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时间 > 正文

[浅谈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探索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初一、初二的思想品德课虽然是一门必修课,但是很多时候只是空有其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很难起到提高的作用,更不要说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了。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一个课堂没有实效性的问题。一周两节课,满堂飞的都是大道理,因为缺少必要的教学方法,会让人觉得是在说教,再加上现在学生信息来源的渠道很多,对于这样的灌输也持抗拒心理,所以经常会出现讲台上老师唾沫横飞,恨铁不成钢,;台下学生心思各异,权当催眠曲,课堂死气沉沉这一现象。消极懈怠就成为思想品德课上学生的主要表现。自然地对思品中的道理是左耳进右耳出、思品课也就流于形式了。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所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务之急。要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重要的是广大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思品教学的结构和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才能在生活中实践思品,最终起到提高道德的目的。
  下面,就本人上思品课的教学方法和实践,谈一谈怎样来提高思品教学的实效性。
  
  一、 设置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现在的思品书中有许多与本单元知识相衔接的材料题和实践题,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充分使用。因为对于学生来讲,理论知识虽然很有道理,但是缺乏自身实践会让他们很难产生接受的欲望或者听了也不能理解。此时让学生通过自己说、编、演等方式先调动他们的身体进行参与,在模拟情境中亲身感受某种道德的需要。我们可以利用每课的《探究园》,通过分组表演或搭档表演的形式表演我们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课堂知识点了解更清晰,而且可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知识结构中来,并且七八年级的学生刚离开小学不久,在实践中这种参与方式特别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做”中“学”,在“学”中“行”,思辨率和理性层次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二、 巧设问题,促使学生进行理性分析
  
  思考是学习过程的核心。仅有实践的参与而没有深层次的思考会使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只是一个表演课,那就有违我们开设该门课程的初衷了。因此在情境体验后我们必须让学生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将课堂实践上升到理论总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讲”与“演”之后顺势让学生讨论交流几个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问题,并判断一些社会上常见的观点,让学生在体验后再理性的进行分析判断,充分认识到该品德的重要性,并对平时所了解到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判别,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净化,最终能够由己及人,将心比心,在情感上得以升华。
  
  三、 落实生活,强化思品课的指导作用
  
  思品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将课堂所学到的品质落实到生活中,这也是思想品德课真正要达到的目的。学生将“学”和“用”相结合,通过“行”能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二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一旦养成坏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应适时布置相应的行为作业,并在一段时间内跟踪检查,让学生确确实实改变坏习惯,教师应很清楚地知道:课堂的教学必须要有迁移性,才能真正见效。
  记得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理解和宽容》时,由于现今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常常以自己我为中心,生活中一些琐事往往会发展成大事,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对学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通过课堂一系列活动之后,学生认识到了理解和宽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性,但怎样让这一优秀品德根植入孩子们的心中,我分组布置作业:一部分同学就理解与宽容进行社会调查;另一部分学生选择一位平时不太能了解的亲人尝试沟通,两周后分别写一份报告。结果显示:学生变得更加通情达理了。
  
  四、 以身作则,教师也应树立榜样作用
  
  除了课堂对学生的调动思考行为要求之外,老师的言行举止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无言的教育,思品老师不能仅是在课堂高调,在生活也应率先实践。老师的表率作用往往会对课堂教学实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也事事按对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事实说明当我们能够在学生面前勇于承担责任,学生也会变得更加负责;当我们坦诚地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已的不足,学生会变得更谦虚……
  “教无定法“,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永恒的定法。作为一名思品老师,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让我们行动起来,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一个提高学生品德的前沿阵地。
  (李云先 江苏省靖江市第五中学 214500)

标签:浅谈 思想品德 实效性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