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的故事] 关于剪纸的简短故事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    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随着孩子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中班孩子对剪纸越发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经历了“我是中班小朋友”和“祖国妈妈的生日”等主题活动后,我们班里的剪纸区域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情境观察一:“两棵连起来的树”?
   我在剪纸区投放了“两个连起来的小人”的剪纸范例,一个叫乐乐的小朋友有一天很早就来了。他还是先来到了剪纸角,顺手拿了手工纸,熟练地剪了张窗花,他把窗花贴在脸上对我说:这是面具。我点点头回应道:挺好看的。于是乐乐又拿了一张,看样子想继续剪窗花,我指着旁边的主题活动中“好朋友手拉手”的剪纸范例――两个连起来的小人,说:乐乐,你试试剪小人吧。乐乐接受了我的建议,范例有四个步骤,他看了看范例,就先折起纸来,然后又麻利地画,因为手工纸小,折好后更小了,窄窄的一条。他画完样子就剪了起来,剪的时候就不像剪窗花那么麻利了,尤其剪到人的头部耳朵的时候,因为画的小,很难剪。乐乐皱着眉头,转动着纸,感觉怎么拿捏都不是,但尽管不太好剪,乐乐还是很专心,始终沉浸在剪纸中,费了半天劲,终于剪完了,当他打开自己剪的人时,自己都忍不住笑了,他抬头对我说:周老师,你看,这是两棵连起来的大树啊。?
  我笑着表扬他很有想象力,并鼓励他下次再试试。他拿着“大树”很有成就感地跑去和同伴分享了。?
  分析与思考:?
  在没有剪成两个人的小人“失败”中孩子仍然体验了创作的快乐,源自于孩子的天性和老师的鼓励――不断给幼儿创作的热情,尽管如此,但《纲要》的另一种精神始终在我耳边萦绕,我要让我的每一个孩子跳一跳摘到果子,体验更大的成功与快乐。?
  于是我进行了反思。?
  1、解读孩子,满足孩子的不同需求。因为单一地考虑低结构活动和主题的结合,所以在剪纸时就局限在只提供两方连续剪法的范例,而恰恰人是比较难剪的,幼儿对于曲线和细小的部位还是比较难把握。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把主题活动“幼儿园里朋友多”的“好朋友”的范围扩大,如剪蜡笔宝宝,剪饼干宝宝,把剪直线比较多的内容增加进去,这样既体现了材料提供的层次性,又可以让孩子自我选择,满足孩子最近发展区发展的需求和心理上的需求。?
  2、重点示范,突出难点。上学期我们班孩子学习对称剪很有成效,80%的孩子剪的很好,但是这主要是在模板的帮助下,因为中班的孩子在绘画上随意性比较大,同样沿着线剪的准确又有难度,所以乐乐最终会把人剪成树,因此,“画”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可以继续提供模板;同时也鼓励孩子不用模板直接画。?
  3、注意细节,及时调整。图文结合的范例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是个尝试,乐乐是能够进行阅读理解并在制作中体现了这一点。范例已经放了好几天了,很少有小朋友注意,对于新出现的一些学习内容,范例可以再大些,位置可以再醒目一些。然后提供的剪纸可以再大些,方便孩子画和拿捏。?
  情境观察二:“四个连起来的人”?
  二方连续剪法通过低结构到高结构,孩子们不仅熟练掌握了它的剪法,而且兴趣更浓了,在高结构活动中,涵涵问我:老师,可不可以剪4个连起来的人?我说:好啊,下次可以到区角活动区试试。?
  今天早上,涵涵跑来高高兴兴地跟我说:我今天想剪人,要剪4个人,连起来的。?
  涵涵大胆进行尝试,她把大手工纸进行对折,她又看了看老师剪2个人的图文范例,自言自语:我知道了,剪4个人肯定还要对折。折好后,她画了样子,然后剪,当她打开后兴奋不已,因为她成功了,她很自豪地向我介绍。我说:你太棒了,不过这4个人能站起来就更好了。?
