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400字日记 > 正文

[文化视阙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和剖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到,具有文化特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随着社会文化脉络嬗变的脚步,并在文化的潮起潮落中被逐步赋予了社会文化工具存在的角色和品质――发挥文化“化”人的功能,用文化的力量去塑造人、滋养人、凝聚人。
  [关键词]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个文化时代,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维度。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和剖析既是对多元文化背景下面临困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重构,更是对教育的人性价值的反思与回归,也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一个更加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发展空间。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无法拒绝的历史传承,教育是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一种生命机制,没有文化传统就不会有教育,这就注定了教育必须以传统为前提、为基础,去继承传统,承认历史和传统对人类的作用,从而根据民族传统采取特定的教育行动向下一代提供有关人类历史发展的范型和参照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亦离不开文化的传承性,也更不能远离传统。
  首先,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新文化建设,都不可能脱离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就注定了承担着文化传承任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传统可以创新、转换,但不能随便割断、抛弃。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构成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生长在这种背景下的大学生既是传统文化的现实承受者,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其思想观念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积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其为基点,结合时代的发展开拓创新,孕育、丰富新时代的文化,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这一人文资源载体服务于自身。
  其次,文化是一个统一连续的整体,它的发展具有继承性、延续性。作为一个文化传统极其深厚,哲学智慧甚为发达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比起世界其他民族建立有着更为强烈的文化认同心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深深地渗入中国人的血液灵魂之中。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今中国,面对世界现代化潮流新的历史挑战,客观上需要以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为根本依托,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实现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最佳互补结构,才能建立起一种既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武装群众的头脑,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完美契合。
  再次,对于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能否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关键环节就在于能否对中国优秀文化精神汲收、弘扬并实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合、创造性的转化。早在 1938 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自己的内容更加充实、完善起来;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理论系统必须带上鲜明活泼的中国作风和气派,才能为中国大众所喜闻乐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情结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在消解,新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多种文化和价值的冲突和交融,构成这一时期独特的多元文化现象。长期以来,在普遍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人们习惯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教育划等号,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性,强调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枯燥阐释,而忽视了它的文化性和渗透性。缺少广泛的文化支撑,就难以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生成相应的理想信念和人生智慧,也就丧失了思想政治教育本应具有的目标指向与价值功能。尤其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文化多样的时代,忽视了文化环境的积极介入,使“文化”一直游离于思想政治教育之外,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薄弱,文化底蕴贫瘠。在此境况下,当务之急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社会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和推进,使其具有更多的文化气质与感染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魅力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生理想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总任务,即“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其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既是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新表述,也是当前文化建设的战略重心。而提升文化软实力与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当前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劳动力后备军中知识水平和技术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必将日渐成为我国劳动力中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推动作用的发挥不仅在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在于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如何在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可塑性大,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通过文化传承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同化力而不是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尤为重要,增强软实力是当前大学生成才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其次,软实力是一种依靠某种思想、文化的吸引力和根据特定的价值标准、政治制度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其核心是文化魅力。文化的力量有其特殊性,它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力量,起作用的是靠文化的吸引、精神的感召,具有潜移默化、引人入胜的特点,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超越性,可以通过改变个人的行为、群体的行为、国家的行为来改变人类的历史,创造社会财富即文化对人的作用,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就需要形成共同的文化、思想 、价值 、理想的认同,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在社会主旋律上取得一致。在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其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将这种意识形态转变成国家公民的基本政治素质。
  总之,文化在多层次上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在价值上主导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切实重视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有效地把文化具有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以及其中蕴含的精神,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寻求理论对现实的有效覆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深切的文化关怀。
  
  [参考文献]
  [1]张国宏.试论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皖西学院学报,2002(11):63.
  [2]阮小蕾.传统文化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教书育人,2005(11):40.
  [3]李毅.文化软实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
  [4]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1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24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6.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文化 视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