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网址 > 正文

经济全球化是什么_新世纪义乌经济全球化进程研究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以资本、产品、人员和信息的全球流通为表征,根据“流通空间”和“场所空间”的理论,考察和分析义乌进入21世纪后的全球化演化趋势与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义乌的经济全球化总体水平并不高并且主要依赖民资民企的推力,受到长三角区域的全球化进程波动的直接影响,而人员与信息的流动强度远高于区域水平。
  关键词:资本 产品 人员 信息 经济全球化
  
  义乌从2006年至今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十二位,综合实力位居浙江省县市首位,2007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9亿元。义乌的发展是一个奇迹,学者普遍认为当地政府的体制政策创新、当地的人文气息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21世纪,笔者试图通过对义乌经济全球化程度演化的研究,来确定义乌的发展多大程度上受全球化的影响,在城市全球化角度考察义乌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商贸城的目标完成度。
  笔者以义乌所在的金华地区为空间范畴,以新世纪义乌发展的国际化阶段2001至2007年为时间范畴,根据长三角区域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空演化格局法,测度经济全球化对义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测度方法
  根据Castells提出的“流通空间”和“场所空间”理论,选取“外资依存度”、“外贸依存度”、“人均接待境外访客数”和“国际互联网普及率”四个指标,分别从资本、产品、人员和资本的全球流动方面对区域和城市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表征。
  外资依存度和外贸依存度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指标,分别赋予0.4、0.4的权重,其余2个指标赋值0.1、0.1的权重。4项指标叠加后获得金华地区以及各城市包括义乌的经济全球化指数。
  由于金华地区也处于长三角的影响范围内,同三角全球化空间演化成果有一定的可比性,通过比较与类比可以进一步确定金华地区以及义乌市的全球化进程。
  二、外资依存度演化
  
  在2001-2007年间,义乌虽然吸引外资总量仅次于金华市区,但外资依存度指数并不高,处于0.5%-3.5%的区间,是金华地区的平均水平,从一个侧面表明经济国际化程度不高。而金华地区外资依存度总量仅为0.5%-3%,与长三角核心区域外资变化区间5%-10%有较大差距,表明金华地区整体经济外向度不高。
  从图2可知,2001-2004年为迅速上升期,2004-2007年为徘徊下降期。中国2001年加入WTO直接带动外资引进,而2004年之后缺乏新的利好刺激,外商直接投资在徘徊。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核心区域外资依存度变化的拐点出现在2003年,而金华地区以及义乌市拐点出现在2004年。说明资本在经济发达地区流通更快,敏感度更高,而在义乌则有一定的滞后性。
  2002-2004年义乌的外资依存度增幅明显大于金华市总体增幅。2002年10月,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投入营运,工艺、饰品、玩具和花类等行业的1万余户商户入驻经营,饰品业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5%,极大推动了外资的投资热情。2004年10月,国际商贸城的二期开业,也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义乌的外资依存度。
  三、外贸依存度演化
  
