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三周记 > 正文

【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探析】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辽宁省现代物流业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但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中仍存在集群效应不强、信息化基础落后、物流园区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单一及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延伸物流产业链、加快物流产业集群信息的整合力度,鼓励物流企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物流产业集群;物流园区;产业链;集群化
  [中图分类号]F207;F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3-0067-05
  
  在经济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机遇的大背景和新形势下,辽宁加快建设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不仅是应对经济全球化需要,也是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客观需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于我省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商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商品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发挥辽宁大中城市密集、交通网络发达的区位优势,增强在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区域的辐射功能、牵动作用和聚集效应,实现建设流通强省的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辽宁省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1.大型物流企业数量少,集群效应不强
  近年来,辽宁省发展物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但是物流业总体规模依然不高,发展水平较低。沈阳经济区是国家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地区,相比而言,无论是物流园区建设规模还是运营规模,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个区域都远远超过辽宁。物流业务的范围一般来说是全国性的,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必须拥有一个遍布全国的网络体系,才能顺利完成收取、存储、运输、配送等业务,而这需要资金、设备、人员都比较充足的大型物流企业才能负担得起。辽宁省大型龙头物流企业数量不多,只有十几家,与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2010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根据对重点物流企业统计,物流设备50强企业名单中辽宁没有一家,且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没有一家在沈阳落户。特别是民营物流企业规模更是偏小,专业化程度低,竞争力不高。
  2.物流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不利于物流产业集群的整合
  目前,辽宁省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标准化等不能完全满足物流业发展的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在发展物流业方面,辽宁省各地区首先就是建设物流园区、修建公路铁路、上仓储及运输项目,体现在对硬件项目的投资。然而,现代物流业的内涵不仅是硬件建设,还包括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理论这些软件系统对社会硬件系统整体优化和控制,提高硬件系统资源的整体效率等。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物流业发展方式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当物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不仅不利于提高资源效率,反而造成更大的浪费。辽宁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绝大部分体现为硬件投资,用于信息化软件建设和应用的投资较少。
  3.物流园区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论证,有些物流园区战略定位不十分明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物流园区的建设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从城市总体发展,科学规划,准确定位。调查表明,存在多种因素影响物流园区发展。一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物流园区建设和运营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区域经济条件好的地区物流园区发展的基础条件相对要好。二是科学选址对物流园区的运营很重要。交通便利、邻近交通枢纽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同时为工业园区或现货市场提供配套服务的物流园区往往有很好的市场基础,发展会比较顺利。三是区域范围内的物流企业群体的规模和服务能力对物流园区的招商和运营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调查显示,物流企业入驻物流园区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依次是本地物流企业发展不具规模、离市中心太远、人员上班不方便,配套设施落后,租金太贵以及管理水平落后。部分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时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造成了物流园区招商引资困难,影响了园区整体效益的发挥。在现实中,部分物流园区规划时,园区的建设地点和功能定位等重大内容仅凭几个宏观的货运总量、年货运周转量、几条道路或道路规划、几个人的主观判断确定。至于市场需求和客户分析则由于数据收集时间长、难度大而缺乏研究和考虑,虽然后来物流园区规划通过了政府的批准,但是这些项目难以得到客户、企业和市场的认同。
  截至2010年6月底,辽宁省物流园区总数是52个,现已建成的物流园区70%其园区的土地面积适合园区发展,30%其园区的土地面积不适合园区发展。在不适合园区发展的原因中,主要包括对业务需求估计不足以及后期土地储备不足等问题。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是规划不充分、征地困难和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其次是没有优惠政策、战略定位不明确、配套设施没有及时跟进以及审批困难;再次是招商不力、地理位置不理想、功能单一和通关不便。
  4.物流产业集群中的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单一,集群内部恶性竞争现象普遍,阻碍了物流产业集群发展
