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秘公文 | 免费试题 | 教学用文 | 优秀教案 | 各类考试 | 
您现在的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优秀教案 >> 化学教案 >> 九年级 >> 正文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教学

知识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

能力
  1.培养学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实验和数据的,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
  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中心内容是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物质溶解后溶液的熟悉,对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教材一开始就一杯水里可以无止境地溶解糖或食盐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到要的问题。接着教材分别安排了两组实验[实验7-2]、[实验7-3]和[实验7-4],从正反两个证明:只要条件固定,物质是不会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为依据,教师的归纳和分析帮助学生起“饱和溶液的概念”。

  1.[实验7-2],学生应该:(1)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有限度,就温度”和“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2)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溶解的确都各有其限度。学生这两点认识之后,就能容易理解:当溶质溶解它的限度时(条件不变),溶液就处在特殊的状态即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该状态下此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何教学生判断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这是可直接观察到的宏观判断溶液饱和的依据。“有固体剩余”来判断溶液已达饱和,又要以“温度”和“量溶剂”为前题,否则就意义。

  [实验7-3]和[实验7-4]分析可以下列关系:大多数溶液来说:

 

(1)说明当饱和溶液的任何条件时,饱和溶液的状态都会被破坏,“不饱和溶液”。(2)从反面证明饱和溶液定义的叙述有两个前提为条件,否则就意义。(3)客观上向学生介绍了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的方法,即升高温度或溶剂。至于相反过程,即由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会引起物质的结晶析出,在本节暂不宜展开

  2.消除学生把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混为一谈,教材作了一段叙述。

  [实验7-5],刚刚起来的饱和与不饱和概念及其判断方法,来分辨浓溶液与稀溶液,它们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是很有说服力的,教师应这段教材,或讲解或阅读。在要向学生指明,溶液的浓稀,是指量溶剂中溶质的含量不同而言,与温度无关;饱和与不饱和是指溶质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温度和溶剂的量两个条件的制约,表述的是溶液的状态,与溶液的“浓”、“稀”无关。

教学建议
  (1)边实验、边分析、过调动学生的性,启发思维,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师演示实验并给出数据,学生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区分不同概念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1)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

  实验和数据,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前面的学习了溶液。对溶液更深一步的,就需要将溶液作以分类:

  1.饱

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演示[实验7-2]在10毫升水里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再溶解。

  [教师活动]  提问: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水的量实验说明了

  [目的:为学生观察实验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回答的问题。

  [结论]

  饱和溶液:在温度下,在量的溶剂里,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温度下,在量的溶剂里,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教师活动]提问:在提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要指明‘“温度”和“量溶剂”呢?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做[实验7-3]。[实验7-4],并思考问题。

  [目的:培养学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分析并总结该实验。

  [教师活动]并答疑,学生总结。

  [结论]

  (1)指明“温度”和“量溶剂”,“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2)

  (3)当温度、溶剂量时,某溶液的饱和状态表示溶质溶解的最大值。

 [目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下一节溶解度概念的铺垫。]

  [教师活动]说明:给定条件,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习惯被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5]: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克食盐和0.1克熟石灰,振荡、并观察

<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及所列数据,试判断正误。

  [目的: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投影)数据:

   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质的质量:

   硝酸铵:192克  碳酸钙:0.0013克  食盐:36克  氢氧化钙:0.17克

  判断:(1)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2)饱和溶液是浓溶液。

  [教师活动]学生总结。

  [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不过溶质的溶液来说,在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34页:如何某溶液是饱和溶液?

  (四)总结、扩展

  (1)溶液:在条件下可分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不给定条件可分为浓溶液、稀溶液。

  (2)扩展练习:试判断:

   ①同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②在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溶液质量不变,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③同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

   ④温度下,溶质的质量不,则无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⑤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解硝酸钾。

   ⑥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饱和溶液。

 

探究活动

  1.在常温下,向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

化钠,搅拌,等氯化钠溶解后,再加5g,搅拌,观察。然后再加入5mL水,搅拌,观察

操作

加入5g氯

化钠,搅拌

再加5g氯

化钠,搅拌

再加5mL

水,搅拌

     

结论

     

  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上述实验,每次加入5g。加了几次后才使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溶解?然后加热烧杯,观察剩余固体有。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待溶液冷却后,又有

操作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3.把制得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留作以后实验用。

--下载<<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Word文档 ,本文由东星资源网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九年级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十二生肖主题课:《狗年吉祥…
    园林与民居
    绘画的色彩
    第十六课   色彩常识
    第十四课 素描常识
    第十三课 水果写生色彩画法
    第五课  古代壁画与宗教壁画
    图形的意味  教案
    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
    色彩的对比构成  教案
      优秀教案导航:
    语文教案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数学教案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物理教案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化学教案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英语教案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政治教案小学思品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生物教案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地理教案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历史教案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其他教案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中学音乐   初中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   中学信息   高中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