  2001-2007年期间,义乌的外贸依存度指数位于10%-30%的区间,远低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2005年为65.8%),更是远低于长三角核心区域同期平均水平60%-140%,与金华地区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表示义乌的进出口贸易对GDP的贡献程度并不比周边县市高。
  从图3可知,2001-2003年为义乌外贸依存度快速增长阶段,2003-2007年处于徘徊阶段。义乌走“从立足本地,到全国经营,到内向国际化,最终实现外向国际化”的发展路径。进入21世纪后更提出了国际化发展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每年举办“义博会”、在海外设立国际商贸分馆、在中俄、中尼、中缅、中越边境设立边贸公司等。但从外贸依存度指标来看,成效并不是非常显著。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国家以及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状况的影响,相关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的外贸依存度是在2001年开始回暖并进入稳步上升阶段,WTO正面的影响依然存在,外资直接投资的增加给进出口的增长注入了强心剂。另一方面,WTO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商业政策壁垒的增加都影响到了义乌国际市场的拓展。如欧美等国抬高多类产品的准入门槛,如含铅、镍等重金属的饰品;玩具行业出台3C认证和ROHS指令。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承接这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外贸订单导致部分外商客源外流。
  从义乌自身发展来看,国际市场虽然加速开拓,国内市场依然是义乌经济增长的支柱。除2005年进出口总额增长为19%以外,义乌2003年之后的进出口总额都已高于24%的幅度增长。2003年,从义乌出口的标准集装箱全年达到32万只标箱,年出口小商品已达17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额7.3亿美元。目前,义乌市场外贸成交己占市场成交总额的50%左右,出口贸易已成为义乌市场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力。只是相对于同样快速增长的GDP,外贸的贡献程度没有提高。
  本地传统产业结构处于升级换代过程中导致外贸依存度处于徘徊期。义乌在2003年之后处于调整小商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结构时期,除中东、韩国及港澳台等传统市场外,出口市场重心逐步转向欧美、韩日等发达国家。据海关统计,2005年,义乌小商品出口国排名顺序依次为美国、阿联酋、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日本等。美国代替韩国成为义乌小商品第一出口国,而这些发达国家对商品品牌的要求较高,对商品的准入门槛也有苛刻的要求。义乌市场奉行的低成本,低价格的原则,导致70%以上的商品都是贴牌产品,自主创新的品牌数稀少,商品质量和档次都不高。这在市场前期的发展中是有利于原始资本的积累,也符合当时国内以及中东等地的目标客户定位,给义乌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在调整出口国家地区和机构之后,要求义乌的企业创立自主品牌,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以及提高产品质量,这本身并不是一个短期内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想要更深更广的开发国际市场,义乌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四、人均接待境外访客数演化
  
  
  在2002-2007年期间,义乌的人均接待境外访客数位于10%-45%的区间,远远超过金华地区2.5%-10%的平均水平,也远超长三角核心区域6%-16%的平均水平。来到义乌的境外游客中,大部分的目的地为小商品城。如图7所示,在2002年以小商品城为目的地的境外游客占义乌接待境外游客总人数的58.5%,到2007年更是达到75.7%。该数据表明义乌并非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而是靠经济贸易的开放成为旅游的目的地。两项数据说明义乌作为商贸型城市,区别于长三角内一般的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更依赖于面对面的交流来完成贸易的洽谈。在同样的对外开放度水平下,义乌这种特殊的城市经营模式导致人员流动更频繁。而从指标的绝对值上来看,义乌的国际化程度在人口要素方面是非常显著的。入境义乌的外国商人,2002年为31160人次,2003年增至49513人次,2004年达64596人次,2005年达62151人次,2006年达131623人次,2007年超过了20万人次。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数超过杭州、宁波两个副省级城市,列全省首位。
  演化趋势上分析,2001-2007年义乌的人均接待境外访客数量基本呈线性上升趋势,在2003年收到非典的影响上升趋势有所放缓。以小商品为目的地的境外游客数量变化来看,非典的影响更为明显一些,表明类似的入境心理或物质障碍会对贸易游客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2003年义乌的进出口额并没有收到特别大的影响,外贸依存度反而相比2002年有较大幅度上升。表明义乌在已经建立的贸易网络基础上,通过在主要贸易对象国家设置的办事机构以及网上贸易、
  电话贸易等现代化交易方式方法,抵消了非典带来的人员直接流动障碍的影响。
  不管从人均接待境外游客指数的绝对指还是变化趋势上看,义乌对境外人员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并且还在加强。这主要得益于义乌在积极走国际化,开放化的商业贸易路线。90%左右常住境外人口从事的经营为开设外贸公司,其余10%左右的外商有的开设本国特色的餐馆,有的在小商品城中经营自己的店铺等等。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义乌政府为境外游客以及境外常驻人员提供优越的社会生活条件。在2004年,义乌就投资12亿多元为外商打造了第一个外商居住小区;在市内最繁华的宾王商贸区开辟了异国风情街,目前已开设纯正的清真餐馆、韩国料理、日本料理、巴西烤肉等异国风味的餐馆400多家;在稠州医院、复元医院开设外宾门诊;2001年建成基督教堂――新恩堂,2004年建成穆斯林的精神家园――清真大寺等等有效具体的工作涵盖了境外人员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他们在义乌的经商购物解除了社会障碍。
  五、国际互联网普及率演化
  