  辽宁省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单一,粗放式经营的格局没有改变,集约化程度低。由于空间、市场等企业生存、发展、享受的资源稀缺性,由于区域内高度集聚使价格、交易等信息高度透明,由于物流产业集群内部各功能的规模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使物流产业集群内部竞争加剧。即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生长的集群内物流企业之间不仅没有分工协作的积极作用,相反造成激烈的恶性竞争。例如,在有的物流园区中,由于传统物流企业进入门槛低,导致技术含量低的功能如运输、装卸、仓储等同种业态的规模超过了产业集群本身的市场需要,也就是“产能过剩”,企业不能在技术上取得领先优势,只能在低价格上下工夫。正是由于这些利润空间的无限压缩,导致物流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一是物流设备设施的无限期使用,作业效率普遍偏低,运输超载成为普遍现象,影响了整个物流供应链的工作和生产效率;二是大部分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对物流领域失去信心,导致企业创新功能缺失,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也限制了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
  5.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过去物流产业在我国一直以来都属于一个附属行业,加之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认为物流工作尤其是仓储业务不需要太多知识,也不需要太多技术,使我国物流产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一点,在辽宁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有所体现。虽然省内交通运输、商品流通等部门和企业加大了科技投入,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由于这种培养与提高所针对的仅仅是各自的领域,从业者作为物流专业人员工作时所需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全面的提高。加之省内设置物流专业的高校数量有限,正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又具有周期较长的特点,因此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既懂物流技术,又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匮乏。这种人力资源储备方面的局限性制约了辽宁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6.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仍需加强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在全省范围内,公路对城乡的覆盖面积仍需要进一步扩大,东西部山区、贫困地区一些公路的设施技术等级偏低,数量偏少,交通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1]沿海港口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以大连港、营口港为中心,以丹东港、锦州港为两翼的格局,但港口结构还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的扩充和完善。二是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需要提高。就全省公路网的总体而言,普通公路发展有待加快,县、乡、村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高等级的公路比重偏低,干线公路网尚未实现全部黑色化,仍有一部分重点城市的进出口、过境路需要改造。重要公路干线的辐射和连结高速公路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以提高全省公路网的整体水平。此外,港口基础设施较为陈旧,集、疏、运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从而影响了港口能力的发挥。随着港口吞吐量的逐年增长,有些港口的疏港公路已不适应发展要求。此外,深水泊位偏少,有些港口泊位吞吐能力已不适应市场的需求。三是场站设施、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辽宁省现有的道路客货运输站场设施在总体布局、建设规模和功能标准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不适应经济发展之处。
  
  二、辽宁省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1.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护有发展前景的物流产业集群
  一是在辽宁省内政府要清理废止不符合国家法律要求的规定、政策,制定引导物流企业发展的法规,消除省内各市地之间的封锁和行业垄断,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环境,特别是在项目审批、基地建设、市场管理等方面要简化程序,增强服务,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市场环境。二是政府鼓励在物流产业集群内建立物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协会要起到避免过度竞争、调解企业纠纷的作用。三是物流行业协会为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信息,引导中小型物流企业与大型物流企业进行沟通、分工与协作,建立交流平台,为企业间建立长期的互惠互利、共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四是建立和完善物流产业集群内诚信体系,建立社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对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促进集群内信任网络的形成,降低物流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合作的成本与风险。五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研机构及中介机构进入物流产业集群,完善物流产业集群共同发展的配套服务体系。六是建立良好的物流产业集群外部环境,从物流产业集群发展进程看,在成型期,政府主要对土地资源、政策资源等给予优惠,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等;在成长期,政府主要对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经济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等给予宽松政策;在成熟期,政府主要对集群内企业品牌给予大力支持,从而加快物流产业集群发展。
  2.加强物流园区建设,鼓励物流企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辽宁省物流园区建设原则: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利用现有条件进行资源整合;考虑未来发展需要,保留适当空间;具有经济合理性,考虑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辽宁省物流园区布局及选址思路:以沈阳、大连、锦州、营口、丹东等五个物流中心城市为主,根据城市所在区位、交通运输及货流方向、确定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在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中强化物流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这需要政府适当的政策引导,鼓励相关产业在物流园区及周边一定区域聚集,加强物流园区与周边节点联系,增强竞争力。
  发展布局是:
