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化学 > 正文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资源定价的必要性】 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资源产权问题是我国资源面临的难题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对资源的合理定价。本文从我国资源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入手,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对资源定价的必要性。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 资源定价 产权
  
  一、我国资源的现状
  
  1、资源面临巨大压力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土地、矿产、水等资源的存量都居于世界前列。依靠着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国经济得到不断发展,自1949年建国以来,GDP攀升10多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排名上却很靠后。加上人口持续增长和粗放式的生产模式,造成资源大量消耗,使得在经济的发展中,我国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环境不断恶化,生态严重失衡。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人均水资源极少的13个贫水国之一,水质恶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沙漠化土地面积38157平方公里;草原退化面积达62%;51%的城市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超标……加上我国环境污染严重,三废排放居高不下且逐年增加;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台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也频繁且严重,造成了我国的资源面临极大压力。
  
  2、资源承载能力已近极限
  我国虽已感受到了资源的巨大压力,但资源的消耗仍然持续上升。据统计,仅2003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已占GDP的15%。同年中,我国创造的不足全球4%的GDP竞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和水泥。同时,我国天然林已不足1/10;草原退化面积达62%;很多河流开发利用率超过30%到40%的国际生态警戒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稀有物种迅速减少。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取的。面对高速发展的经济,我国资源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极限。
  
  3、我国资源缺口不断增大
  面对经济高速发展提出的资源需求,我国资源难以自足,缺口不断增大。迄至05年,我国年总缺水量为360亿立方米,石油产量到2010年所能保持的1.68-1.80亿吨,只能保证需求的51%-55%,同样,煤炭、天然气、铁矿石等的缺口也数以亿计,且这些缺口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
  
  二、我国资源现状的原因分析
  
  资源问题并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在全世界普遍存在,只是在我国更为突出。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一部分学者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学者们普遍将资源问题的原因总结为四个方面:人口爆炸消耗大量资源、经济快速发展加重资源消耗、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大大减少可用资源。
  
  1、我国资源现状的原因分析
  首先,我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资源消耗必然很庞大,人口数量成为造成我国资源问题的最明显原因。其次,继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极其迅速。曾经,我们骄傲的宣称,这几十年的时间中,我国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于是,资源的大量消耗也自是情理之中。再次,我国在资源开发利用上,也存在不少浪费现象,加上我国环境与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资源问题的形成似乎显得“合情合理”。同时,我国资源的问题,还与资源市场的垄断与不完全竞争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是资源与环境市场的垄断者,既是监督机构,又是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主要费用由政府拨款,责任由政府承担,缺乏竞争机制而产生低效,造成资源浪费越来越严重、废弃物排放量越来越大、污染愈发严重。
  
  2、我国资源现状的经济学原因
  无论是人口增长,还是经济发展,都是全球所共有的,为什么有的国家环境问题极其严峻,有的国家又相对良好?很显然,上述四个原因都不是造成资源现状的根本原因。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可以发现,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的自然资本与人为资本之间的完全替代弹性,和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行为假定与正值贴现率,是导致资源现状的重要原因。自然资本与人为资本的完全替代弹性理论,认为即使自然资本被消耗殆尽,也不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威胁,因为人们可以创造出人为资本来加以替代。于是,人们在很长的时间中,对资源使用“肆无忌惮”,加速了资源问题的形成。而经济人假设与正值贴现率,造成了“庇占近视”的产生,即人们倒拿着望远镜看未来,使得未来的利益被看得很小很小,在超过某一时点以后,价值对于当代人来说便可忽略不计,加上经济人本身只注重当前利益,使得人们在资源在使用中,出现了不合理和浪费。
  作为社会资源的最大消耗者――企业,对资源问题的产生更有着重大影响。究其原因,则与资源本身的属性密不可分。资源的公共性及由它产生的非排他性、无偿性、强制性和不可分割性等,使个人和企业对资源的消费经常处于免费或低价状态。这导致了在生产中,谁消耗资源多,谁就多分享经济利益的局面(陈清泰,2007),从而使得资源在企业的激烈竞争中被疯狂消耗,浪费严重。于是,有学者提出,资源与环境价格严重偏离其真实价格是资源无偿占有、无偿使用、加速耗竭及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而资源的外部性特征,尤其是其负外部性,在现行的经济学理论下,很少被计入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在资源问题的日益严峻中,不减反增,从而促使企业进一步的资源消耗。
  为了解决资源问题,学者们基于以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并着重提出其发展前提和决定性因素是合理的资源定价机制(冷淑莲、冷崇总,2006)。资源的合理定价,能便人们在对其的使用中,认识到资源的价值和稀缺,从而减少浪费和滥用,也能使企业在生产中,不得不考虑成本,考虑资源存量,尽可能降低消耗,并关注代替问题。
  尽管找到了解决之路,但因为主流经济理论认为自然资源作为未进入市场体系,不算真正的经济资源,不具有经济分析意义。使得资源定价在主流经济学观点中难以实现。因此,我们换个视角,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资源定价的必要性。
  
  三、从新制度经济学看资源定价的必要性
  
  1、产权界定需要资源定价
  资源因其公共性与外部性,导致了市场失灵,其本质是产权失灵。因为产权失灵,造成市场机制难以实施,从而才使得资源定价与配置失灵,导致环境问题。因此,要解决资源问题,首先需要界定资源的产权。但资源公共性、国际性,甚至代际性的存在,为其产权界定增加了难度。产权不明晰的直接结果是“使用资源不付费”,造成人人都想来分一羹,自然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于是,对资源定价,即是采用“反弹琵琶”的方式,从资源使用的付费入手,让经济主体承担其全部的私人成本,这样,既容易转化成本,也为经济主体转化成本提供了载体,同时还能减少其他主体搭便车的问题。
  
  2、
  交易成本要求对资源定价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成本是一系列制度包括信息成本、监督管理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成本在内的不直接发生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且在在科斯看来:“只要世界存在正交易成本,通过市场来转让或调整产权就不会像原来那样畅通无阻”,因此,只有这种转让后的产值增长大于它所带来的成本时,权利的转让才能进行。换言之,在资源的使用上,只有使用后的产值增长大于其使用成本时,使用才会进行。在目前资源无价的情况下,使用成本几乎为零,这就使得人们为了享受最后的利润,会毫不顾忌的使用资源,加剧资源问题。对资源定价,则可以使人们在使用时,多一步权衡,当产值小于资源使用费时,则不会进行生产,从而保护了资源,或者人们为了获得利润,将更节约的使用资源,同样,也就为资源问题起到了缓减。
  
  3、制度完善需要对资源定价
  要改变资源市场众人享福,国家买单的情况,需要建立一系列与产权明晰相符制度,以激励人们在生产中考虑资源成本,理性使用资源。这必须建立在对资源的合理定价上。因为只有价格清晰,才能使诸如绿色会计等一系列相应制度的实施有所基础。
  
  四、总结
  
  我国资源环境形势严峻,为了解决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其方针,资源定价则是其基础和突破口。相信在合理的资源定价下,才能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结改善我国的资源环境。

标签:必要性 视角 经济学 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