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一作文 > 正文

【高校社团发展研究】 高校社团发展论坛主题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团在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逐渐成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如何引导社团良性发展,已成为各高校学生工作战线的主要课题之一。社团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解决好社团发展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校要从组织建设、加强管理、注重运作等方面促进社团发展,实现社团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保证学生社
  
  一、高校社团发展现状
   1.高校社团的特点
   第一,社团种类多样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应地,各高校社团的种类也不断丰富,以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目前,郑州大学共有学生社团89个,分为5大类:文学学术类,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营造厚重的人文校园文化氛围;实践服务类,利用节假日、周末、课余时间走向社会,从事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艺术文化类,这些社团成员既大众化又带有专业成分,将兴趣爱好充分体现在社团活动中,往往更能产生较好的活动成果;此外,还有兴趣爱好类和体育运动类学生社团。
   第二,社团发展差异性。由于高校社团的自发性,学校不能规划统一的发展要求,社团的发展主要由社团负责人的能力和意向所决定。目前,郑州大学89个社团的发展参差不齐,有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社团”荣誉称号的马列主义研究会、环境保护者协会,有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社团”荣誉称号的爱心站、农乡建设研究会等,也有目前运转起来比较困难的社团。发展好的社团,大多组织结构合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较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发展较差的社团,大多发展不规范,活动影响力有限,发展波动大。
   第三,体制结构的松散性。由于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形成的,社团与其成员之间的维系仅凭兴趣爱好,出入自由,流动性大,因此从组织形式到社团成员、活动主题等都表现为随意、松散。很多社团因为自身欠缺中坚力量和凝聚力,或是活动难于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导致人员流失严重,最终社团也很快消失。
   2.高校社团的功能
   第一,社团是培养学生干部的摇篮。社团的自制性很强,从制度建设到资金支持,从新成员招募到活动组织,都要依靠社团成员自行解决。这就需要社团负责人具备较高的威信、较大的影响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学习成绩和工作热情。而这些也正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必备的素质。在郑州大学,很多从事社团的学生干部同时兼任学校或院系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的相关职务,或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成为优秀学生干部。
   第二,社团活动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目前的大学校园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由于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接近学生生活,形式丰富多样,易于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在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郑州大学,各社团每学期都会举办许多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娱活动。
   3.社团管理机构――社团联合会
   作为社团管理机构,郑州大学社团联合会成立于2004年5月,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校团委的直接指导下管理社团工作、服务社团发展的学生组织,目前管辖89个功能丰富、类型兼备的学生社团组织,下设理论科技类社团发展中心、实践服务类社团发展中心、艺术爱好类社团发展中心、运动休闲类社团发展中心。自成立以来,关于社团联合会各发展中心的职能,有80%的社团干部认为是在服务、指导社团发展,使社团形成一种文化积淀,协调、加强和促进社团间的沟通和交流。
  二、高校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客观性问题
   第一,社团活动经费有限。资金是活动的保障,缺乏经费将直接影响社团的活动质量。在郑州大学,社团的活动经费有三个来源:成员缴纳的会费,主管部门拨款,接受奖励、赞助或赠予。学生社团为筹措开展活动所需经费,可在每学年初向成员收取会费,会费最高额度为每人20元。除收取会费外,不得再向成员收取其他费用。每年学校会下拨一些学生活动的专项资金,这些资金既要用于学生会活动,又要用于社团活动。资金有限,平均到每个社团,活动经费就显得捉襟见肘。与各级学生会相比,一般的学生社团的宣传力度和活动影响都远远不够,因此很少有赞助商愿意与其合作,社团的活动经费很难得到满足。
   第二,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除了经费,活动场地是制约社团发展的另一项重要因素。在郑州大学,目前共有柳园大学生活动中心和松园大学生活动中心两个集中的学生活动阵地。这两个活动中心要供全校6万余名学生使用,一般的学生社团根本没有机会使用。学生社团一般都选择教室或室外场地举办活动,这些场地一方面要受到天气的影响,一方面还要经过保卫处的审批,极其不便,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效率。
   第三,社团管理有待完善。郑州大学社团由校团委直接管理,社团联合会协助校团委处理各社团的日常工作。由于校团委本身事务繁杂,学生活动资金有限。而社团只是团委工作的一小部分,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很容易造成兼顾不好的局面。此外,每个社团要有一名指导老师,挂靠在一个固定的院系。但是,许多专业教师往往有课才来学校,平时根本见不着面,指导也就无从谈起。社团在院系的地位不高。院系领导对学生会的工作非常重视,缺乏对社团的关注和指导,造成社团在广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较低,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这种管理模式也是造成社团松散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主观性问题
