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答案 > 正文

【科技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美国经济增长率2018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基于江苏省时间序列及面板数据模型,计量检验了科技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结论表明:①改革开放前,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改革开放后,则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科技投入的整体贡献有待提升。②在苏南等科技发达地区,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高于资本积累,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但在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增长依然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关键词:科技投入;经济增长;苏南模式
  0、引言
  纵观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国经济保持了9.8%的高速增长率,但不少研究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投资过度扩张的结果,并非效率的提升,并且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倘若固守现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不仅可能丧失它,同时也将丧失核心技术,不利于长期发展。这种资本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大量消耗了物质资本,也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目前中国的重要战略选择。
  张卓元(2005)指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从“依靠资本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向“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支撑经济增长”转变。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逐渐变革。涂正革、肖耿(2006)研究表明,在世纪之交,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已经开始由单一资本扩张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以技术进步为主、资本深化为辅的多引擎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王小鲁等(2009)认为,目前经济增长中生产率进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999-2007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改革开放早期提高了一个百分点,这与Jefferson等(2007)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刘伟和张辉(2008)将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出来,发现技术进步已经逐渐取代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
  实践证明,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而言至关重要,但技术进步来源于何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答案,Romer(1990)等学者将R&D整合进入经济增长模型,首次回答了技术进步的来源问题,他们认为,科技投入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因素,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没有科技投入,科技进步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基于此,加大科技投入已上升为左右国家安全及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科技财政投入持续快速增加,1994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仅为O.64%,而截至2009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已达543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2%,在“金砖四国”中已名列前茅(巴西约为1.02%,印度约为0.61%、俄罗斯约为1.07%)。2008年,瑞典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3.60%、韩国为3.47%、日本为3.44%、美国为2.68%、新加坡为2.61%、中国台北为2.63%、德国为2.54%。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投入力度仍有待提升。
  现实中,科技投入往往以省、市行政单位为转移支付的经济实体,基于此,针对省、市级层面数据进行精细分析,将有利于本领域研究信度与效度的提升。江苏作为我国经济与科技大省,2008年全省科技投入580.9亿元,首次超过北京位居全国第一。江苏如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以苏南模式为增长点,长期保持科技投入体系的高效运转,是值得学界深入评析与探究的问题。鉴于以上观点,本研究将主要以江苏省的相关数据为依托,展开相应分析,以期检验科技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1、模型与数据
  1.1 基本模型
  无论是索洛模型还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都承认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特别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有目的R&D投入的结果,R&D投入力度差别导致了各国问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显然,以R&D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投入对一国、一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于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做了一些相关的研究,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计量经济学、灰色关联分析和DEA分析等。其中,计量经济学多以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为主,多数研究仅考虑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两个变量,忽略了其他因素影响,且时间序列容易出现多重共线性。基于此,本章首先构建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研究框架,其次将时间序列的样本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利用VAR模型从动态角度分析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再次,具体利用市际及长三角区域的面板模型衡量科技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
  为了衡量科技投入(特别是R&D投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章采用生产函数法来估算,实证模型为:
  yit=a+αitkit+βlit+γrit+εit (1)
  其中,α、β、γ分别表示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科技投入的产出弹性。εit为随机扰动项。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采用工业增加值来表示产出,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来表示资本,全部从业人员年均人数来表示劳动力,用科技研究支出表示科技投入。关于物质资本的数据采用永续盘存法,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折算为2002年价格,折旧率采用设备寿命期为20年的折旧率的15%;科技投入的数据同样采用永续盘存法,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折算为2002年价格,折旧率假定为15%。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际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江苏科技统计年鉴》、《江苏企业年鉴》、《江苏五十年》、《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局网站统计公报等。
  2、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
  2.1 科技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
  2.1.1 单位根检验和滞后阶数
  我们建立的VAR系统中包括四个变量:产出(Y)、资本投入(K)、劳动投入(L)、R&D投入(R)。对所有的数据取自然对数以克服数据中的异方差现象。为提高估计的可靠性,对这些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所有的时间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经一阶差分后平稳,因此都为I(1)序列(一阶单整)。在设立VAR模型之前,需要确定滞后期K。根据滞后期确立的LR(Loglikelihood ratio)统计量、F统计量、赤池(Akaike)信息准则(AIC)、施瓦兹(schwartz)信息准则(sc)、Hannan-Quinn信息准则,确定出最佳的滞后期为2。
  2.1.2 VAR模型检验及脉冲分析
  对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发现,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均位于单位圆内,模型稳定且整体拟合度较高,各扰动项不与自己的滞后值相关。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前,江苏省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劳动力投 入,滞后1期的资本投入产生了负面作用。改革开放前,由于资本的极度稀缺,必然造成资本的利用成本较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改革开放后,江苏省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并不显著。根据吕冰洋(1998)的测算,1978-2005年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555和O.445,邱晓华(2006)测算出1980--2004年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为O.654,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仅为0.196,资本的产出弹性均高于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显然,改革开放后,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的影响则不显著。其中的原因是,经过建国后长达30年的积累,江苏省已经成为劳动力相当丰裕的省份,在某些部门和行业出现相对过剩,劳动力的边际贡献率偏低。而随着经济的增长,资本积累相对丰富,自1984年进行的工业化改革主要依赖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一些学者也持同样的观点,认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源泉来自于资本积累(金培,2003)。
