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英语 > 正文

语文教学的实与火 语文教学要贯穿一个“活”字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普及和深入,每位教师都在努力尝试教学改革之路,教改呈现出一片喜人的态势。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有些地方的领导要求每位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模式进行教学,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一一落实。因此广大教师生搬硬套,丧失了教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不少教师反映却是越教越不会教了,这严重违背了教改的初衷。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改的精神主要是给我们广大教师指明一个方向,提供一个教学上的“纲”,我们应把这个“纲”活用在教学上,而不是机械的生搬硬套。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活学活用,吕叔湘先生曾说:“关键在于一个‘活’:如果不会活用,任何教法、学法都会成为一堆无生命的公式。”
  对于这个“活”字,我们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教活”,二是“活教”。把课“教活”是我们的目标和理想,“活教”则是达到目标,实现理想的手段,也就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融合为一体的和谐境界。如何结合具体教学达到这种境界呢?这就需要教者照顾到教材、学生和自身这三个要素的具体特点来灵活施教。
  一、 教学案设计“活”――凸显导学功能
  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而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点金术和“自渔”的本领,学案的作用在此尤为显著。
  1. 教案的设计
  教案的设计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明晰教学思路、明确教学流程、确定教学活动安排、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设计反馈途径与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等。
  2. 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学案要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起到“以问导读、以问促思”的作用;突出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还应有适当应用与练习,起到检测反馈和培养学生能力等作用。
  问题设计是学案的核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抓手,要体现导读、导思的功能。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注意“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不同特点来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在精不在多,要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逐步教给学生一套学习、分析课文的方法。
  3. 巩固案的设计
  巩固案的设计要着眼于巩固教学效果、提升学习能力来进行设计。要在一课时或一章节(单元)教学完成后,及时发放巩固案,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案,教师及时批阅、矫正。设计内容要精选针对性强的习题与练习;注意知识网络的重建与完善;布置联系实际的或实践性的问题与作业;让学生有个性化的收获与体验等。
  二、 角色转换――教师的主导“活”
  教师善讲,这是教师职业的特点,而语文教师更是如此。我们已经习惯于对课文做全面细致的分析,力求面面俱到,唯恐漏失了一个知识点。然而,你的不厌其烦、连篇累牍,只能换来学生的昏昏欲睡、毫无兴趣。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功能角色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样一种理念,实际上并没有贬低教师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是,教师的作用还得到了加强。大部分教师已经在实践当中深深地感到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责任以及任务比过去重了,因为你自己要想讲什么东西给学生听是一回事,应该说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对很多教师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事。但你要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弄懂这些事情,你就要去不断地引导他,组织他开展活动,不断地给予点拨给予启发,这比教师自己讲清楚一件事情可能更难。
  因此,我们应摒弃对课文做繁琐的分析这一陋习。应少讲、精讲,大胆取舍。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哪怕一节课只讲一点,只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就是一堂成功的课。要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要变自己的“演员”身份为“导演”身份。不再要求你“演”,只要求你会“导”,指导学生“演好”一堂课,你就是一名成功的教师。这是新课标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三、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学生的主体“活”
  课堂教学“六环节”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从这六个环节,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其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 营造“活”的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学生展现自我,需要自由轻松的氛围。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连。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一个积极振奋的状态时,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压抑,一个个奇思妙想,才会如泉喷涌。传统的“师道尊严”下的课堂氛围严肃而呆板,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课堂上师生互动,相互鼓励与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应该走到学习小组中去,走到学生中去,师生共同演出一场又一场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话剧。面对学生有时出现的一些奇特甚至有点荒诞的想法或回答时,教师应保护、鼓励学生这种创新意识,切不可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大胆说的习惯,在自由言论中进行语言实践。
  2. 安排“活”的环节
  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如何运用“六环节”,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应灵活对待的。我们不能把这六环节简单的看成是六个步骤,认为每节课都要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教学,这样的理解是机械的。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我们往往可能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等环节上占用较多的时间,这样在一节课我们就不可能完成这六个环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教学情况灵活选择,这节课是六个环节,下节课可能只是三个环节、四个环节。教师应灵活运用,存乎一心。
  比如在教学《成功》这一课时,由于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教师完全可以把这六个环节在一课时的教学中都能一一完成。但如果是像鲁迅先生的《故乡》这样篇幅长、内容多的课文,恐怕在第一课时只能完成前两个环节了。
  《礼记•学习》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工半,又从而怨之。”就是说,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又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善学”二字,而根据“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警志,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主体参与学习。只要我们领会、吃透其精神,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活力绽放,灵性闪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李 红 江苏省东海县驼峰中学 222300)

标签:语文教学 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