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网址 > 正文

物理教学的结构建构 高中物理教学视频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当我们把现象的、零碎的知识梳理、整合之后,形成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方法程序,一旦学生掌握了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方法程序后,将更有利于学生在新的问题情景中迁移运用,这样的知识就容易转化为能力,这样的知识就更容易升华为智慧。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将那些原本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不成文的方法、程序等,用概括化、结构化的语言表述出来教给我们的学生呢?下面就以苏科版8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为例来谈一谈。
  看似“熟悉”的声音并不简单,看似平凡却有着很多奇特之处。声学是古老的,又是当前物理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苏科版8年级上册《声现象》这一章教学内容分四小节进行,分别为《声音是什么》、《声音的特性》、《令人厌烦的噪声》和《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内容包括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声速、声能;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危害、噪声的控制;可听声的频率范围、超声波及其利用、次声波及其危害等等。这些内容多而散,虽然要求并不高,但对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讲,仅要搞清有关声的各种名称就已经不是件简单的事了。因此,教师就必须将本章的知识进行概括化、结构化。
  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本章有关声音的内容几乎都和物体的振动有关,那么我们每节课都紧扣发声体的振动进行反复探究。首先物体的振动是有快慢的,也就是频率,它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其次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大小的区别,也就是振幅,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再次振动的物体,即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是有区别的,它决定了声音的音色。而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称为声音的三要素。最后物体的振动是否有规律恰为物理学中乐音和噪声区别。
  本章还对声音进行了分类。一、 从频率范围的角度分为可听声、超声波、次声波,这就和前面谈到的“物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联系。二、 从对人类的影响上声音又可分为乐音和噪声,而乐音和噪声又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区分,这就和前面谈到的“物体的振动是否有规律”联系了起来。
  这样就抓住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条主线,把整章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学生对声现象的知识概括化、结构化了。如果每一章、每一册、每一门学科都以这样的结构化、概括化的知识进行教学,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就掌握了最具迁移价值的知识,即具备了较高的学科能力,当然就能有效地解决学科问题,学习也就必然轻松而高效了。
  (甘 雨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214206)
  

标签:建构 物理教学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