  在2002-2007年期间,义乌市国际互联网普及率位于20%-55%之间,远高于金华地区同期的15%-25%平均水平,同样远远高于长三角核心区域同期的10%-20%平均水平。一方面表明义乌城市与外界信息交换程度较高,义乌商人已经越来越倚重电话网络等新兴交易方式来完成贸易活动。另一方面也有政府的政策推动的影响。第五代市场的建设运营过程中,每个店铺都要求安装使用互联网络,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个体经营户利用互联网进行国内国际贸易,另一方面也扩大经营业主的视野与信息收集交换能力,提高商贸城整体的经营水平与经贸档次。按照2007年的数据,58000个店铺数量,若都接入互联网将占义乌当年互联网用户总数(158231户)近三分之一。
  演化趋势上分析,2001-2007年义乌市国际互联网普及率以线性上升。主要因素仍然是义乌积极开放的国际化商贸城建设政策推动的对外贸易深度和广度的提高,次要因素则包括国家区域联系更为紧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受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对更多地信息获取交换的自发需求以及居民休闲娱乐方式变化等方面。
  六、经济全球化指数的时间演化
  
  在2002-2007年期间,义乌市经济全球化指数总体略高于金华地区(见图10、图11),远低于长三角核心区域同期30%-60%的平均水平。表明义乌纳入全球经济网络的步伐较为缓慢,目前阶段仍然与金华地区较为同质,有别于长三角核心区域。
  演化趋势上分析,义乌市全球化指数可以分为3个阶段:(1)2001-2003年是义乌全球化指数显著上升阶段,收益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吸引外 资和促进外贸的拉动效应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消散。(2)2003-2005年是义乌全球化指数徘徊阶段,同长三角区域全球化指数变化趋势相同,此期间加入世贸拉动效应逐渐减弱,而国际经济形势看好,原油价格上涨,吸引一批资本撤离中国市场。(3)2005-2007年义乌全球化指数在经历一个阶段的调整之后再次快速上升,与国际石油价格由升转降,国际经济增速放缓有关。
  七、结语
  义乌经济全球化指数以及资本、产品、人员和信息各方面的变化趋势都与长三角核心区总体变化趋势相同,表明义乌的全球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域整体经济全球化进程。而义乌全球化指数总量稍高于金华地区,远低于长三角核心地区,表明义乌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推进的一系列建设国际化商贸城政策有一定的成就但并不显著。
  其中,外资依存度与外贸依存度都远低于长三角核心区平均水平,而人均接待游客数以及国际互联网普及率远高于长三角核心区平均水平。表明在义乌,仍然是以国内的民营经济为主体,投资的主体依然是民资、民企,国内市场份额依然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义乌的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贸易对象更多元,信息交流更频繁上面。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08
  [2]金华统计年鉴,金华:金华市统计局,2002-2008
  [3]义乌统计年鉴,义乌:义乌市统计局,2002-2008
  [4]唐子来,赵渺希.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空演化格局[A]. 城市规划学刊,2009;01
  [5]陆立军,白小虎.从“鸡毛换糖”到企业集群――再论“义乌模式”[J].财贸经济,2000;11
  [6]刘爬.小商品市场发展对策研究――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7]林伟.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发展给批发业的启示[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5
  [8]赵国荣.义乌市商贸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4
  [9]冯拾松.论义乌小商品城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J].经济问题探索,2004(4)
  [10]宋则.批发市场创新研究――以义乌小商品城为例仁[J].经济参考,2003(21)
  [11]王雷.中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评述[A].软科学研究与共享平台,2006
  [12]陆立军.“中国小商品城”市场的崛起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义乌模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9(1)
  

标签:义乌 新世纪 经济全球化 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