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银行手机银行 韩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与现况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度的增强,韩资银行跟实力强大的欧美商业银行共同争夺中国市场。本文通过研究韩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动机及进出现况,分析进出中国市场的韩资银行在经营上遇到的困难而提出其对应方法。
  关键词:韩资银行 当地化进程 动机 现状分析
  
  一、引言
  
  目前中国市场现在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众多外资银行都纷纷来此寻求新的机会。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度的增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步伐越来越加快,尤其韩资银行跟实力强大的欧美商业银行共同抢夺中国市场。韩国是在业洲地区,除了日本、香港、新加坡等这些国家以外,既有竞争力,又有潜在发展优势的银行市场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韩国政府实施金融业开放政策,韩国银行也跟着政府的政策采取国际化经营战略,韩国银行业已经成熟,本国银行市场也几乎达到饱和状态,因此,为了在日益激烈的银行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韩资银行进出中国以及业洲其他国家开展业务是最好的决策。
  韩资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起进入中国内地,与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欧美银行在中国经营上百年的历史相比,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问相对较晚,所以韩资银行的知名度不如欧美、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知名银行。但是,中韩两国在文化上有很多的相似性,地理位置以及文化历史的渊源,这些天然的优势使得韩资银行在融入中国本土市场的过程中,不需要耗费人多的精力。而且,基本上目前韩资银行的至关紧要的业务,已和来华一段时日的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然而,韩资银行由于对中国金融市场环境的认识和适应出现偏差,加之文化背景与国情差异,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在韩国大企业看好中国市场,不断地扩大与中国的合作的过程当中,韩资银行未能做好足够的准备,并且不经充分的分析而仓促的投入中国市场。例如:韩资银行在华的主要业务不在于本地居民的人民币业务,而偏重于韩国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和韩国侨民存款业务。在如此的情况下,韩资银行在华面临经营困难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二、韩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动机
  
  韩资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明显加快了进出中国以及业洲其他国家开展业务的步伐,特别是紧随美、欧、日资银行的脚步,最近越来越多的韩资银行纷纷进军中国,那么,在众多韩资银行的目光中,中国金融市场成了一块“大饼”的原因到底为何?
  第一、中韩两国地理位位置的临近性。韩国在华的银行大多集中于中国沿海地区,这不但和韩国地理上相近,而且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两国在此处有过频繁的交流,易于进入当地市场。另外,目前在上海和青岛等沿海地区各有8万、10万名的韩国居民,加速了韩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步伐。
  第二、随着众多韩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对金融需求也随之增加。目前中国不仅是韩国的第一大交易国、进出口对象国,更是第一大投资对象国,以2009年为例,韩国对华交易规模达到1,409亿美元,与1992年两国建交时的交易规模相比,增加了22倍。在此情况下,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与日俱增,到目前为止,韩资银行的主要顾客是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因此,进入中国市场的韩资银行的总数也在不断增加。
  第三、由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成长。近几年来,在中国银行业当中消费者贷款在整个贷款所占的比率日益增加。消费者贷款之所以出现明显的增加趋势,是由于银行采取的一项新的经营战略,即为避免企业金融的收益恶化以及财务结构的不健全,以商业银行为主,华资银行通过调整顾客资产组合的结构,分散银行业务的风险的同时,创出利润的战略。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的消费能力也在提高,对消费者贷款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也引导中国银行业对消费者贷款的增加。此外,个人财产的增加也推动住宅和汽车和其他方面的消费,促进零售贷款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十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收入、消费也增加,加快金融改革以及开放程度,制作全国性的网上结账系统以及个人信用评价系统,估计这会引导中国信用卡市场的高度发展。这对进入中国市场的韩资金融机构来说,就是不得不抓住的商机。
  第四、中国政府正在逐步开放银行业市场。中国入世以后,降低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排除营业地区限制以及顾客的限制,这给韩资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三、韩资银行进出中国市场的现况
  
  从WTO5年缓冲期的结束的2006年12月开始,根据WTO有关协议,大量外资通讯,银行,医疗,保险等等公司都将陆续进入中国,尤其是金融行业。中国政府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外币业务、人民币业务、营业许可等方面的限制而履行有关承诺。可以说,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给外资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问和发展机遇,在这样的情况下,韩资银行也快马加鞭争夺中国市场。
  从时间的发展趋势来看,
  韩资银行打入中国市场可分为二个时期:从1990年到2001年和从2001年到现在。随着中国的金融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韩资银行纷纷加快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步伐。
  
  韩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历史情况见表1,新韩银行1994年设立天津分行,友利银行1995年首次进入中国,在上海开设分行,韩业银行已于1996年设立了中国代表处,同年,韩国外换银行在北京成立第一家在京韩资银行,韩国产业银行也在上海开设分行,1997年韩国中小企业银行在天津开设分行。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银监会逐步放宽外资银行客户业务和地域限制,2006年底完全放开对外资银行在客户、业务和地域方面的限制。因此,在华外资银行的总资产、商铺数等表面上的发展是引人注目的。2007年4月,中国银监会首次宣布批准4家外资法人银行在华开业,分别是汇丰、渣打、东业、花旗。2007年开始,大部分的韩资银行也积极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国民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关系;2007年11月,友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也在京成立,成为首家在华成立本地法人银行的韩资银行,也是继摩根大通之后在京设立的第二家外资银行本地法人银行,而且友利银行并在2012年末前开设53家营业所;新韩银行也于2007年在北京成立支行和法人,并扩大营业网络;韩业银行将充分利用在华法人优势,在2014年底前设立12家支社;外换银行2007年在南京设立支社,在北京、大连、天津等地设立办事处。如此可见,为了更积极的拓展中国业务,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倾向于选择设立本地注册法人实体。(参见表2)
  