  但是,我们也发现,无论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江苏省R&D投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不显著。改革开放前,江苏省技术水平偏低,主要依靠整套引进国外技术及设备。改革开放后,江苏省实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并进行自主研发。但是,由于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局限,两个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的主要来源都是要素投入,科技投入的贡献有限。当然,从长远发展看,随着江苏省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投入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脉冲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冲击的累积效应,一开始形成对科技投入的持续正向响应,随后逐步增强,到第5年时正效应达到最大值,之后,显现出缓慢的衰减趋势,一直延续到第8年,此后保持稳定上升的水平态势。从长期来看,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影响时限更长,也更稳定。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大致相同,也是经济增长一开始产生对科技投入的持续正向响应,并逐步加强,到第4年正效应达到最大值,并延续到第5年,之后的3年出现缓慢的衰退,此后保持稳定的正向响应。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也说明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存在密切的长期关系。其经济意义在于,再次强调了政府在制定科技投入政策上应采取长期政策而非短期政策,这样才能促进科技投入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最终促进实际经济的产出。
  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是:改革开放前,科技投入在受到来自经济增长正向冲击后,出现2年缓慢的衰减趋势,但始终为正向响应,到第4年趋于稳定,随后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这种正向效应在初期呈递增趋势,此后出现短暂的下降后又稳步上升,直至最后趋于平稳。这表明改革开放前,江苏省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科技投入加大的原因。改革开放后的情形有所不同,一开始科技投入就受到经济增长的负向冲击,作用逐渐加强。这说明,改革开放后,科技投入增长并非是由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是政府对于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和企业对于科技学术重视。
  2.2 科研投入对江苏省市级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将江苏13个市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作为次级样本进行分析,探讨R&D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如表1所示。
  三大区域的资本投入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基于双对数的模型显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弹性系数分别为:0.2510、0.4084、1.1347,从苏南向苏北,资本的促进作用越强。一方面,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资本报酬具有递减的特征,由于较发达地区资本投入比不发达地区充裕得多,因而较早遇到资本报酬递减现象。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引发了趋同效应是促使区域经济差异缩小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即发达地区)资本边际收益较小。另一方面,随着苏南地区经济基础日益雄厚,经济增长方式也逐渐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更加注重人力资本投入和科技投入。
  劳动力投入在苏南地区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估计参数为0.2975,但在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均不显著。其中的原因是,苏南的劳动力素质较高,人力资本的初始禀赋较高;苏中和苏北劳动力素质较低,虽数量众多,但人力资本的初始禀赋较低,而人力资本的初始禀赋与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显著正相关。王小鲁、樊纲(2004)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本对不同地区的贡献率,研究表明,中西部与东部之间在人力资本禀赋存在差距,加之中西部科技成果市场化程度远低于东部地区,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本的回报率。
  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估计参数分别为0.3524、0.3204和0.2043,从南向北,逐渐递减。主要原因在于江苏省实施从苏南到苏北梯度推进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导致地区市场化发展差距较大。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企业市场竞争意识强,往往会主动地进行R&D等技术创新活动以提高产品竞争力,面向市场的科技投入配置效率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且进展缓慢,企业进行科技投入的意识较弱,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支持,导致市场导向型及科技投入的回报率均低于苏南。苏中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介于介于苏南、苏北之间。
  研究还发现,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低等科技地区最高,产出弹性为0.9094;中等科技地区次之,产出弹性为0.7254;高等科技地区最低且不显著。R&D投入对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高等科技地区、中等科技地区和低科技地区的估计参数依次为:0.4249、0.2829和0.1236。说明科技水平较高的的地区R&D回报率也相应较高。
  地区间资本和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体现了不同时期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动力。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扩张而非效率提升,但这种增长方式在逐渐转变,越来越依靠技术进步和内源性效率改善因素。这在地区间表现的更为明显,高等科技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发生变化,由资本驱动型向科技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等科技地区相对滞后,低等科技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需较长的一段时间。
  此外,高等科技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引进的基础相对较高,在科技投入和产出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且高等科技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较高,能够满足R&D人力资本投入的需要,有利于产出效率和回报率的提高。而中等科技地区和低等科技地区经济基础较弱和科研环境都相对差,人力资本水平也相对较低,难以与R&D投入相匹配,产出效率和回报率也低于高等科技地区。
  劳动力对高等科技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估计参数为0.4895,但在中等科技地区和低等科技地区均不显著。具有较高科技产出的地区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也更高,并且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禀赋,例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市是拥有高校数量较多的几个市,人均受教育水平也相对较高,导致劳动力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中等和低等科技地区相对较差,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有限。
  3、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基于VAR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计量检验了科技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如下。
  ①VAR模型显示,要素投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改革开放前,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改革开放后,则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科技投入难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②2001--2008年的市级面板模型显示:苏南地区、高等科技地区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高于资本积累,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说明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转变;但在苏中、苏北地区和中等、低等科技地区,依然主要依靠资本投入。
  现阶段,在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中,要素投入的作用远远大于科技投入,但科技投入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苏南地区和高等科技地区,这与地区的经济基础、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等基础条件相关。
  从国家层面来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难以维继,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必须依赖于自主创新。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标签:江苏省 经济增长 投入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