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中周记 > 正文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官网_中高职课程衔接:来自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个案研究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文章抽样调查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师、学生,通过这些主体的诉求,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不同主体从各自的立场,提出了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具体建议,为我国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提供了现实借鉴。
   关键词:课程衔接;现状;调研
   作者简介:周凤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总课题研究成果,该课题是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与英国大使馆教育处合作课题,中方负责人:刘育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7-0044-03
   “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具体要求。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总课题组专门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开发了由《中职生问卷》、《高职生问卷》、《高职教师问卷》、《中职校问卷》、《高职校问卷》等五份问卷组成的一套问卷,于2011年5月,分别在北京、重庆、广西开展了专题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为了更清晰、全面了解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2011年年底,课题组运用《高职校问卷》、《高职教师问卷》和《高职生问卷》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调研(尤其增加了高职学生中来自中职校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有关比较分析),以此为个案研究作为总报告的重要补充。
   一、抽样情况
   本次调查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发放了6份《高职校问卷》(抽取了6位学校中层领导填写问卷),回收6份,回收率为100%;发放《教师问卷》75份,回收61份,回收率为81.33%;发放《学生问卷》250份,回收205份,回收率为82.00%。对教师和学生的抽样都集中在来自中职校人数较多的机电、电子、计算机等专业方向。
   二、调查结果
   (一)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相关情况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东莞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现有学历教育在校生9200多人,共有8个专业类别16个专业。有些专业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但中职没有开设相应专业,比如:印刷技术、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业设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园林技术等。
   学院学生来源主要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二者的比例为85:15。其中,来自中职校的学生中,大多中高职专业对口,专业不对口的情况较少。
   (二)高职学生调查结果
   1.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参与调查的205名学生,基本来自机电(78人)、电子(47人)、计算机(76人)三个专业方向。其中,一年级学生占2.5%,二年级学生占73.5%,三年级学生占24%。205名学生中,有41.5%的学生来自中等职业学校,56.6%的学生来自普通高中。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有79.8%的学生中高职所学专业一致,20.2%的学生中高职所学专业不一致。
   2.被调查学生对高职课程难易程度的认知。总体上来说,22.7%的学生认为目前高职学习比较“难”,70.9%的学生认为目前学习的难易程度“一般”,只有6.4%的学生认为目前学习比较容易。
   来源于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学生认为高职学习“难”的比例分别为27.1%和19.3%,认为学习难易程度“一般”的比例分别为67.1%和73.7%,认为学习“易”的比例分别为5.9%和7.0%。可见,更多的中职生源认为高职学习比较难。对高职课程难易程度的原因解释,见表1。
   3.被调查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课程名称及原因。不论是来自中职校的学生,还是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大多数表示,学习专业课有困难,如计算机方向的学生普遍感到数据库、C语言、WEB应用、NET程序设计等课程比较困难,同时,与之相关的英语、数学课程也有一定的难度。
   对于学习困难的原因,比较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不好,以前没接触过。(2)“老师不从基础入手,直接深入”。(3)公式语法太多,难于记忆和理解。(4)课程多尤其是理论课程多,实操课少,上课枯燥。
   4.被调查学生认为学习比较容易的课程名称及原因。不同生源的学生都普遍认为政治、英语、体育、德育等公共课程以及一些选修课比较容易。对于一些实践性质比较强的专业课程他们也认为比较容易,如对于计算机方向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安全、VB、PS等课程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其理由集中表现为:(1)以前学过,有基础。(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自己动手又动脑,让人印象深刻,容易掌握。(3)跟生活实践联系紧密,有兴趣和爱好。来源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尤其对英语、数学、计算机基础等“高中时曾经学过的课程”感觉到要容易得多。
   5.被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来自中职校的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1)课程安排太多。(2)基础知识不牢固。(3)实训课程太少。(4)即使同一教师教的同一课程,衔接也存在问题。如《焊接电路板》这节,老师只讲授一堂理论课,内容过多,时间不够,下堂课接着写程序,学生跟不上进度。(5)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1)大多专业课以前没有基础,一下子接触太多的新知识,不懂的知识在书上也找不到,学起来比较吃力。(2)实践实训课时太少。如计算机系很多课程都需要在机房操作练习,但总体上还是理论课时占多数,实践操作不够。(3)有些理论概念很难理解。如编程时,会遇到复杂难理解的一些代码。(4)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学习兴趣缺乏。
   6.被调查学生对解决问题与困难的希望与建议。来自中职校学生的希望与建议:(1)减少课程数量。(2)尽量增加实训实践课程。(3)对教学难点,希望老师放慢教学速度,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4)希望老师与学生多互动,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的希望与建议:(1)增加实操课程和实用课程。(2)希望教师授课时注意教学进度与速度。建议上课前适当复习已学知识,对新知识点的学习稍微放慢速度,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全面了解专业知识,以“延伸知识点,联络专业知识”。(3)希望开设一些加强专业认识的活动课程,以提高对专业的认识度与亲近感。(4)希望师生加强互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高职教师调查结果
   1.高职院校来自中职和普高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调研结果表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认为来自中等职业学校与来自普通高中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践课时有明显的能力差异。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中职生源与普高生源在高职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差异
  
  
  
