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作文题目 > 正文

人才培养具体措施 [软技能:高职人才培养的“风向标”]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1年新学期开学第一天,20名新生饶有兴趣地开始了他们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奔驰班”的第一堂课: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分组进行一次校园旅行,依照指定地点放置的线索箱(Thread Box)找到教师办公室、班主任办公室、团委办公室以及教务办公室,并绘制校园地图。同时,各组要在最后一个线索箱内找到任务零件,凭借一把游标卡尺,用最合理的表达方式完成零件图测绘。
  这样的一幕在以前也许是无法想象的,之所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开始开学第一课,“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高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于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奔驰班”项目建设中,大胆引入企业文化理念,将学生软技能培养过程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中。
  
  探索融入课堂的软技能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教育一直以知识和技术等“硬技能”的传授为主,在教学改革中也大都注重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探索与革新,目的仍然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好的“硬技能”;而针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软技能”的培养却鲜有关注。这样的课堂往往呈现出“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学校管得繁”的情况,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经常为了教育学生焦头烂额,而学生也常常为得不到老师的理解而苦恼万分。
  新加坡教育部长黄永宏在2010年的一次访谈中提到:“只要你和跨国公司或有意到国外发展的本地企业领袖交谈,就会知道他们眼中的‘增值’,是指有分析能力、沟通力、领导力、高瞻远瞩以及有创业才能的人,这些都是软技能。”软技能是由一系列能够反映个人特质的要素组成,它包括应用层软技能、锻炼层软技能和天赋层软技能,其中应用层软技能主要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应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重要内容。
  当前国际主流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创新精神培养为主导”,课堂上教师如何教才能培养学生能力而不是单纯学习技术?学生如何学才能具有创新精神?这些问题成为当代教育者特别是高职院校教师的新课题。实践证明,“硬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很好的效果,而“软技能”的提高则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当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贯穿整个新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就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软技能,注重软、硬技能的同时发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在学生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德国职业教育的课堂模式,在奔驰校企合作班中尝试将软技能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中。在课堂上,师生首先要完成角色转换,学生以员工身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安排学习与工作,自己克服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体验学习的快乐与克服困难的成就感;教师则以车间主任兼技术专家的身份进行巡查与指导,监督并辅助学生。通过这样实景再现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能够尽早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车间主任的身份接待新员工,让员工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测量指定位置的零件。回到教室后再按照小组自主学习,绘制图纸表达零件形状。最后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形成内外两圈,组成学习圆圈。第一步,内圈向外圈讲述学习的内容和理解,外圈倾听而不发表意见。第二步,内圈起立,向左转三个位置,由“新的外圈”向内圈讲述刚才听到的,以及自己的见解。第三步,外圈左转两位,新的“内圈”和“外圈”互相讲述。以此类推,进行三次左右的循环基本可以保证所有学生学到正确的知识。再由教师随机抽取的同学进行全班讲解。这样在一堂课中,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还体验了工厂如何对待新员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掌握了知识,成就感、自信心都会得到满足与提升,同时在讲解和讨论中还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锻炼层与应用层软技能均能得到提高。
  汽车制造是一个复杂的行业,涉及的专业领域很多,各个专业从基础到应用之间都是紧密关联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特殊的关系,设计合理的课题,让学生通过专业技能操作达到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奔驰生产班的授课主线是乌尼莫克车模,以车模为载体,学生在完成零件加工的同时学习知识。在每一个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都要涉及阅读图纸、制定工艺卡、加工成型、产品检验几个步骤。其中制定工艺卡是关键点之一。一方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工艺卡体现,另一方面工艺卡编制的合理性也直接决定了生产加工的效率以及产品质量。由于工艺卡的制定不存在标准答案,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完成工艺卡的制定。同时教师扮演外方专家,用英语与学生交流,讨论工艺卡的合理性与改进的可能,将课堂打造成一种开放性的主题活动。实践表明,通过多次训练,逐步理解、不断探索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更加追求完美性,想方设法提高工艺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激发学生不断拓展思维、不断创新方法。同时,这样的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长期的英语对话练习中也让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锻炼了双语表达能力。
  
  找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特点,既有高等教育的知识性,又兼备职业教育的实用性。高职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科学与人文的有机整合。
  当前,我国急需具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创新能力、掌握熟练技能的人才,即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不但要求员工能够解决生产线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还要求他们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这是企业对员工软技能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满足这样的要求,就要将软技能的培养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学校就锻炼这样的能力。
  从学生长期职业生涯发展来看,“软技能”要比知识与技术等“硬技能”更为重要。只有“软技能”较好的学生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掌握所需的“硬技能”。
  对于现代产业工人,软技能的水平对其能否取得成功更具决定意义。如果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能够“软硬兼备”,一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融入软技能培训已是当务之急。

标签:风向标 人才培养 高职 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