   第一,内部组织建设存在缺陷。首先是制度不够完备。社团是由志趣相投的学生自发组建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完备,缺乏凝聚力和约束力。其次是社团干部梯队建设不合理。目前,参加社团的学生低年级化现象较为明显,在郑州大学各个社团中,95%的社团负责人为大二学生,经验缺乏。
   第二,社团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在对社团活动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回答“满意”的比例为32.92%;回答“不满意”的比例为41.93%;认为“一般”的比例为26.45%;在回答“参加社团活动频率”问题时,“经常参加”的比例为28.74%,“一般参加”的比例为26.38%,“偶尔参加”的比例为42.86%,“从未参加”的比例为2.02%。此外,目前郑州大学绝大部分社团的活动还是以组织会员听报告、开舞会等传统的形式为主。
   第三,社团的传承与发展不够。不少社团上一届活动轰轰烈烈,到下一届就销声匿迹了,很大原因是社团核心成员只重视自己在任期间的社团状况,而忽视了对下一任核心成员的培养和对社团发展的长远规划,因此导致一些社团核心成员离开后,原本运转有序、红红火火的社团从此一蹶不振,甚至发展不下去。
   三、促进高校社团发展的建议
   1.组织建设方面
   第一,抓好骨干队伍建设。社团要想发展,就必须有素质高、能力强的社团骨干。通过对郑州大学社团的调查发现,凡优秀的社团,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在工作能力、人际协调等方面都表现得很优秀,社团的兴衰与他们的素质高低密切相关。因此,要不断关注并着重培养社团骨干。
   第二,打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特有的财富,它是组织成员共同拥有并用来指导彼此行为的价值观系统。一种优良的组织文化对于改善沟通、促进达成共识、鼓励凝聚与合作、增强组织承诺与责任、提供非正式控制、提高决策与运作效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社团是非正式组织,“天生具有人员流动性大、自发而非自觉等特点,它更需要通过社团文化来维持社团的相对稳定,通过社团文化的传承来规范和统一社团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并激励成员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2.社团管理方面
   第一,社团管理要以人为本。社团成员永远都是社团中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整个社团的主体。而许多社团却忽视了成员的主体作用,不注重发挥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平时有活动就通知成员参加,没有活动就不理不问,没有把成员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地位,成员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因此,学生社团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注意成员主体作用的发挥。
   第二,加大对社团的指导力度。要落实指导教师的责任,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选派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并创造条件提高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师的作用,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论基础差、理论学习兴趣不浓的现状,主动配合校团委以及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加强对理论型社团的指导。
   3.社团运作方面
   第一,举办高层次、有特色的活动。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的风向标。一所学校的社团活动的层次会影响到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的氛围。因此,要想提升高校的校园文化品位,首先要从社团的活动层次抓起。大力开展以传播有关知识信息,能结合专业、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为主要目的的社团活动,大力发展格调较高的学术知识型社团,力求通过社团活动深化课堂教学、完善知识结构、加强技能培养。其次要巩固提高以普及文艺知识、提高艺木鉴赏力,掌握一定文艺知识和技巧,发展特长与爱好,以及强身健体为目标的文体型社团。
   第二,多方筹资,争取经费。活动经费紧缺严重制约了社团的发展。一方面,学校应从学生活动专项经费中划拨更高比例的经费用于校级社团活动,各院系也应划拨更多的经费用于院系级的社团活动,从而确保社团活动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社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充分结合社会上商家的需求,以便得到他们的支持。
   学生社团在高校的地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促进学生社团发展是高校团组织在新形势下的一项新任务。然而,社团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一些优秀社团的打造需要几代社团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只有依靠学校党团组织的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社团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学生社团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保证高校社团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春,苑帅民,赵庚.探析当今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及其创新性――以高校团委管理学生社团模式为例[J].文教资料,2008,(9).
  [2]祝成林.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
  [3]翟承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及其拓展问题探讨[C].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罗小林,汪行舟,肖修林.高校社团工作分析与社团改革的思考[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4).
  [5]王春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问题分析[J].教育时空,2008,(2).
  [6]伍力.论高校社团建设与学生干部培养的互动[J].甘肃农业,2003,(8).
  [7]王江.大学生社团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1998,(6).
  [8]穆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3).
  责编:路童

标签:社团 高校 研究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