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思考|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被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困扰着每一位高一数学老师和高一新生的难路虎。本人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和个案分析,从教材、教法、过程、结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衔接;实践;分析;方法;注意
  
  高中阶段作为跨入大学的桥头堡同时也是进入社会的门槛,这一阶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后半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与磨练,高一新生带着满腔热情和必胜信心跨进了高中的大门,希望能在接下来的高考中大展拳脚。然而,事与愿违,仅仅半年下来,同学们纷纷败下阵来,最大的感受就一个字“难”,尤其是数学。因此,本人就自己在多年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从教材、教法、过程、结果等方面谈一谈个人的体会,以期得到各位专家的指点。
  1 初高中数学现状与问题的对比
  1.1 教材内容方面
  从教材结构上看:初中数学采用连贯、整体、螺旋上升的的结构;高中数学则采用模块的结构,将内容分为必修的五个基本模块和选修部分。从内容上看:初中注重基础,讲求知识的广度;高中则注重推理、应用,讲求知识的深度。同时从内容的连贯性上看:高中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十字相乘法、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等”内容作了淡化处理,把它们放到了选修或者直接删去,但习题中却大量出现。所以的这些都说明初高中数学存在着显著地区别,从而使学生产生许多的不适应,直接影响了今后的学习。
  1.2 教学时数方面
  初中阶段我们用6个学期的时间学6本书,其中的内容多是重复、提升的形式出现;高中阶段我们用4个学期学8本(文科7本),其中的内容基本没有重复,难度更是初中无法比拟的。就拿高一来说吧:高一第一学期有两本书共72学时的教学内容,这些并不包括单元测试与讲解、复习等所用的时间。此外,高一学生一般报到较迟(9月4~5日左右),还有一周~十天的军训,再加上国庆节、元旦等正常假日。真正能用于上课的时间非常有限,也就不可能有什么补缺补差的时间,连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感到十分困难。这就注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可能再照搬初中了。
  1.3 教学方法方面
  在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上,高初中数学的脱节并不仅仅在教材内容上,在思维方式上也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如果说初中数学是一个幼童的话,那么高中数学则是一个标准的成人,这是从思维能力上说的,二者根本就不在同一级别上,且从高中一开始就没有缓冲区的直接产生这样一个质的飞跃,这让绝大多学生难以接受,也让多数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套学习方法到高中很难奏效,大大地增加了他(她)们的困惑,也给教师的教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 初高中数学在具体教学中的衔接
  2.1 依据学生数学基础进行教学
  这是一个动态的、贯穿始终的过程,因为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个体,不能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否则就容易产生误解、不信任。首先我查询了入学成绩,了解一个大概的情况;然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消除试卷、临场发挥等方面的影响。我还根据学生上课的反应定期找学生谈话,从中了解学生的接受、消化情况,这样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状态,不会出现被单纯考试分数所蒙蔽的现象。
  2.2 注意相关内容的及时复习与补充
  由于初高中数学在内容上的脱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的对相关的内容的及时复习与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的度过难关。例如在高一数学《函数》一章中,对初中数学中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内容涉及的不少。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中,关于y值范围(函数值域)、单调性的讨论、最大(小)值的求法等,有的当时不作要求,有的要求不深,现在学生感到模糊,就应当及作适当的复习。而对于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等内容,则适当予以补充。因为课内外习题中涉及较多,虽然可以跳过,暂时不讲,但无形之中会给学生产生心理负担,为此,可在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作适当的引申,可不作太高要求,能解决一些问题就可以了。可以跟学生明确指出,这些以后还要学的,不熟练不要紧。
  2.3 及时比较和总结,注重学习中的信息反馈
  与初中数学相比较,在解题方法上,高中数学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分情况讨论、数形结合、合情推理、逻辑推理等等数学思想和方法要求都比较高。对于一个高一学生来说,这些思想方法虽不陌生,但距离熟练应用还是很有差距的。“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既能使师生了解自己反应活动中的有关信息,也能了解到反应活动的结果和预期目的之间的偏离信息,然后再发出纠正信息,纠正错误的反应活动,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及时总结、比较现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与初中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从而确定应当掌握哪些,注意哪些。经常性的分析与比较,学生就会不断调整方向,明确目标,逐渐形成一整套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至于在解决问题时无从下手了
  3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体会与反思
  3.1 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改变
  知道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过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什么没有学,学习要求如何等等。针对与高中相关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具体知识结构,高中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要了解每一名学生,关注其数学学习中的状态变化。从课堂教学,到课后练习、巩固,到单元测试等。注意个别学生的特殊变化,上升快的要及时鼓励,给予肯定;出现下降幅度大的,应及时谈话,帮助学生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要错失良机。这样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注意学生所用的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更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个人兴趣、爱好等。监于此,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方法。这在课堂教学中不易做到,但可以利用课外辅导来处理,还要注意数学解题中通性通法的理解与掌握。一些常用方法如:归纳法、类比法、演绎法、算法或构造性方法、统计方法、迭代法、数学实验、数学模型法、猜想、直觉、灵感或顿悟等。“既是提出问题的方法,又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应注意培养。
  3.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问题、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找到问题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度过难关。每当遇到挫折时,总是退缩不前,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作理由,只能是固步自封。学生只有相信“努力将带来成功”,才会在学习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因此,正确地对学习困难进行归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还应当及时补充学生所没有但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又必须的知识和方法,为学生的进步铺平道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好奇心,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另一个就是及时反馈,这是学习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具有很明确的方向,就可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高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当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重印.153.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5.
  [3]林夏水.数学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93.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3.

标签:衔接 高中数学 实践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