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多品牌战略竞争模型与协同发展研究:生态学视角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多品牌战略是很多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其耀眼的光环下却还有许多隐形的陷阱。本文从多品牌战略的优劣势分析入手,基于生态学视角构建了多品牌战略的竞争模型,并且探讨了多品牌战略的协同问题根源与今后协同发展方向。
  关键词:多品牌战略 竞争模型 生态学视角 协同发展
  
  多品牌战略的优劣势分析
  单品牌策略虽然有其较大的减少成本的优势,但仍有许多企业依然钟情于多品牌策略,其原因:
  第一,培植市场的需要。多个品牌一同出现是支持一个整体性市场所绝对必需的。有的市场开始时生气勃勃,最后却没有形成气候,其原因之一在于参与者寥寥。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竞争者的“共舞”,就没有市场。
  第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需要。多品牌战略使企业有机会最大限度地覆盖市场,提高产品上柜率。随着消费者需要的多样性的增加,就有必要满足消费者不同需要的目标。一个品牌不可能保持其基本意义不变而同时满足几个目标。多品牌策略最大的优势便是通过给每一品牌进行准确定位,从而有效地占领各个细分市场。同时零售商自我品牌的崛起对生产厂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多品牌战略有助于制造商遏制中间商和零售商控制某个品牌进而左右自己。
  第三,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强化企业内部竞争力的需要。多品牌战略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可以降低重大事件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打击,不至于“一损俱损”。多品牌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产品经理之间开展竞争,提高效率,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应对竞争的需要。多品牌战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有助于限制竞争者的扩展机会,使得竞争者感到在每一个细分市场的现有品牌都是进入的障碍。一些企业为与竞争对手打价格战、促销战,可又不想降低核心品牌的形象及核心产品利润,于是新创品牌作为与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叫板的砝码,成为市场上的“战斗品牌”,与竞争对手打“消耗战”。把那些次要品牌作为小股部队,对发动价格战的竞争者品牌以迅速的侧翼打击,有助于将挑衅者置于死地,而且主力品牌的领导地位可毫发无损。领先品牌肩负着保证整个产品门类的赢利能力的重任,其地位必须得到捍卫。
  多品牌战略有助于公司培植、覆盖市场,降低营销成本,限制竞争对手,强有力地回应零售商的挑战。多品牌战略有如此多优点,那多少个品牌才算合理?宝洁公司的250个品牌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但是,包括帮宝适尿片、汰渍洗涤剂和Bounty纸品在内的十大品牌却占到公司销售总额和利润的50%以上。联合利华1999年有1600个品牌,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公司90%的利润来自于其中400个品牌,其余的1200个品牌要么亏损,要么利润微薄。
  同一类产品中设立几个品牌会产生隐性成本,多品牌会产生自相残杀效应,造成规模不经济。较严重的“自相残杀”效应会发生在品牌忠诚度高时让忠诚者尝试公司新产品、新旧产品的属性相类似而诱使消费者尝新、或新产品具有更好的产品功能且价格又相近的情况下,即新旧产品的替代性。Mason and Milne(1994)认为品牌忠诚度会使忠诚者尝试拥有品牌的制造商所生产的新产品,因此消费者知不知道制造商家就可能会影响到“自相残杀”效应的产生。
  所以多品牌战略的缺点是不容忽视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同企业的不同品牌同类产品即使有品牌差异,只要有需要,制造商总是尽可能在它们的全部品牌中包容共同一致的特征。有许多品牌彼此之间只是外在包装有所不同,实质上却换汤不换药,这些品牌模糊了本应清晰明了的品牌形象。每个品牌都有其特定目标市场和定位。如果品牌之间的差异化不明显,就会发生挤占资源和混淆市场的现象。
  生态学视角下多品牌战略的竞争模型
  前些年多品牌战略成了众多企业扩大营业额,消耗产能的杀手锏,但企业施行多品牌往往导致以下后果:厂家资源分散,顾此失彼,经销商信心下滑。经销商冲突增多,厂家不得不花大部分的精力去协调、安抚经销商。内耗严重。其他行业外资企业多品牌运作的背后是数十年管理经验的累积,而一些弱小企业匆忙上马多个品牌,管理将不堪重负。一个品牌出现危机,往往会加速祸及其他品牌,“多米诺骨牌效应”随时可能爆发。
  一些盲目追求品牌数量与销售规模的企业已尝到苦头,部分多品牌企业在渡过“增长蜜月期”后呈直线下滑的趋势。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用模型来对这种竞争情况进行分析。
  假定市场中有甲、乙两个无差异的品牌,这两个品牌可以是同一家企业生产的,也可以是不同企业生产的,因而存在着市场上的竞争(由这一假设推出的结论很容易推广到多家生产同类产品的情形)。同时假定区域空间的各种要素禀赋是一定的,故存在着市场容量的上限。由于市场规模有限,当甲品牌竞争力强于乙品牌时,甲品牌将挤掉乙品牌而取胜;反之,乙品牌将取胜。如甲乙双方都不可能完全挤掉对方,则竞争结果将达到某种平衡状态。
  甲、乙两企业的logistic方程分别为:
  
  其中 y1,y2分别为甲、乙两品牌的产出水平r1、r2分别为甲、乙两品牌理想环境下的最大增长率; K1、K2分别表示两品牌由环境所决定的最大产出水平。两品牌的竞争程度可用竞争系数表示。设乙品牌对甲品牌的竞争系数为α=y1/y2, α表示将品牌乙的产出折算为品牌甲的产出的比率,显示了在有限的环境下,品牌乙的产出对品牌甲所产生的效应。同样,设甲品牌对乙品牌的竞争系数为β=y2/y1,β表示将企业甲的产出折算为企业乙的产出的比率,显示了在有限的环境下,企业甲的产出对企业乙所产生的效应。由此,可写出甲品牌的竞争方程为(见图1、图2):
  dy1/dt=r1y1(k1-y1-αy2)/K1 (2)
  乙品牌的竞争方程是:
  dy2/dt=r2y2(k2-y2-βy1)/K2 (3)
  显然,甲、乙品牌竞争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方程,即集群环境可容纳的甲品牌和乙品牌的规模相同,或者说甲、乙两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方面是完全同质时,上述情况变为:当β>1,α1,β

标签:生态学 协同 视角 品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