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地理 > 正文

[论外光色彩写生中的画面构图] 色彩静物写生照片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采风活动是美术专业重要的课程,一般安排给专科生两次、本科生三次机会,每次二至四周时间。采风活动不外乎写生、拍摄图像资料、实地感受文化气息三个方面,大量时间进行外光色彩写生。因为在学校里很少有机会接触面目各异的景物,学生容易获得新鲜的视觉印象,激发起作画激情。同时,风景里记录了主要的风土人情,具有比较大的综合性。外光色彩写生教学涵盖着如何取景构图、如何用色、如何塑造空间等方面,好的风景画首先在构图上打动观众,所以让学生理解如何取景构图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在进行外光色彩写生时,作画者感受眼前的景致,从宽广的视野中捕捉激动人心的部分,把打动自己的东西安排进画面结构中,对画面进行布局,这就是取景构图。绘画之所以有别于摄影,就是因为绘画在忠实于自然的同时,又必须渗入作者的内心感受,作画者应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景色依主次表现出来,而不是面面俱到地去表现。所有这些问题都和构图有关,在教学中值得深入探究。具体从哪些方面人手呢?
  
  一、引导学生去寻找自然界的亮点
  
  大自然丰富多彩、五光十色,对于长居学院门墙中苦修专业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笔者带领学生去采风,发现有的学生确实热爱自然景色,加上平时对一些风景名画比较敬仰,总想画出气势雄伟的画来,什么都想搬进自己的画面,结果导致取景构图软弱无力。作者自己觉得画出了很多东西,观众却觉得没有主次之分,内容平庸空泛。其中涉及一个构图原理,每幅画能够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越是集中概括、突出主旨,画面效果越好,反之则差。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差异、个人经历、兴趣也不同,在同一个景点应该看出不同的东西,这个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是自然界的亮点。一些学生迟迟找不到自己想要画的东西,目光所及全都觉得景色平平,挑不起作画的欲望,最后只有敷衍了事,画出乎庸的作业。当学生处于这种状态时,笔者引导他们环视四周,获取强烈的印象,根据这个印象选择物体,而不是从哪个视点机械地截取自然的一隅。如果从宏观扫视中还不能找到感觉,不妨鼓励他们把目光投向看似简单平凡的局部对象,一堵土墙、一个草垛、一条泥路、一幢破旧的土房都可能透露出某种意味。大自然中一些不起眼的树木、天空都可以作为入画对象,关键在于怎样去观察生活,怎样去体验生活。画家眼中的景色也很平常,画家之所以有别于大众,关键在于构图取景时是否挖掘到自然的亮点,从而组成耐人寻味的画面。
  
  二、提醒学生学习基本的构图常识,总结构图经验
  
  从中学阶段,美术教科书就列出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上轻下重、上重下轻等技巧。对于大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斜平行线式、三角形、双V相交式、平行式、垂直式、S形、起伏式等七种常用构图形式,就可以树立起基本的构图观念。学生应该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面对散乱的景物找到建构画面的手段,摆脱无所适从、效率低下的窘态。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总结出一些构图技巧。
  首先要学会安排风景画的兴趣中心,它是画面中最重要、最美的部分,能吸引并维持观众的注意力。这是寻找到自然界亮点后将它艺术化的重要一步。一般让兴趣中心占据较好的画面位置,运用较鲜明的色彩(甚至是互补色)对比或强烈的明暗反差,通过人造景物、动物及人等周边的次要元素进一步强化兴趣中心。当然,强化兴趣中心并非要把它放在画面正中央或1/2处,而是要较好地应用三分法。同时要给兴趣中心一定的开放性,非常轻微的封闭性都会减弱构图的力度。笔者发现,学生很难处理好这个问题,要么感兴趣的东西太多,喜欢在画面中加入第二兴趣中心以丰富画面的内容,在技术稚嫩的阶段经常招致失败。要么机械的把重要对象集聚在兴趣中心,刻板地在画面上算计位置,让人感到简单乏味。
  其次,学会处理画面空间层次,塑造景物的深度。美术基础习作主要用二维的画面来表现三维的空间,既要忠实于自然,又要概括地表现现实世界。平时课堂习作的空间深度很有限,难以体会强烈的形体色彩变化带来的空间层次差异。在户外做短时间的外光色彩写生,要求以简练的色彩、笔触、造型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感受,概括出鲜明的空间深度感。这种练习一则强化空间观念,二则符合世间物象呈现的规律。在景深处理方法上,有几个简单的技巧。比如,使物体相互交迭,明暗、色彩随距离变化而变化产生大气透视。比较远的物体画小一些、模糊一些,比较近的物体画大一点、清楚一点。强调线性透视,减弱背景物体的质感。
  还有,要让构图符合视觉规律而不是现实逻辑。画面最需要的是视觉冲击力,各种手段都服从于此。即便作者在阴沉的天气写生,也可以让画中的草地上出现阳光;为了获得不错的画面效果,线性透视和大气透视关系也可被扭曲。根据一些画家、美术理论家的总结,有些技巧有利于增强视觉冲击力,这里可列举一二:画河流、小溪、道路等形象尽量以S型进入画面,最低限度是以曲线的方式进入画面,坚决避免直线。因为这类形象充当视觉引导线时,目光移动过于迅速,而S型则能使目光以较慢的速度扫视画面,赢得更多的回味余地。除非是要表达拥促压抑的效果,否?给画面留点空白是很必要的。有了空白,就有松畅感和发挥想像力的余地。如果在兴趣中心前方留点空白,效果更为明显。画中应尽量包括水平、垂直及斜向运动,并使其中一种占主导地位表示某种方向感。斜线式运动效果最佳,能够避免和画的边框平行。
  
  三、强调构图的创新意识
  
  随学生采风写生,笔者发现每个学生头脑中或多或少受传统学院教学的影响,形成了不少固定的审美标准。比如,云南的风景就是红土、蓝天、草地,或者少数民族人物、牛羊和木质栅栏。也有学生喜欢俄罗斯巡回画派的风景,希望在云南边地找到西什金、列维坦笔下的大树、湖泊平原。绘画本身从审美观念到形式技巧都没有统一标准可言,固定思维模式在构图时体现为盲目套用种固定的方法或框式,很大程度上抑制学生个性潜能的勃发和想象力的延伸。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教师应该在学生所理解的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等构图框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尝试冲破惯常样式,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学生先入为主的理念,充分发挥个人艺术修养和气质,萌发出与众不同的创意。对于取景构图,笔者最为简单的解释是:把自己最有感觉的景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所以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把画笔作为记录对景感受的武器。学生偶尔摆脱这种固定思维模式,创作出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构图及习作时,他们会惊奇地感到一种发掘灵感的愉悦,体会到艺术创作的乐趣所在。画无定法,学生在处于无思维定式状态下,更有可能创造出较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教师不仅授学生以“鱼”,更要授学生以“渔”。
  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在外光色彩写生中画出新意、画出风格是不易的。而我们的采风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抓好取景构图训练就解决了主要问题,其中包含的基本技能和创造意识正好体现艺术素质教育的内涵。

标签:写生 构图 画面 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