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的探讨】个人简历自我评价简短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自我评价的活动过程,它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过程中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同时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进步的目的。因此,在反思性教学的评价中,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最核心的内容。实际上,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反思的任一环节都伴有价值判断,因而,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本人对教学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
  
  一、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自我评价是进行改变的第一步[1]。自我探索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我们很少希望面对自我中自己不满意的部分,然而往往这些部分才是有意义的变化的催化剂。只有当我们面对教育自我中的那些方面时,变化才成为可能。教师只有经过不断自我诊断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才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引导学习者”。不断地在教学活动中检验自己的教学假设,反思自己的行为、思想、信念和价值观,是教师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1.教师具有自我管理的意识
  人有一种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心理机制,当自我意识发展到高级阶段,人就会产生自知之明,正确评价自己的思想、行为,并根据自己的动机、需要和力量主动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更好地来付诸实践,把自己提高到一个更加自觉和能动的水平。教师的自我教育随着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将会促使教师自主性的教学行为的提高。使教师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
  学校教职工的自我管理正是由于管理者能充分尊重、不断激励后发生的自发行为,而一旦这种氛围形成以后,就会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人们的潜在能量,展示人们的个性成长,促使人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创造性的进行状态。没有人爱好被质疑,在感到足够安全之前,我们不愿意让别人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因此,教师的批判反思最有可能发展的是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2]
  2.在某些方面,教师本人最了解自己
  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与外在的评价者相比,教师最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最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必须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作用,突出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把被评教师看作评价的对象,也看作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评价者应通过与被评教师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教师民主参与、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
  反思性教学的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价值判断、评价的过程,不断转化、更新自己的内隐理论,因而只有教师本人才知道到底反思了没有,反思得如何。
  3.评价过程可以涉入主体的个人感情和价值
  站在一般的科学主义的立场上,主体的个人感情和价值因素通常被认为是造成评价结果模糊、信息混乱,影响评价结论效度和信度的罪魁,是应极力加以排斥的,否则评价本身就不是一种真正不偏不倚的、令人信服的行为,它偏离了价值中立的立场,因而是非正当的。然而,在所谓的不涉足价值、只过问事实和游戏规则的客观、公正立场背后,评价主体实际上是把自身置于一种无主体意识、无价值判断的自我失语状态,其实质是放弃了一个社会实践积极参与者的话语权,而成为各种有关质量、效益、效率、业绩话语的注解与转译者。[3]
  反思性教学的评价拒斥科学的价值中立立场,相反,它认为,为体现社会的正义,并重构和改造教育环境,就要求评价者必须具备严肃的责任意识、良心和信念,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勇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和评价。
  
  二、“内隐理论”的存在决定了自我评价的必要性
  
  1.内隐理论与教师的生活密切相关
  内隐理论是教师的一种个人化理论,它以观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师的头脑中,类似某种教育理论,但又不具备科学理论的基本规范。而恰恰是这些不如科学理论规范的内隐理论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和日常生活,科学理论却较少发生影响。教师的内隐理论与教师的生活相关,它甚至就是教师对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一种理解。
  教师的内隐理论有可能是合理的、正确的,也有可能是不合理的、不正确的。若教师的内隐理论是合理的、正确的,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积极的,这种习惯性的内隐理论尚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尽管这样,还是需要不断地发展它,因为发展是最好的存在方式。如果教师的内隐理论原本就不合理、不正确,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那么,要让学生学会思维,就不得不先设法唤醒教师的自我意识,使教师改变自己的内隐理论。
  2.内隐理论的特点
  内隐理论以不同于科学理论的方式存在并以自己的特点影响教师的教学和正式的教育改革。内隐理论的特点在于:(1) 内隐理论隐藏在教师内心深处,不张扬、也不直接外显,因而容易被忽视。(2) 内隐理论是粗糙的、零碎的,不那么明确,也不构成系统。(3) 内隐理论是教师的个人化理论,它既无法向他人明确地表达、交流,也无法与他人分享他的经验。(4) 教师的内隐理论并非直接受教育理论著述的启示,而更多的源于教师的日常生活经验、教学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自我解释,所以教师的内隐理论总是某种行动理论、生活理论或实践理论。
  3.以反思性教学为桥梁,内隐理论与倡导理论可以相互转化
  有学者认为,把内隐的理论与外部的倡导理论完全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是很困难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外部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一定条件下,外部的倡导理论完全可以借助反思性教学实践转化为内隐的应用理论,同时,内隐的应用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也完全可以借助反思性教学实践转化为外部的倡导理论。这两类教学理论的转化过程为:
  外部的倡导理论→←反思性教学→←内隐的应用理论
  反思性教学实践能够使教师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学生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讨论,使教师看到“外部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之间的不一致,从而真正使外部的倡导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使内隐的应用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所以说,反思性教学实践既是沟通教师“外部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的桥梁,也是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的有效途径。要使“外部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相互协调统一,教师对自己的反思性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就显得尤为必要。

标签:自我评价 过程中 反思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