  涵涵想了想又去拿来双面胶进行粘贴,她把小人的脚横着折了一下,粘上双面胶,粘在另一张手工纸上。粘得是挺好的,就是人容易倒,是因为大手工纸太大,人高就容易倒下,涵涵试了几次都不能让小人站好,只好让他们躺着。我没有马上回应她,而是把问题留在了我们区角活动的介绍和交流中,让孩子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谈论时男孩子们表现的更兴奋些,他们在对涵涵表示了赞叹的同时,浩浩和更多的孩子建议在小人背后用盒子去撑住它们,可是欣欣不同意,她觉得这样不好看。安安说让他们靠着墙上吧,源源说拿厚一点的纸剪……孩子们大都建议找东西支撑,因为大家的意见都雷同,聪聪很鬼,就问我:老师,你有什么样的建议呢?于是我决定抛给孩子们这样一个球:如果是我,我会把他们围起来站,这样也许好些。说完就当场演示了一下,四个小人围着站果真没有倒,孩子们很惊叹。我鼓励孩子们下次自己去试试剪4个连起来的人,想想怎么让他们站起来。?
  分析与思考:?
  1、激发兴趣的重要性。要想使幼儿园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动脑想、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和创造力的发展。?
  2、低结构到高结构的转换使孩子经验得到积累。孩子学会二方连续剪法到四方连续剪法的经验在不断的丰富,通过低结构到高结构,是孩子形成一个经验点后再从高结构回到低结构。涵涵在尝试四方连续剪法的时候,在已有二方连续剪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低结构活动(在没有示范步骤的情况下)有比较容易的掌握了新经验,同时有说明了兴趣可以激发孩子的探索。?
  3、交流讨论培养了孩子们的人文精神。孩子们可以在其中尽情的享受剪纸带给他们的愉快和成功。当同伴获得了成功,在讨论交流的活动中及时的给予了赞赏,当同伴有了困难时 积极参与给予帮助,这是抓住了塑造人格精神的重要契机。?
  情境观察三:“秋天的果园”?
  主题活动“幼儿园里的朋友多”随着季节的变换和孩子们的兴趣转移,逐渐过渡到了“秋天的画报”这一主题。我在剪纸角放了一些剪纸的图书,还增加了一个底板,上面放了一些我和孩子们前一阶段完成的作品,有剪的小河、小朋友、连起来的草等。?
  小旭来到剪纸角,她看到地上布置了秋天的花草、水果、欣喜若狂,兴奋的说:“这儿太美了!如果有围起来的果树一定会变成一个漂亮的大果园呀!我说这里有一本关于剪连起来的物品的书,你可以找一下。?
  小旭找到了这本书,她翻了很久没有找到,她请我帮助,我说你可以像看书一样先翻一翻目录,她认识“树”这个字,终于找到了树的剪法的页码。于是她对折了以后,又看看剪的连起来的人,正好雯雯来了,她表示要加入,尽管这里只有一个位子,小旭还是说:“我们俩一起来剪吧,这样果园会更漂亮啊!”。可是小旭只剪了2棵树,雯雯说:唉,你这是对称剪呀,我们重新来折折看呢?小旭在好朋友的提醒下又看了看书,终于完成了多棵连起来的树。他们非常高兴的一起把剪好的果树贴到“秋天的果园”里并互相讲述果园里的故事:秋天来了,果园里丰收了。小朋友……?
  分析与思考:?
  1、环境创设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愿望。《纲要》中指出: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在剪纸角结合主题的开展,把孩子原先的一些零碎的作品进行重组创设了“秋天的果园”这样一个背景,激发了孩子再创作的欲望以及给予了孩子作品组合创作的一个启示。也正因为环境给予了孩子作品组合创作的一个启示,所以也激发了孩子合作的愿望,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交往,学习接纳同伴的意见,学习合作并分享快乐。?
  2、查阅书籍,阅读图解,演绎讲述体现了孩子自主学习并使剪纸与阅读得到整合,剪纸是幼儿美术活动形式之一,幼儿美术活动与阅读活动有其相同特征:表现性较强。在剪纸中幼儿通过查阅书籍,阅读图解并进行剪纸和同伴讲述完成的作品,以感受多彩秋天的情感宣泄,又使阅读的过程在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动手操作和内化后进行语言的表述得到了一个完整的体验。?
  收获与体会:?
  “学会观察、了解幼儿”是我在这次剪纸故事的记录中我最大的收获!?
   而如何去观察、了解幼儿呢?我的体会则是:在投放材料后要根据目标选择几个幼儿为观察重点,以点带面进行观察,而教师在观察点之间的转移过程中,注意一下周边孩子的活动情况,从而获得信息。在此类手工活动的观察过程中。可以重点观察几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关注这些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同时。观察中不仅仅只涉及这几个幼儿。而是把和观察重点有关的全部进行观察,这样几个点就形成了几个组,几个组形成了观察的面;观察时,要按一定的目的去捕捉有关的、典型的行为,并通过对这些幼儿行为的追踪,进而发现一般的规律!

标签:剪纸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