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中考作文 > 正文

中小学校实行绩效工资的现实冲突及其协调|中小学生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中小学校工资分配难的问题长期存在,既有学校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和客观的原因。解决中小学校绩效工资实行难的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既要学校和上级部门作出努力,也要相关部分积极配合,健全配套相关政策。
  关键词:绩效工资 现实冲突 协调
  
  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规范津贴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1月1日起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实施绩效工资制度,非义务教育阶段从2010年1月1日起实行,具体的执行的措施尚未明确。
  
  一、学校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溯源
  学校的财务管理取决于学校总的战略目标,并且受学校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制约。学校的财务管理不同于学校,它不以股价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学校价值最大化应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学校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学校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价值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学校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学校总价值达到最大。学校价值最大化的优点在于它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和风险,克服了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所以,应将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并强调在学校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学校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学校价值最大化关键在于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师的利益冲突与协调。教师作为学校价值创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中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一支素质高、积极性强、与学校领导和谐相处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师队伍的稳定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学校财务管理中,一方面,教师希望增加报酬,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报酬,如工资、奖金,提高荣誉和社会地位等;希望增加闲暇时间,包括较少的工作时间、工作时间里较多的空闲和有效工作时间中较小的劳动强度等。另一方面,学校在一系列的改革中,教师绩效工资的实行成功与否对学校的管理、学校价值最大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中小学校绩效工资实行的现实冲突
  (一)工资分配不公,引发隐性罢工
  所谓的隐形罢工就是教师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等变得非常差,不服从领导安排,甚至经常和领导冲突,这是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另外,工龄工资补贴太低,过去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工资非常低,老教师对教育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但现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工资补偿,很多小学把绩效工资变相变成了职称工资。有的学校乱设职称津贴有的乱设职称系数,也就是按职称高低分配绩效,还有的干脆是扣多少工资就全额返还多少工资,多劳反而少得,少劳反而多得,很多低职称老师只能通过偷工减料工作态度变差等来减少损失。其次,从横向对比来看,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其他事业单位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现在强调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但在计算工资时,由于公务员不需要上缴社会保险费,而教师的社会保险计算在内,所以实际拿到手的工资低于公务员。
  (二)资金运用灵活性降低,学校领导缺乏融资积极性
  目前,绩效工资的实行基本上都是总额控制,按绩效分配。由于总额控制了以后,教师总体的福利待遇受到了限制,即使融资了资金,也不能用于职工的福利待遇。而在实行绩效工资以前,学校领导对外融资积极性高,在满足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的经费以后,主要把资金用于教师福利,资金运用灵活性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高。
  (三) 绩效工资由财政买单,财政压力增大
  由于绩效工资相比原来的工资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而增长的部分,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是全部有财政负担,这必然加大了财政的压力。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财政收支变化呈现出财政收入重心上移、支出重心下移的特点,财力分布的横向不平衡和纵向不平衡程度加深(财力分布的横向不平衡意指同一级政府人均财力的地区差距拉大)。县乡财政普遍拮据使得维持县乡政权的基本运转(即保证财政供养人口工资)都捉襟见肘,更谈不上保证教育等公共产品的充足供给和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了。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改革方案测算,2006年至2010年5年间累计新增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约2182亿元,“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前所未有的投入,将使学校公用经费得到较大提高,一些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将会得到根本解决,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广大校长和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抓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机制的建立还将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有效消除乱收费现象,义务教育学生的辍学问题将得到缓解,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这一系列的改革无疑都要强大的财力做保障。
  
  三、绩效工资实行与现实冲突的协调途径
  (一)考核财务指标,衡量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学校的资金主要由财政提供,并以此提供教育教学活动。财务角度主要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及学校的财务目标,用来评估这些目标是否已达到的方法主要是考察管理层过去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导致的财务上的结果,通常包括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人员经费比率、公用经费比率等。在衡量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时,不仅要重视国有资产形成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还要重视资产形成后的保值、增值与效益的提高,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也要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要把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工作顺利开展、关系学校生存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只有全体教职员工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二)考核教育教学指标,衡量教育教学成果
  将学校使命和战略以及核心财务指标拓展为与教育教学成果相关的具体要素、目标和指标,以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关注学生成长的需求。特别是学习和增长方面,学习和增长方面为其他的目标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其具体指标包括教师的能力、信息系统的能力、授权与相互配合以及激励的效果,体现了全员参与和团队管理的理念。
  (三)分析关键因素,设计绩效指标
  在由上而下确立绩效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分析绩效驱动因素与绩效考核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结合考虑绩效驱动因素与绩效考核指标的长期性和短期性、过程结果和过程行为、团队和个人等,分层递进分解,设计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价具体指标,完善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为绩效工资的做出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改革
  学校由于经费的不足而影响到它的发展,近年来,优秀教师往其他行业、其他地区跑,学区内尖子生不在本学区内就学现象已十分严重。建立按照支出项目分担经费的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原有我国的县级政府不仅是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主体,也是经费的投入主体,这是一个误区。从世界主要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进程看,这种低重心的投入体制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压力,造成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经费困难,学校间办学条件差距巨大,义务教育推进缓慢。面对困境,各国采取的普遍对策是调整义务教育投入负担主体,将投入主体的重心上移,加大中央和高层地方政府的投入责任,使中央、和州、省等地方政府成为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我们必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建立起由中央、省、地市、县四级政府共同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机制。在操作方法上,可在中央财政设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专项,按预算级次单列下达到县并实行专户管理。需要说明的是,中央只承担国家标准工资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津贴或补贴,则按照谁出台谁负担的原则解决。
  总之,学校财务管理目标的演进,充分体现了学校对财务管理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学校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学校价值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更有利于协调处理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能够极大地发挥学校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和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夏雪,教育财政公平度量框架评价及改进,教育学报,2010年第5期
  [2]戴毅,对我国教育投资的财政思考,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第5期
  [3]潘明韬,最优义务教育供给和政府间财政,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7期

标签:中小学校 绩效 冲突 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