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感恩作文 > 正文

充分认识高职学生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大一心理健康论文1500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 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      1?专业兴趣问题?   在大学里,常会有部分学生不喜欢自己正在所学的专业,缺乏学习兴趣,因而情绪低落。深入了解不难发现,这种现象不外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报考大学志愿时,对各专业情况不了解,因此填报比较盲目;二是被所填报的专业录取,但实际情况与自己当初的想法相去甚远;三是志愿服从调配,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又不得不读下去,因而感到很无奈;四是受各方面的影响,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发展前途,因而缺乏学习热情; 五是对本专业学习的艰苦性估计不足,遇到困难就丧失了信心。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学生对大学期间的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2?人际交往问题?
  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等都与中学有显著的不同。一方面他们不再得到老师的细致关心和照顾,另一方面,同学都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经济文化背景各异,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也不同,因而交往也相对比较困难。宿舍可以说是大学的基本单位,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的同学,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等等。要使宿舍成员协调相处并不是很容易,如果处理得不好,就容易使气氛紧张,导致心理压力。?
  有些学生很希望能与别人交往,但由于个性内向,或缺乏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他们不敢主动与别人交往,或者在交往中感到很紧张,或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紧张,因此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是很自然、很协调。人际关系紧张或不协调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困扰。?
  3? 学习压力问题?
  应该说能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都曾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每个人都有过一段值得回忆的“光辉岁月”。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都不甘落后,他们希望在新的环境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在十几年的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并非完全有用,有的学生发现对于老师列出的参考书目不知从何处入手,有的学生总是担心自己所学的内容是否将来用得上,有的学生很想努力学习却缺乏自控能力,有的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之间不知如何协调。?
  4? 前途问题?
  进入大学后,学生们由对前途的憧憬转向现实。如果说他们在填报志愿时还比较理想化的话,现在他们都从职业准备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前途。师哥师姐们的就业形势,社会的人才需求,实际的工作情况,以及自已的主观愿望等,都会引起他们各方面的思考和权衡。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常会产生各种心理困扰。?
  
  二、 心理原因分析?
  
  对于以上种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困扰,就其心理原因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富于理想和幻想,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们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条件和环境及人际关系常常提出过高的要求,忽略客观条件的限制,期望一切都是现成的和顺利的。一旦在现实中遇到一些挫折,他们就大失所望。?
  2? 自我意识不健全?
  一个人在自尊、自信基础上建立健康协调的自我统合,即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是应对生活事件的心理基础。我国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的统合程度与心理困扰程度呈负相关,即自我统合程度愈高,心理困惑愈少,反之亦然。笔者在接触的各类案例中,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大部分都与自我意识有关,例如不能客观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对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不能独立地整合各方面信息,对自我的矛盾体验等等。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某些缺陷,当进入大学后需要独立处理各种问题时,这些缺陷就成为适应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障碍,也就必然会导致各种心理困扰。?
  3? 认知偏差?
  有些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他们以非理性的方式思考问题,过分片面化、极端化。例如有的人总是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事物“必定”会发生或“必定”不会发生,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必须”和“应该”,如“我必须成功”、“他应该对我好”等等,一旦事与愿违,便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有的人以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如果遇到挫折就认为自己“没用”,是 “失败者”,从而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如果别人稍有过失,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从而导致责备他人甚至产生敌意情绪等等。还有的人是以“糟糕透顶”的思路看待事物,他们认为一旦某事情发生,就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无法弥补的,因而导致不良的情绪体验。?
  4?应对策略与能力欠缺?
  在现在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策略与生活对他们的要求很不相称。当他们遇到某些事情难以处理时,虽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内外原因进行一番分析,甚至引用一些心理学的理论,但是最后说“我知道……可是我该怎么办?” 这种策略和能力方面的限制使他们不能有效地处理各种生活事件,不能积极地面对各种压力,不能很快恢复自己的心身平衡,而是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应激状态,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三、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而不是少数人,教育要渗透到每个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健全人格的形式和个体的积极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和发展为宗旨,更强调对正常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护和提高,同时兼顾个别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以及危机事件的干预。?
  2?心理健康课程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学校的教育计划,设立必修或选修课程,给予相应的考核和学分,这是学校实施正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体现。从1996年至今,我校已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课程,如大学生心理卫生、大学生行为指导、应用心理学等。这些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和改造能力。另外,针对大学新生的环境适应等问题,我们将在个别院系的新生中开设心理卫生方面的必修课,在课程建设方面做进一步尝试。?
  3?心理咨询?
  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不是直接解决来访者的问题,而是通过咨询,促进来访者自我成长,从而自己解决问题。咨询者不是直接帮助来访者解决困难,而是与来访者建立人际互动,最终目的是授之以“渔”而不是“鱼”。因此,心理咨询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其初期效果是症状的改善,中期效果是行为的改变,后期效果体现在人格的完善。但是仍有部分学生缺乏主动跨入心理咨询室的勇气,对自己的心理困扰不知道寻求心理帮助,因此需要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不断矫正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和误解以及某些不合理的期望。?
  4?心理与能力训练?
  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除了知识的掌握和认识的提高,还需有实际能力的增长。因此有计划、有针对性、有专题的各种心理与能力训练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这些活动生动有趣,丰富多样,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实际活动中,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活动内容如自信心训练、语言表达训练、人际交往训练、情绪控制训练、潜能拓展训练等等,活动形式如演讲、电视欣赏、游戏、角色扮演、团体讨论等等。团体训练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受益面大,而且一般的教师经过培训便能应用自如。我校开设的选修课“大学生行为指导” 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标签:思想教育 高职 充分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