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答案 > 正文

高职院校德育与审美教育结合的途径|全国28所重点高职院校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近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德育效果不佳一直是不争的事实。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分析,就是因为高职院校在理念上缺乏美的精神,在实践中缺乏审美观照。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近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德育效果不佳一直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个问题的因素很多,但德育价值认识的缺失和德育理念的落后是两个重要因素。“当前道德危机的根本问题在于学校道德教育从整体上摆错了方向,迷失了它的终极目标,成为一种‘失真’的教育。”若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分析,就是因为高职院校在理念上缺乏美的精神,在实践中缺乏审美观照。
   一、德育与审美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
   德育与审美教育的内在一致性不仅在于以美的精神观照德育理念,而且还在于让美的精神渗透到德育过程。道德认识常诉诸理性,而审美感知多借助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以美好的形象、优美的意境等使学生的心灵在形式感受、价值体验以及舒畅的心情下获得兴趣,从而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此外,德育的理想境界是使受教育者认识到履行社会道德要求是一种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不是出于某种外在功利的考虑,而是已经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因此,两者的根本目标都是塑造理想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塑造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二、当前高职德育中审美教育的缺失
   高职德育之所以在某些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主要在于传统德育忽视了德育中的人文品格、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及德育中的情感因素等。首先,传统德育突显功利价值,缺乏对德育本真的追求。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德育过程中常常片面强调工具理性,其结果是有用性成为评价德育的标准。其次,传统德育强调规范管制,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期以来,德育实践往往体现为一种道德的管制,忽视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再次,传统德育重视知性灌输,漠视情感因素,知性德育对概念、判断等理性因素的过分强调不免忽视了情感、直觉等非理性因素,导致智力与人格相分离,限制学生道德的自主发展。
   三、高职院校德育与审美教育结合的途径
   要在高职院校德育中加强审美教育,就必须在德育活动中进行审美渗透,从审美维度出发,将审美教育贯穿于德育的各个环节,从而让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在美的观照下得到发展。
  1.转变德育观念
   高职院校德育要用美的精神来观照,树立自主、创造、超越的精神,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积极转变观念,确立科学的德育思想。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按照美的规律促进个体自主发展,充分体现德育人文关怀的特质。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自我的充分发展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幸福。此外,要从单纯依靠外在规范向自主内化转变。德育对象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于道德之中,理解运用着道德规范,从而实现道德人格的提升。
   2.重视德育中的情感作用
   在德育中强调人的情感是德育追求审美意蕴的重要旨趣。一方面,德育必须诉诸人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把学生看做有感情的主体,促成其情感参与,使德育在情感与理性的平衡中寻求最佳支点。另一方面,要增强道德实践性,注重与社会的接触,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主体验增强道德信念,从而塑造完善的人格。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并在其中贯穿思想道德教育。
   3.建立积极、平等的师生关系
   积极、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德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直接影响着德育效果。教师不仅要明确自身身份,也要明确学生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教师应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交流者、倾听者,学生应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平等、友好的氛围中,师生双方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4.创建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校园文化环境作为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德育活动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将学生的求知欲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一定的行为规范一旦成为学校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方式,就会通过暗示、认同等心理机制使少数反集体的行为受到约束,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高职德育要努力创造条件,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入手,使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真正成为德育工作的坚实后盾。
   总之,高职院校德育对审美的重视拓展了德育的内涵,丰富了德育活动的形式。审美观照下的德育突出了精神性价值的诉求,激发了受教育者的内在动力,追求审美教育是高职德育工作的内在需要和自身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2]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
  责编:许何

标签:德育 审美 途径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