   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学习差异主要表现在:
   第一,来自中职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比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差,其中数学和英语尤为明显。为此,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如高等数学、英语)普遍有困难。
   第二,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理论知识不扎实,学习方法欠缺,知识衔接上有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分析理解能力较弱,接受能力不强。
   第三,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实践能力较强,但探索精神和创造性不如来自普高的学生。
   第四,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不强,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第五,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风气不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较差。
   2.学生能力差异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不同来源的学生,给教师带来的问题主要有:(1)让老师们最头疼的是“课堂纪律问题”。由于学生的“求知欲不够”,“学习兴趣不高”,致使“课堂纪律很难维持”,影响了教学效果。(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难保证教学进度和深度,很难让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知识要点。(3)来自中职校的学生,即使以前学的同一专业,但不同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课内容有差异,或重点不同,专业课不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
   这对教师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基本四点:(1)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最大程度上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和水平。(2)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多次重复,反复讲解。(3)对基础实在太差的学生,课后增加辅助练习。(4)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进行差异教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是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普通高中生源,课程设置上理论和实操各占一半;对中职生源,实践教学增加到60%以上,“尽量增设实操课和演示课,让学生自己练,理论能不讲就不讲。”
   3.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情况。(1)总体评价。调查表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部分教师认为中高职课程存在衔接问题。其中,20%的教师认为中高职课程相衔接,3.3%的教师认为中高职课程不衔接,76.7%的教师认为中高职课程部分衔接、部分不衔接,即有80%的高职教师认为中高职课程存在衔接问题。
   (2)具体表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是指中高等职业教育中相同或相似专业的课程的衔接。中高职课程要衔接,首先必须明确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调查表明,高职教师认为,中高职课程衔接,在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衔接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文化基础课方面。就调查的结果来看,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的不衔接主要体现在英语和数学方面,认为这两门课程“严重脱节”,中职学习太浅,这给计算机和数控等专业的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相应地,这两门课程不仅是公共课,对某些专业方向来说,还是专业基础课,比如网络安全技术专业对数学要求比较高,这更加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难度。第二,专业课方面。大部分教师认为中高职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有衔接,但衔接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存在重复学习的情况;或者某些内容缺失;或者中职学习太浅显,不扎实,理论方面衔接不上;或者实习实践方面的衔接存在欠缺。
   如《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中职教育中涉及了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在高职教育中,对其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深化,衔接较好。总体来说,中职实操部分衔接相对较好,但基础知识衔接较差。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有的中职学校开设了数据库的相关课程,主要内容是sql语句查询,而有的中职学校未开设数据库课程,这些学生组成的班级,教学内容难以选择。又如《单片机》课程,中职学生学过,了解基本电路,但认识比较浅,基础没打牢,只是建立起了初步的思维,理论的深入性方面不衔接。再如《工程力学》这门课程,在中职需增加受力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方面的知识。
   (3)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高职课程种类太多,专业性不强,存在同质化倾向,造成课程低水平重复,或者学生消化不好。第二,中职基础没打牢,高职不得不重复,导致高职学习压力大。第三,中职课程设置上重实操轻理论,课程难度偏低,强调一些低层次的应用,导致高职的学习理论不扎实,技能不熟练。第四,高职课程设置偏难,接近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第五,中高职院校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中职学校之间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差异,高职院校难以按照来自不同中职校的学生学习制定教学计划。第六,缺少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整个人才培养体系规划和实施监督流于形式。中高职之间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缺乏一致性、阶段性和衔接性,甚至造成“中职教学是高职教学的缩略,就像高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缩略”,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4)解决问题的建议。调研结果显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不同的生源背景,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第一,实行因材施教。对中职学生独立分班,增强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第二,加强教材建设,中职和高职教材应统筹规划,合理衔接,避免内容重复,体现连续性。第三,中高职院校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在对口招生院校,由高职相应系部与中职相应系部共同制定中职教学方案,或举办中高职院校课程衔接洽谈会议,或中高职专业教师之间建立定期交流制度。第四,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一是中职校之间、高职院校之间相同专业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要相对统一,并建立沟通平台;二是中职和高职应各自明确自己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将中高职课程体系统一规划,在课程名称、教学大纲、教材和实验实训等几个方面做好协调,既保证内容具有前导和后继关系,又保证学生在高职阶段有可持续发展空间。
  (下转第51页)
   三、对调查的分析
   研究以问题为出发点。“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调查所获悉的中高职衔接问题,明确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的现实意义,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课程”内涵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具体内容与方法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的具体要求。
   (一)近42%的高职学生来自中职学校,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实要求
   通过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个案研究发现,机电、电子、计算机三个方向有41.5%的学生来自中等职业学校。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中职生将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生源,这种趋势是必然的。而对高职院校来说,招收中职生不仅可以扩大生源,体现职教的功能和特点,而且可以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职教的这种未来发展需求,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实要求。
   (二)来自中职与普高的高职学生存在学习能力的明显差异,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内在要求
   通过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抽样调查发现,有90.2%的教师认为来自中职学校和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习态度上,而且也表现在学习能力,甚至学习创造性上。即使这样,从本次调查来看,来自中职学校的学生在高职所学专业与中职所学专业大多数基本一致(占79.8%),但通过对两类学生的比较分析发现,他们在高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没有显著性差异,尤其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基本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中高职课程存在不衔接的问题。因此,增强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是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
   (三)中高职课程广泛存在不衔接的问题,要求明确衔接的依据与方法
   调查表明,高职教师和从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普遍认为中高职课程存在不衔接的问题。“对口升学”的高职学生,大多认为高职的文化课与中职不衔接的现象比较严重,高职偏难。对高职教师的调查表明,超过80%以上的教师认为中高职课程存在不衔接现象,而这种不衔接主要是因为中高职培养目标不明确。因此,尤其需要明确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依据,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方法,以及判断课程衔接的标准,这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根本和重点。
  责任编辑 韩云鹏

标签:东莞 个案 衔接 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