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作文 > 正文

【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导学式教学法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然而我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为了实现认知性目标,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教师以讲解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看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不联系实际生活与社会实践,更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这种现状很难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本文提出了在小学数学中引入导学式教学的方法。
  
  一、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内涵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学方式的协调性,它以教师引导为基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根本,具有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导’与‘学’是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是‘导’中有‘学’,‘学’中有‘导’,‘导’指导‘学’,‘学’验‘导’的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过程。‘导’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导’服务于‘学’,促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应用好数学。
  
  二、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特点
  
  1. 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就能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起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课改前传统教材基本叙述模式:复习(或练习)→新授例题→重难点训练(对比练习)→巩固练习等。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叙述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种叙述模式的编排要求我们在课堂伊始要进行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是孩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渠道,是连接小学生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2. 引导鼓励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情境的导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数学问题,小学生对于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发现的数学问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解决问题欲望,在这个阶段教师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教师讲、学生听(接受式学习),二是通过探究,通过实践,自主地开展学习,获取知识。在学生有解决问题愿望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逐渐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 通过进行多种形式、由简及繁的层次递进的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实践环节是巩固新知、是把所学新知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生活,通过多种形式(口答、填空、选择、图文结合题、图表结合题、小竞赛、计算题、应用题、选作题等等),有基本题、综合题、发展题等封闭式练习和开放式练习。层次由简及繁,逐渐递进,螺旋上升,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此发展学生分析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用数学能力。
  
  三、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教师引导为基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根本,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构建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情境导入→引学新知→应用实践→课堂小结。
  1. 情境导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的富有感情色彩的氛围和生活场景。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的真正含义,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喜欢数学,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情境导入有多种方法,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状况等进行情景创设,一般分为:故事导入、实验导入等多种形式。情境导入是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一般以1―3分钟为宜,不宜超过5分钟。
  (1) 故事导入
  如:采松果
  大森林里住着松鼠妈妈和它可爱的松鼠宝宝,妈妈每天带着宝宝去采松果。今天,松鼠妈妈为了检验宝宝的生存本领,开始了一场精彩的采松果比赛,我们赶快去看看吧!?(图略)
  ① 认真观察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②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问题?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不知不觉中走入数学殿堂,产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愿望。
  (2) 实验导入
  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播放动画,乌鸦喝水。乌鸦为什么能喝着水呢?为什么要放若干块石子?教师演示实验:两个同样烧杯中相同高度水面放入大小相同的两块石头,观察,说明什么?取出石头后,再放入大小不相同的两块石头,观察,说明什么?只有石头在水里才有这种现象吗?你还想到了什么?
  2. 引学新知
  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元素,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形式探究新知,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取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形成的过程,也使数学的工具价值、过程价值、得以体现和弘扬的过程。
  教师要处理好知识的内在规律与学生认知准备及认知特点之间的关系,注意把握教学节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学习活动的展开要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如独立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等,抓住中心,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质疑、辨析、最后达成共识,完成教学目标。
  3. 应用实践
  引导学生对已经理解、初步掌握的知识进行应用实践,使其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4.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时,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从而巩固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小结的功能包括:系统整理,形成结构;突出重点,强化注意;深化知识,提高素养;启发思考,引到探究。小结的方式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因素适当进行选择。
  比较式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推导的?(用两种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与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共性?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问题式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掌握了求平均数的哪些知识?你还想了解平均数的哪些知识?
  游戏式小结:教学9的认识一课,可用口令的游戏结束:我拍一,我拍八,一和八组成九;我拍二,我拍七,二和七组成九;我拍三,我拍六,三和六组成九……。

标签:式教学 数学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