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时间 > 正文

浅谈体育课程教学之改革_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体育课程改革是体育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策略,旨在为推进我国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程 教学 改革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是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课程的改革,是一个需要全体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的庞大工程,需要由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来落实与体现。
   一、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泛化,体育技能学习淡化
   新课标强调“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等体育教学目标,而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没有明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教学目标则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例如,由于对“健康体育”的误导,体育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运动安全,导致在实施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一些不属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游戏、劳动等被引进了教学。又如,有些体育教师歪曲了“快乐体育”的内涵,将体育课当成了学生休闲玩耍以及释放压力的活动,教学生唱唱歌、跳跳舞等,单纯地追求“快乐”而忽略体育教育的本质。而这些课程内容的开发使体育课失去了自己的本质特性。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运动量不断降低,能体现力与美的“危险”体操动作没有了,能锻炼学生意志的耐久跑也没有了,稍有挑战的难度动作几乎全被砍掉了。
   (二)师生主体关系曲解,教师主导地位淡化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体育课程中提倡中“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体育教师把课堂主动权彻底交给学生。课堂上,过去是教师问学生,现在完全成了学生问教师。教师围着学生兴趣转,放任其自由,因此出现了许多学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稍有难度的运动,不肯吃苦的现象,而体育教师也失去了督促其参与必要运动的说服力,师生主体关系曲解,教师主导地位淡化。
   (三)体育科学知识少,缺乏深度
   从体育课堂的校本中发现,体育科学知识的内容较少且缺乏深度。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学习,对体育科学知识了解不深,不知所学体育知识对身心健康到底有何意义。在教学中,几乎没有安排理论知识的讲授,只在技能动作学习中附带讲一讲,而由于时间的局限性,理论知识的学习经常知识蜻蜓点水,非常肤浅。
   (四)教学手段的欠合理
   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进入到了体育教学中。为了体现教学的先进性,部分教师存在着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的现象,在教学中生硬地用多媒体录像来代替教师的示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中,为了加强教学效果适当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无可厚非,但是这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偶尔为之。体育教学主要还应依靠师生的互动而不是多媒体设备冰冷的示范。
   二、对策
   (一)全面理解新课标教学目标
   合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充分理解体育教学目标的内涵。课改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全面的,其中“健康体育”、“快乐体育”是本次课改提出的新目标,在贯彻这些新目标过程中,应突出重点,实现“发展体能”的首要目标。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体能训练是体育教学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应是体育教学的首要资源。教师要围绕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这一重点来确定教学内容,不能避重就轻。
   1、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高素质人才知识的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三基”养成良好的习惯,又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文化层次。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把培养终身体育健康习惯作为目标。体育应该加强非竞技运动项目、个人运动项目,毕业后易于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即不受年龄,运动负荷限制的运动项目),特别是适宜职业需要的体能项目,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形成专长的健身手段,内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让“体育是一种习惯,不是仪式,体育在体育课中,更在生活中”。
   2、高职校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应多样化。特别要加强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休闲类(国际交际舞,形体舞蹈,健身操)体育项目的一般技能学习,使学生增强运动兴趣,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组织形式丰富多样,如必修制、选修制、俱乐部制(即学分制前提下的课内、课外选项制)。
   (二)取其精华,合理创新
   创新不是对原有的东西全盘否定,而应是对原有的合理的、正确的东西进行保持,对不合理的东西改革。体育课程教学也应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创新要以继承为基础,继承应以创新为方向。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需沿用以前好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创新,增加更有意义的教学内容,采用更有效果的教学形式。
   (三)提高初中体育教师的素质
   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对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首要意识到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及重要意义,充分理解新目标,从而合理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体现特色,力求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是必要手段。而学校及教育部门应该转变观念,随着国家对全名身体素质的关注的提高,体育教学和其他课程一样也是基础教学的主要分支。学校应该多提供一些有关课改的培训进修,开设讲座,组织观摩优质体育课为体育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四)对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分显性指标(体能、运动素质、体育知识和技能)、隐性指标(体育态度和习惯、自我健身管理的能力、自我休闲创新的能力)。总体上突出对学生终身体育基础起重要作用的体育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的评价。体现健康第一,采用“显性指标重视过程评价,隐性指标重视结果评价”。
   三、结束语
   体育课程的改革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渐完善和发展。首先要认真解读新课标目标,在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师生、健康与锻炼的关系;其次要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革;最后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当然,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在实践中,可以吸纳一些对体育课程研究人员和一线的初中体育教师的意见,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共同促进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标签:浅谈 课程教学 改革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