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天气 > 正文

旅游管理毕业后做什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性地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原则和方案。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
  
  在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不佳而扩招后大学毕业生数量又急剧增加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毕业生职业技能素质较低,缺少实践经验,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培养一大批既懂现代科学技术又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高技能旅游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首先,培养的人才究竟是应用型管理人才还是理论研究型人才,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其次,即使是明确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院校,往往由于缺乏对旅游行业特点的深刻理解,其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表现在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上不够科学,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能力培养缺乏针对性,培养出的学生显示不出应有的水平和能力,甚至在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还难以适应旅游行业和社会对旅游专门人才的特殊要求。
  2.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不科学,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比例构成中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只占到专业教师总数的15%左右。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未经过系统专业培训,很多教师所学专业也并非是旅游,大多是一边摸索教学一便学习。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变,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无疑是先天不足。此外,实际教学脱离了我国旅游业发展实际,大多还是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无法改变。我国旅游业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相对更为落后,学生实操能力差,与社会旅游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3.学生基本操作训练明显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但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因为资源条件限制,无法让学生在实操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绝大部分课程都不得不“纸上谈兵”。另外,学校惯例是将最后一年定位学生实习的时间。这就陷入了学生实践中忘记理论,理论中无法实践的怪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良好模式。实践中学习理论的机会已经过去,这对于学生深入领会并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造成了时间差上的障碍。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依然会手忙脚乱,没有条理,甚至会对本职工作失去信心。
  4.课程设置不科学,重理论轻实践
  部分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像是多个专业的杂糅,缺乏专业特色。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管理学、经济学和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应该是学科基础理论。然而现实中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向设计容易出现各种偏差。一是在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原应重点加强的学科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却被大大压缩,用更多的课时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由于学生过早、过多地进行专业学习,造成学生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知识面较窄,学习能力不足,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发展后劲。二是专业课程设置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进行行业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任职要求的时间较长,不利于其尽快地脱颖而出。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建立行业、企业、人才市场的发展链条,在内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同时,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保障圈。以国际化的视角,用信息化的手段推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2.重点培养综合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思路是,必须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科学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做出深化改革,从而探索出一条产学结合的教改新模式。
  3.专业的教改方案具有可行性
  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第一目标。职业岗位的需求要求对于学生的培养也必须实行个性化定制模式,学生培养方案需要在实践中逐渐调整和完善。首先,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水平要明确。其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大纲要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
  4.专业教改保障措施要有力
  旅游管理专业要抽调优秀教师成立教改工作小组,建立由企业、教师等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相应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予以保障,制订经费投入、使用规划,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改模式的途径
  1.激发学生热爱所学专业的热情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自第一志愿的甚少。而且学生往往出于热爱旅游而非对旅游管理专业有明确的了解。因此,在四年的学习中,旅游管理系的教师必须有高度责任心,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热爱、甚至奉献的情感,提高对本专业内涵和应用的认识。
  2.加强理论实践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师资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要实现高层次的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优化,“能文能武”的教师队伍。可以争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创造机会让现有的专职教师到行业中挂职学习,尽可能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增加实践经验。同时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经过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方法的学习,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对多数高校来说,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进行重点培养和逐步进修,甚至到那些旅游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进行短期学习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方法。旅游专业的教师应经常与各类旅游企业保持联系,有机会最好能在相关企业兼任一定职务,这可以锻炼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
  3.强调实训教学环节,制订有一定弹性的实践教学计划
  (1)作为学校,应当开发资源,寻求与企业的联合发展,走校企联合之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2)在校企结合的同时,学校也应该在自己的校区建设一些模拟的职业岗位实训基地,实现模拟教学。
  (3)学校在保证学生正常实训的同时,应当更加积极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说,学校可以将部分礼仪接待、食堂服务、环境卫生工作交由学生来负责。
  4.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学生的知识结构
  课程应当遵循实用性、广泛性、生活性等原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必要准备。比如说,语文课程教学不必拘泥于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可以侧重于口语表达训练。在专业课程方面,旅游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涉及经济、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务、法律、心理、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知识。针对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课时少等问题,学校需要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整合优化相关学科知识,适当增加具有本地特色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张建宏.提高高职旅游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2).
  [2]卢伟健.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J].科技信息,2007(10).
  [3]李晓梅,项桂芳,彭花燕.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季世平,罗能.我院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5]余克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标签:探析 高职 教学模式 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