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贤【长孙皇后的贤与德】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为后世所称颂,以现代眼光来审视也是一位极成功的男人,其背后的女人长孙皇后就是位不可多得的伟大女性。   长孙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后册封为皇后。她有才有德、通达理仪,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长孙皇后为稳定当时的形势,跑到一线亲自犒劳慰问将士,“左右莫不感激”。她病死前还嘱咐唐太宗,对兵变的功臣房玄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因为“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这说明她不仅有过人的胆识和理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政治头脑。
  长孙皇后在“玄武门之变”后被封为皇后,李世民便常常和她“论及赏罚之事”。长孙皇后虽然很有见地,但她对朝政大事从不干预。她常说:“我一个妇道人家,怎能随意议论国家大事?”唐太宗有事还是会讲给她听,而她总是保持沉默,“竟不答”。
  不过,长孙皇后也并不是永远保持沉默,必要时还是要说的。她常以妻子关怀体恤丈夫的温馨心态,对太宗进行温柔而不伤体面的提醒。《资治通鉴》里记载着这样几件小事: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爱女,她出嫁时,想多陪送一些嫁妆,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出嫁时正逢唐初百业待兴之际,因而嫁妆比较简朴。而长乐公主出嫁时已是贞观盛世,国力强盛,要求增添些嫁妆本也不算过分。
  可魏征听说此事后,认为长乐公主之礼若超过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唐太宗对魏征的意见不以为然,就随口告诉了妻子。长孙皇后听后不但不气愤,反而还很高兴,赞叹道:“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随后又说:“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颜色,不敢轻易冒犯。魏征以人臣之疏远,能抗言如此,实为难得,陛下不可不从啊。”不久,长孙皇后还派人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温言勉励他。
  还有一次,魏征不知因何故在朝堂上惹怒了唐太宗。唐太宗回到后宫,怒气冲冲地说:“我早晚会杀掉这个乡下佬!”长孙皇后得知是魏征在朝堂上又当着众人的面让太宗难堪了,便没说什么就退了下去。不一会儿,她换了一身庄重的朝服来到唐太宗面前。看到穿着盛装的妻子,唐太宗很惊讶。不料,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向他下拜说:“我听说君主贤明,臣下就会正直,今天魏征敢直言,就说明陛下是贤明的君主,我岂敢不祝贺!”唐太宗听了先是一怔,然后是欣喜,忙把她扶起来。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并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了大功。唐太宗当了皇帝后,想让长孙无忌来辅政,长孙皇后坚决反对。她认为这样做会重蹈汉代吕(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霍(汉宣帝刘询的皇后)的覆辙,使朝廷和自己家族都卷入本可以避免的政治漩涡中。唐太宗只好作罢。
  皇后是后宫的管理者,长孙皇后为管理好后宫,总是以身作则,处处起表率作用。史书上盛赞她的简朴。不仅她的服饰用品非常简朴,而且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对自己的儿子,她也提出克制物欲的要求。当时太子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奏请增加东宫器具用品,长孙皇后不留余地地拒绝了,并直截了当地告诫说:“太子患无德与名,器何请为?”
   后宫妃嫔众多,为了争宠总免不了钩心斗角,长孙皇后对后宫妃嫔极其宽容。每逢后宫有人惹怒了皇上,她会先顺着皇帝的意思将其“治罪”,等皇帝怒气消了,又替其开脱,“终不令有冤”。当时,有个妃子生下豫章公主后不幸死了,皇后就将豫章公主收养在身边,视为己出。下边的妃子、宫人生病了,她会派人送药,并亲自前去看望抚慰。正是这些感人的细节,使得后宫呈现出一派祥和温馨的气氛。
  长孙皇后闲暇之余,还搜集了古代妇女的事例,亲自编撰了一本《女则》,共十篇。她写这本书的目的只是为了“自检”,并没有留传后世的用意。直到她去世后,这本书才被呈奉给皇上。唐太宗读后痛哭不已,拿给身边的臣子看,说:“此书可传于后世,是上天割断我与皇后的情意,使我失去贤内助,我悲痛伤心呀!”
  在长孙皇后病情加重时,她身边的人都很着急,太子李承乾建议大赦天下,为母亲祈福。长孙皇后坚决反对,说:“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她深明大义,终不愿因为自己而乱了国家的法度。她在弥留之际,还殷殷嘱咐唐太宗要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占据显要位置,并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
  唐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皇后去世,年仅35岁。她的人生历程虽然短暂,但她的完美形象永留于世,为后人所传诵。(责编:王 容)

标签:长孙 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