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论大学生公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本文揭示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本质,并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本文还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浅识。   ?
  关键词:公民意识;大学生;社会发展
  ??
  
  当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1](P.247)?,也是国家建设事业的未来与希望。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水准,通过他们的表率作用带动整个社会公民意识的提升,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
  一、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本质?
  大学生公民意识是大学生对自己在国家和社会中的权利、地位和责任的一种自觉认识。具体而言,大学生公民意识包括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法治意识等。 ?
  第一,主体意识。公民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主体。主体意识促使公民以主人身份参与到国家建设当中,共同解决公共利益问题,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最终完成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作为有表率作用的高素质群体要意识到并且真正理解主体意识。?
  第二,权利意识。权利表示着一种社会关系,代表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是公民实现其意志、利益和价值追求的有效途径和可靠手段。公民不仅要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如何行使权利,还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利。这就是所谓的权利意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并不缺乏权利意识,他们缺乏的是正确行使权利、正确主张权利的意识,必须培养大学生正当行使权利的理念。?
  第三,责任意识。公民责任是指公民履行与自己的公民身份相适应的义务,权利义务是相一致的,公民在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具有积极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主动精神。而当代大学生往往缺乏的就是责任意识和主动精神。?
  第四,参与意识。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迈克尔•沃尔泽认为,“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是公民美德的关键标志。”参与意识是个体积极参与各种事物的心理状态,这是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一个突出特点。参与意识的优点在于它能促使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事物,当代大学生应该成为具有现代参与意识的人。?
  第五,法治意识。现代社会是民主社会和法制社会。法治意识是公民的理性品质,它构成了法治国家的精神底蕴。在一个民主与法治的社会里,公民在平等意识的支配下,其权利的实现和维护必须有一套规则来保障,这个规则即为法律。公民的法律意识与遵守法律的行为是现代社会有序发展的保障。?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和国内外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内涵也会不断地丰富。大学生公民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著名的社会学家李慎之先生曾指出:“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一百年来成就不大,以致被称为九死一生的中国现代化?第一个原因就是在于中国始终没有能培养出够格的现代化的公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的建设需要由具备相应素质的公民来推动。培养具有良好公民意识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对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
  政治文明作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重要内容离不开公民意识这块基石的支撑。?
  首先公民主体意识有助于激发人们政治参与的热情和创造性。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主要在于他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是否能充分挖掘出来。公民的主体意识使公民意识到每一个公民都是国家主权所有者的一分子,政府和公职人员手中的公共权力是所有公民一起选择和赋予的。每一个公民不仅应当自觉服从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依法管理,同时又要依法积极地监督政府与公职人员是否尽职尽责,合法地行使公共权利。有了这种意识公民才会正视自身的存在与作用,才会有能动的政治参与意识并外化为政治参与活动。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建设。?
  其次公民权利意识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人类追寻的远大理想,也是我们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更是政治文明的最高价值追求。公民权利意识的增长和公民个体权利的落实,将有力促进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其一,公民权利意识使公民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成员应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各种与生俱来、不容任何人任何势力剥夺的权力。公民一旦有权利意识便会要求实现自己的权利,并会运用法律手段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坚决的和漠视和侵犯自己的权利的行为做斗争。公民的这种努力将促进公民权利的实现。其二,公民权利意识有助于形成保障社会公正的力量,并且使权利的制约和保障更加有效。没有有效的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就无法实现民主政治,对权利滥用的宽容和对自身权利的漠视恰是公民权利意识所极力排斥的,公民权利与国家公权力互为制约,公民权利的落实意味着对国家公权力的限制和制约,公民权利被剥夺必然导致国家公权力的无限膨胀与滥用。只有当公民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并为实现自己的权利去抗争时,才会对政治国家权力形成限制与制衡。公民的单个能量与资源汇聚起来,成为一种团体的诉求会给政治系统与政府官员形成强大的政治压力,使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力,从而对政治权力起约束与制衡作用。因为“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公民权利意识是制约国家公权力,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保证。?
  再次公民意识有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并使之逐步有序化。政治文明以民主政治为目标,民主政治需要公民广泛的依法按程序来进行的政治参与,公民意识能使公民认识到自己对国家社会的兴衰存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改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政治冷淡意识,从而使公民积极广泛地参与政治活动,并能在实践中自觉地遵守法律,使其政治活动理性化和有序化。?
  (二)大学生公民意识是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成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固定化了的身份界限逐步淡化,人们社会角色变换的机会增多,频率加快,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着平等的竞争,这就把不同社会成员共同的基本角色――“公民”突现了出来。市场经济要求人们以公民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和社会管理。市场经济通行的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自由与平等和公共精神等新型经济伦理,要求公民从个人与国家、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中予以合理的认同和内化,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使命和责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迅速发展的同时,许多人已经意识到公民意识的缺失已经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在当今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德育目标理性回归的必然要求?
  公民意识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高校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任。如果说战争年代我们的德育目标是培养“革命者”的话,那现在,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公民”。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一种现代德育,它所要培养的是建立在个人权利和义务基础上的公德。应该主义的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不是不要政治教育,而是更多地强调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和实效性,把公民意识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基础和逻辑起点。?
  三、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高校德育的着力点。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公民意识教育,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民主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基本手段?
  我国的公民社会是一种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公民社会。因而,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民主实践,即主要通过官民互动的方式培养公民意识。近年来,政府日益尊重公民权利,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从听证制度的引入到行政问责制度的实施,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官员公民意识的不断提升,与之相适应,社会公众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自主参加与自身权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从每年两会的网络问政到婚姻法修改意见再到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无不体现出社会公众理性、有序的参与。这种民主实践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们应当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差异,引导大学生参与相应的民主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其公民意识。?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孕育大学生公民意识?
  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比较注意体系的完整性,在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方面注意得比较多,但在时代性、针对性、现实性、实践性方面结合得不够。所以,必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突出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并把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形式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旗帜鲜明地孕育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三)积极改进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教师必须注意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必须让学生广泛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起来,实现教育内容的内化,进而达到公民意识教育目标。美国大学公民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直接教学、反思探究、角色扮演和价值澄清等方法,法国大学公民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多种途径综合施教和差异化教学等方法很值得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借鉴与思考。?
  (四)要营造良好的公民意识教育的舆论氛围?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几乎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对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挥舆论对公民意识的教育功能,从小环境来说,要建设好校园文化;就大环境而言,则是要建设好整个社会文化。即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优化社会道德环境。只有这样,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R].中共中央2001年11月颁布.?
  [3]刘懿,郭寄良.浅论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4]胡弘弘.论公民意识的内涵.江汉大学学报[J].2005,(2).?
  [5]安宝珍.共生时代学校公民意识教育浅析[J].中国思想政治,2008,(6).?
  [责任编辑:杜红艳]
  
  
  收稿日期:2012-01-14?
  作者简介:朱箫洁(1980-),女,河南漯河人,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在读研究生,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

标签:社会发展 公民 意识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