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正文

【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元素,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如何让生活进入我们的课堂,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呢?我认为可以做如下尝试:从生活中寻找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用地理现象佐证课本理论,变抽象为直观,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用生活点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学会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一、 从生活中寻找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来源于生活”,从人教版的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的编排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理念,每一节都以“××与我们”作为第一框题,很亲切,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切入点,使学生的情绪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让和谐气息洋溢着整个课堂。
  在《多变的天气》一节中,让学生先描述近几天的天气状况,感受一下天气的多变;畅谈天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体味着“生活离不开地理”;模拟天气预报,体验着天气预报员的生活。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话说,愿意说,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开始关注于各种天气符号的含义、风力的表示、空气质量的保护等方面,并开始寻求记忆的技巧、问题解决的方法。有同学在表示风向和风力时,出现了错误,几个同学一组立即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很快就得出了结论:风向杆所指得方向为风的方向,即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杆上短划线表示风速值的大小。这样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知识要比“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获得知识更牢固,学生的地理思维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独自发展经济。欧盟作为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欧盟的作用,我联系不久前发生的冰岛火山喷发事件,介绍了新华网的两则新闻:《冰岛火山灰“东扩”,欧洲航空遭更大打击》、《欧盟将成立专门小组评估火山灰带来的经济影响》后,抛出了一组系列问题:“什么是欧盟?”、“欧盟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成立欧盟?”等。学生原本对这一事件就有所关注,遇到这些问题顿时兴趣高涨,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的学生甚至能结合历史原因、各国国情,从不同角度分析地透彻而有理有据,表现非常突出。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了解了欧盟,也深刻地认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二、 用生活现象突破难点,感悟地理知识
  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要优于逻辑思维,对于他们来说,要理解课本中的那些具有一定理论性、抽象性的知识点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地理现象来解释的话,却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之一,刚提出这一词语,就有学生皱起了眉头,好像在说“这和地球公转有什么关系呢?”看出了他们的困惑,我让他们试想一下:同一旗杆冬天的影子和夏天的影子哪个长?他们顿时就领悟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随着季节发生变化的,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旗杆影子最短,冬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旗杆影子最长。学生的脸部表情立刻被满足的微笑所取代,一个问题就这样用生活中常见现象解释得清楚而又易于接受。由此可见,用生活经历作为知识难点的突破口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 用理论知识尝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灵活运用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入地理课堂,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充分认识生活离不开地理,从而感受地理的魅力,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板块的运动”要求学生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刚开始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常张冠李戴,正确率低。于是我结合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地震(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等),要求他们把每一个地震发生地都标注在地图上,并说明这些地震发生地所处的板块位置。学生一听,立即精神百倍,开始积极思考寻找,结果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答案来。由此可见,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联系在一起,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有切实帮助的,还能使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得到深化、活化,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用生活实例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有着深刻体会的,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能立即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去探求问题实质。
  例如每年的初夏和初秋季节,农民焚烧秸秆,空气污浊,能见度低,近郊学生夜晚学习是常常会被熏得睁不开眼,常常是边看书边流泪,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每每提到这一现象,学生就开始七嘴八舌地“控诉”秸秆焚烧给自己生活到来的诸多不便。七年级《多变的天气》中有一个框题是“我们需要清洁的空气”,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于是我就以此为契机,设计了“召开保护环境的会议”的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空气污染的原因,探寻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这个问题一提出,很快就在学生中引起了反响,大家都很兴奋,不由自主地开始联系实际,畅谈自己的体会、感悟,课堂气氛活跃,轻轻松松就达到了该课所要求的情感目标。由此可见,用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能营造出引起学生关注、乐于体验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我们在传授地理知识和训练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教学内容,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用“地理的头脑”思考问题,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实际的生活。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会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和情感价值观,我们的地理课堂也将因此而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时代色彩。
  (沙 君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225300)

标签:课堂 气息 充满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