  (1)沈阳经济区。沈阳经济区内聚集的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八个城市,是我国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辽宁乃至东北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辐射和服务于整个东北地区的现代化商贸物流中心、东北地区和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是国家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地区。因此,要加快沈阳经济区现代物流业的一体化进程和产业化进程,促进与支持沈阳经济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大力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物流组织、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规模合理、技术装备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物流园区,发挥集聚效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物流体系。最终形成以沈阳市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物流产业带,以沈阳及鞍山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物流产业带,以抚顺、辽阳为重点的石油化工物流产业带,以本溪、鞍山为重点的钢铁物流产业带,以沈阳、辽阳、营口为重点的轻工业物流产业带,以沈阳北部地区、铁岭、抚顺西部、辽阳、鞍山为重点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物流产业带;以阜新为重点的高加工度原材料物流产业带。
  重点规划建设:沈阳沈西制造业物流园区、沈阳桃仙空港物流园区、沈阳近海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营口港港前物流园区;鞍山东北商贸城批发市场物流园区;铁岭东北物流城;阜新国际物流产业园区等。
  (2)辽宁沿海经济带。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六个沿海城市,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以大连港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来发展;营口港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沈阳经济区重要出海口;丹东是东北东部海上重要通道;盘锦、葫芦岛、锦州港是西部地区海上重要通道。[2]
  重点规划建设: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大连周水子空港国际物流园区;营口港港前物流园区;丹东港临港物流园区;锦州临港综合物流园区;盘锦辽滨临港综合物流园区等。
  (3)辽西北经济区。辽西北经济区由阜新、朝阳、铁岭三个城市组成,地处京津冀经济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布局主轴线结合部,是关内外咽喉要冲,拥有内蒙东部、东北西部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较为完备,贯穿区域核心地带的吉林四平至河北承德高速公路,开辟了东北地区进入北京的新通道,区域既有周边二个大经济区牵动,又有沿海港口群为依托,服务于广阔的腹地市场,物流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辽宁应充分发挥连结蒙东和东北西部的区位优势,依托沿海沿路的交通网络,紧紧抓住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契机,充分利用交通枢纽、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载体,以原油及石化产品、矿产品、钢材、化肥、粮食及畜牧水产果品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为主体,结合巴新铁路建设打通连接锦州、阜新、蒙古国乔巴山的中蒙俄国际物流新通道,积极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物流产业园区,发展以仓储、运输加工为特色的物流产业链。重点规划建设:阜新国际物流产业园区;铁岭东北物流城等。
  3.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加快物流产业集群信息的整合力度
  一般来说,物流信息平台包括两个:一个是社会公共信息平台,具有开放性、广泛性和公共性;另一个是物流企业或工商企业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使用的物流信息平台,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相对封闭性。
  现代物流的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化。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制定辽宁省物流信息化总体战略目标、构想、规划和实施方案,引导和保证辽宁省物流信息化建设高标准、系统化、有序化、协调化发展。
  (1)加快辽宁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依托辽宁省的区位、交通和信息的综合优势,以区域国际物流为定位,以物流电子政务功能为核心,以物流电子商务功能为支撑,实现“大通关、大物流”统一平台的功能目标,加快数字论证和信用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企业信息化提供支持。信息主管部门要把物流信息化建设纳入辽宁省整体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其模式应是将海关、三检、港口、航运、航空、铁路、公路、电信、保税区、开发区等信息平台链接到一个公共信息平台上,形成物流信息基础平台。
  (2)建立物流基础数据库和物流信息网络中心。建议以行业协会为纽带,先将辽宁省内的各个物流企业联网,再将商业、工业、交通运输、邮政、通讯等相关企业逐步纳入,从而建立全省物流配送信息网络中心,协调全省各企业、市场、物流中心和相关管理部门的信息。整合沈阳、大连及东北物流信息资源,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务,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批发、购物、配送等,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三者统一。对物流企业购置、开发、使用物流专业信息化设备、软件等予以一定比例的财政支持。
  4.扶持核心企业,打造集群品牌,使物流集群产业链双向延伸
  通常来讲,区域品牌的产生离不开产业集群的支撑,它是产业集群外部经济效应的体现。同时,一个具有足够影响力的区域品牌还可以支撑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没有品牌的物流产业集群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当前,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其物流产业集群也非常完善,如美国加州的葡萄酒业集群、意大利北部的纺织产业集群、日本汽车产业集群等都是知名的产业集群,相应的这些地区物流产业集群与其相匹配,区域品牌在全球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顾客忠诚度。辽宁省要根据物流产业集群功能,即物流产业集群必然以该区域的支柱产业为依托并为其服务,物流企业以保税、报关、仓储为中心环节向两端延伸,形成综合配套优势集群越大,产业链条越发达。以物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为目标,培植素质优、水平高、前景好的物流企业成为集群内骨干企业,打造集群品牌。
