专职记者或是缓解相关报道“边缘化”的根本方法之一。   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总体上看,残疾人群体在各个方面都与前些年相比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我国残疾人的整体生活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目前,新闻媒体的建设和关注度不能满足这一特殊群体的需要,残疾人新闻报道“边缘化”现象十分突出。
  残疾人报道现状
  以残疾人为主体的报纸、杂志、广播、学术期刊屈指可数,在全国范围,尤其是残联系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杂志,有中国残联主管、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残疾人》《盲人月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管、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主办的《三月风》,学术期刊有刚创办的《残疾人研究》,由中国残联政策研究室主办。这些刊物主要在各地残联系统内发行,也有十几万份。但市场发行数量很少,市场零售报刊摊位上完全看不到。
  中国残联主管的《华夏时报》在创刊之初,曾经将残疾人作为报道主体,是中国唯一一份为残疾人服务的国家级报纸。但时过不久,迫于自负盈亏的压力,几经转型,变成财经报纸。
  近年来各地方残联开始注重文化宣传工作,创办刊物,例如《广东残疾人》(广东残联主办)、《挚友》(北京市残联主办)、《山西残疾人》(山西残联主办)等,但都囿于本地方残联系统内。
  此外,国内没有专门的残疾人报纸、广播、电视台。如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没有开辟固定的栏目或版面,专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在电台和网络方面,1987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办“残疾人之友”栏目(中波639频率),20多年来,在大家的努力下一直坚持至今。90年代,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曾经为残疾人也开办过一档叫《同在蓝天下》的节目,但因没有经济效益没人愿意做而被取消。由于网络申办相对自由,专为残疾人创办的网站、论坛、公益频道等比较活跃,例如影响较大的自强人公益论坛、中国残疾人红娘网等。目前活跃在互联网世界的残疾人网站大约有七八十个,有官方网站,更多的是民间自办网站。
  可以说,社会“边缘化”心态、报道对象的弱势化(被“弱势”和自我弱势)、自办刊物社会影响力的不足和主流媒体的“边缘”视角,直接导致了残疾人新闻报道的整体边缘化状态。
  残疾人新闻报道何以以走出“边缘化”?
  首先,主流媒体应将有关残疾人的报道纳入常规化选题系列,甚至直接开办残疾人电视台或电视频道。
  例如报刊媒体,可为残疾人定期开辟专版、专栏、专刊,除每年5月全国助残日和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做专题报道外,其它的报道可以细分为如残疾人就业专版、残疾人体育专栏、聋儿康复专刊等等,CCTV或地方电视台,就像建立书画频道、天元围棋、收藏、车迷、游戏、碟市、宠物等分类频道一样,可以单独设置一个残疾人频道,五花八门的征婚节目、情感专场等,也可以定期举办残疾人专场。
  第二,社会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策划和采访报道,应更多以残疾人视角换位思考。
  公众对残疾人群体的印象和理解,除身边某个具体的残疾人外,主要取决于媒体的报道。但大部分有关残疾人的新闻报道,要么停留在对健全人励志的“自强不息”“身残志坚”上,要么以悲天悯人的姿态叙述他们如何不幸,或者拿残疾人做背景报道某个财团的慈善事业,或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故意放大残疾局部而不顾被采访者个人感受。残疾人也是人,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只不过多了一些特殊的需求而已。他们最渴望的是“平等、参与、共享”,而不是怜悯、施舍、被当成励志标本。
  第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职的记者队伍,使残疾人新闻报道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得到保障。
  在社会媒体中,培养一批专职的残疾人新闻报道记者,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所谓“高素质”,是指专职记者应具备的几个条件:科班出身、热爱公益事业、吃苦肯干。每一个媒体机构,尤其是电视台、电台、大报大刊大网站中,都有若干这样的记者,加起来的数量就很可观了。
  走出残疾人新闻报道“边缘化”困境并不难,观念的转变最为重要。弱势群体不再被漠视和歧视,在主流媒体中掌有自己的话语权,这也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作者是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网站主编)

标签:边缘化 残疾人 困境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