  从地区发展趋势来看,除了韩资银行和小数外资银行之外,大部分的外资银行都在上海开设了其法人本部。比如说,友利、韩业、新韩银行在北京开设其法人本部,以便享受减免税和Cash incentive等等优惠。另外,企业银行和外换银行在天津开设其法人本部,因为韩国大企业看重天津开发区战略性 的地理区位、一流的政府管理及投资环境、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基础设施等而积极投资天津,这吸引韩资银行纷纷进出天津。虽然韩资银行的法人本部集中在于北京、上海、天津,但是,大部分的分行密集在于山东、辽宁、广东、江苏省。从环渤海地区到东北三省,从胶东半岛到长三角,这些韩资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正是韩资银行最初进入中国的地区。举例来讲,越来越多的韩资银行落户烟台,将十分有助于烟台打造现代化的国际性港口城市,提升烟台在区域竞争中的金融地位。以韩业银行为例,据韩业银行(中国)副行长池圣圭介绍,韩业银行(中国)重点在以青岛为中心的山东省和依靠中国政府“振兴东北三省”政策而使(支)行的扩展。(参见表3)
  
  
  四、韩资银行在华业务本地化进程与挑战
  
  入世后中国加快金融对外开放,正积极推动外资银行扩展在华业务,韩资银行也加快在华业务的本地化的步伐,来势汹汹的与实力强大的欧美商业银行共同争夺中国市场。韩资银行在华业务本地化的进程如下:第一、扩大客户范围。中国金融全面开放之前,韩资银行针对韩国企业与韩国人为主要业务,2007年正式负责经营人民币业务以后,韩资银行在华的顾客群从韩国企业与韩国侨民不断地延伸到中国人及跨国企业。第二、金融商品的多样化。韩资银行在华业务局限于韩国企业与韩国侨民的存货管理,最近,韩资银行推出各式各样的金融商品,如中国人零售贷款、借记卡、网上银行、银行保险、个人理财业务、衍生产品等等。(参见表4)
  
  但是,韩资银行由于对中国金融市场环境的认识和适应出现偏差,而且在进出中国市场之前未能多做准备,不经详细的研究而仓促的进入中国市场,造成韩资银行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
  截至2008年年底,外资金融机构的资产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2.2%,其中韩资银行的总资产达到85亿美元,占外资金融机构的资产的4.1%。截至2009年6月,在华韩资银行的总资产为87.6亿美元,贷款为63.7亿美元,存款为39.8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2400万美元,比2008年同期的4100万美元相比大幅下降,总资产收益率为0.6%。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857家,其中外资法人金融机构37家,韩资法人银行4家也包括在内。与其他外资银行相比,在华韩资银行的规模比较小。从存贷款比率看,韩资银行截至2009年6月底的平均水平是163.4%,而华资银行、其他外资银行截至2008年的数据分别为66.9%、122.2%。(参见表5)
  
  如此可见,无论是总资产方面还是法人机构数量方面,韩资银行在华的规模微不足道。
  除了资产规模较小,还有其他几项弥补之处,如在中国的营业网点比较少;存款基础脆弱,贷款业务的客户以韩资企业为主;因监管机构的规制,韩资银行的金融商品单一,这些方面将是韩资银行未来须克服的严酷挑战。
  因此,本人简单地提出在华韩资银行的日后课题。
  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华资银行已经在世界金融市场中一跃成为强有力的优胜竞争者,在这样的情况下,韩资银行应该推动多方面的营销战略,以便成功打入中国内需市场。
  第一、探索多方面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比如,一方面,韩资银行应该转制为在华注册的法人银行。因为只有法人银行,才能对中国人及中国企业营销,另一方面,韩资银行采取持股参与或者合资银行设立等的方法来进入中国内需市场。
  第二、积极争取预收款项。到2011年年底,为了遵守存贷比率75%,韩资银行积极争取中国个人客户及中国企业的预收款项,必要时,也需推动资产抵押贷款。
  第三、提高市场竞争力。开发具有多样性又有竞争力的金融商品,开拓PB市场与夹缝市场,提供品牌化、多元化、差别化的金融服务。
  第四、提高对中国金融市场环境的理解。
  与韩国相异的金融惯例,财务报表不够透明造成韩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瓶颈,因此,韩资银行需发掘优秀的本地人才,掌握中国金融市场的有关法律及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五、结论
  
  韩资银行在中国市场同时面临着危机和机会,一方面,韩资银行在营业能力、金融服务、危险管理等的方面,跟华资银行相比,占有竞争力,另一方面,跟外资银行相比,中韩两国在文化上有很多的相似性,地理位置以及文化历史的渊源,这些天然的优势使得韩资银行在融入中国本土市场的过程中,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
  但是,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华资银行已经在世界金融市场中一跃成为强有力的优胜竞争者,韩资银行的知名度不如欧美、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知名银行,而且,韩资银行为了充分利用上述的天然的优势,尚有诸多问题有待克服。在这样的情况下,韩资银行应该推动上述的营销战略,除此之外,融资渠道的多样化、进入中西部地区市场、和城市商业银行合并等等也助于韩资银行成功打入中国内需市场。
  总之,中国人民越来越关注个人理财,中国政府的金融管制也在逐步放宽。虽然目前韩资银行在华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凭借韩资银行的商品和服务竞争力,值得一试。本人相信这是韩国的银行走上国际舞台的好机会。

标签:现况 中国市场 动机 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