  一是汽车及零部件物流产业集群。围绕华晨金杯、宝马、通用、中顺等汽车制造企业,规划建设汽车物流配送中心。重点培育汽车专业物流服务商,整合区域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物流资源,建立整车及零部件的专业化物流体系,形成完善的物流网络,提高汽车制造企业在汽车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物流水平。大连依托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以整车及零部件进出口为主,服务东北地区的汽车国际物流中心。二是石油化工物流产业集群。在我省由传统石化工业基地向高加工度石化工业基地的转变进程中,结合以大连大型石化生产基地为龙头的环渤海石化产业聚集区和抚顺石化基地建设,重点在大连、抚顺、锦州、辽阳、盘锦等地建设集信息、交易、存储、运输等功能为一体的化学危险品物流中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港口设立原油及化学危险品存储区;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物流运营商的监管,建立安全可靠的化学危险品物流产业集群。三是钢铁与冶金物流产业集群。结合北方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建设,利用钢铁企业生产资源整合的契机,整合钢铁企业物流资源。提升营口港、大连港矿石码头的吞吐能力,建设以营口港、大连港为主的矿石供应物流系统;大力发展钢铁产业物流,建设以加工配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增值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现代钢铁物流中心,重点建设以鞍山、本溪钢材生产基地为依托的钢材加工配送系统,以东北特钢集团为依托的特种钢物流加工配送系统,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宝钢钢材物流加工配送系统。
  5.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交通运输网通达深度,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发展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许多国家在实现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目的时政府投入巨资建设基础设施,促使物流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发展战略,政府必须通过向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国道、机场空港等物流基础设施大量投资,通过前向、后向及旁侧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辽宁省近年来建设了一批大型国际物流中心,如沈阳近海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沈阳桃仙空港物流园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大连周水子空港物流园区,营口港前物流园区,鞍山东北钢铁大市场加工物流园区,丹东港临港物流园区,锦州临港综合物流园区,盘锦辽滨临港综合物流园区,阜新国际物流产业园区,铁岭东北物流城等。在此基础上,辽宁必须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为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基础。沈阳和大连两个中心城市要建成高标准、现代化的客货集散设施及主枢纽场站设施,特别是提高公路运输中大吨位、专用化、低耗能的货运运输工具的普及率,提高大型集装箱、冷藏等现代化专业运输能力,提高运营管理的集约化、规模化和自动化水平。在省内水路运输方面,增加大型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运输船舶,采用较高技术水平的运输船舶,改变船型比较单一的现状,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
  6.加快辽宁省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做大做强一批物流企业
  我国目前的物流企业共有三类(特征):一是国有物流企业,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网络资源丰富,信誉良好;二是民营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固定资产相对少,业务量小,信誉度不高,但发展较快;三是外资物流企业(跨国公司),资金雄厚,信誉度高,服务能力强,行业优势明显。辽宁要加快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做大做强一批物流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其形式多种多样:一是实现多赢的物流联盟。物流联盟就是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所取得的更好效果,物流企业间形成的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物流行业的科学发展就是竞争与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应在做强做专本企业擅长的物流业务基础上,建立物流业务的合作,以合资、联营、连锁等多种方式建立或融入物流联盟,形成一种战略联盟,以弥补功能单一与不完善的缺陷,构成物流竞争优势;民营物流企业,特别是有条件的大型民营物流企业可以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强强联合,组建能走向国际物流市场的企业集团。二是追求专、强、大的规模效益模式。一些仓储民营物流企业可以只做少数几个品种的物流业务,不要追求货物品种数量,而是追求每种货物的绝对数量,通过规模化的物流服务产生效益。[3]
  7.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
  物流现代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现代物流产业中,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运作离不开高素质物流人才的筹划与管理。在现代物流产业条件下,物流配送为客户所提供的服务不仅仅是送货,还包括帮助客户对物流管理及物流过程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适合其组织发展的解决方案,并提供相应服务与支持。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对某些技术系统如EDI、EOS的运用和管理方法,还要具有现代营销观念,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与客户进行协调、沟通的能力。
  辽宁省物流企业员工跳槽率比较高,有人甚至称“民营物流企业是人才培养的学校,来一批培养一批走一批”。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一是发挥辽宁省内高校院所的教育资源,通过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及兴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二是营造宽松的人才流动氛围,面向国内外、省内外引进懂经营、善管理的物流专业人才。三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物流行业的职业资格上岗培训和认证工作。四是鼓励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咨询部门等机构进行大规模、多层次的合作,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实现现代物流系统的产学研联动发展,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解决现代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园区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难题。如,在物流企业发展初期阶段,重视员工的实际运输仓储等操作技能培训;在物流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管理层的沟通与团队能力成为培训的重点;在物流企业发展到较大规模的时候,管理层的战略决策能力与员工的理念态度等问题成为培训的重点。
  (执笔人:宫秀芬)
  
   参考文献:
   [1]刘晓光.辽宁省发展农产品物流的SWOT分析[J].农业经济,2008,(12).
   [2]王广伟.辽宁沿海经济带物流市场状况分析[J].物流科技,2010,(3).
   [3]攻克.民营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08,(12).
  责任编辑 魏亚男

标签:探析 产业集群 物流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