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正文

在语文课中感受美|上语文课的感受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语言美育是对学生经行审美教育的良好途径,语言美育在重视情感和形象的基础上来研究、体验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完美协调的境界,有助于在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语言美 布局美 思想美 创造美??
   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和"进行学法指导"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研究探讨的一个"热点",从中构建一种优化的课程教育模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美育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充分认识美、深刻鉴赏美,真实表达美,积极创造美,可见美育是培养当代优秀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之一。尤其对学生进行语言美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实现语文教育教学的一种中优化选择,语言美育在重视情感和形象的基础上来研究、体验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完美协调的境界,有助于在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对于贯彻国家教委指定的《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的五项"教育目的",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美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 书声琅琅,欣赏语音的音乐美?
   欣赏文学作品,不能不欣赏语音的音乐美,优秀的作品一经诵读会令人难以遗忘,这正是语音的音乐美的魅力。汉语是世界上最好听的一种语言。汉语的语音有着突出的特点,所以汉语语言的音乐美就显得格外鲜明,我们应该充分欣赏汉语语音这个特有的美质,只要我们多朗读,就能体会到汉语语音的多种表达手段,诸如平仄、押韵、双声、叠韵、叠音、拟声、谐音等。就可以欣赏到汉语在语音上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抑扬顿挫,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例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筻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搏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般说来,平声语调平缓宏亮,仄声语调曲折爽脆。平仄恰当的安排,可以造成语音的抑扬美。这首古词平仄和押韵恰当调配,抑扬有致,节奏和谐,高低参差,给人以鲜明的音乐美感。这么有节奏美感的文章,学生也爱读,他们在放声朗读的过程中,鉴赏文章的美。?
   2 感知全局,领会文章的构造美。?
   阅读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思维过程,思想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分析和综合,两者共同构成思维的基本过程。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总是要经历一个对客体的"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由最初的综合所指引,然后进入分析在导致更高层次的综合,从而最终达到对事物整体的理解和认识。"整体――部分――整体"这一阅读理解途径要求学生在认识语文的过程中从整体人手,对具体的学习对象作具体的分析综合以获得整体感知,在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回到整体进行抽象的分析综合,从而达到对课文整体的理性认识。这完全符合"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规律,反映了语文学科语言和思维辩证统一的内在本质。所以,抓好"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无疑地对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让学生领会文章的布局美,需从感知文章整体入手。?
   3 品字评句,体味文章的语言美?
   课本中的每一篇范文,都是通过外在的语言形式借助各种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有的文章朴实自然,有的文章华丽浓艳,有的文章豪放雄壮,有的文章柔和婉约,有的文章端庄凝重,有的文章诙谐幽默。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语句、认真分析、理解,细细地咀嚼体味文章的语言美,从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桂林山水》一文中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文中用排比和对比的方法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让学生熟读成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在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4 入情入境,体会文章的思想美?
   思想美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能否给读者以美的启迪,美的享受,这与文章体现出的思想境界是分不开的。古今中外,那些优秀的文章,无不闪烁着思想美的光彩。教学中,要寓情于教,启发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对那些美好的形象作适当的剖析。让那些美好的形象深深地打动孩子们的心,让高尚的道德情操自然潜入孩子们的心灵,激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勇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能明辨是非,分清美丑。?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毛泽东的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词。学生在熟读后无须解释,其诗意不言而喻,而且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振奋之感。?
   5 寄情于文、引导学生创造美?
   在逐步培养学生理解美、鉴赏美的基础上,诱发学生去联想,去深思,去探索,引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学《落花生》一文时,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结尾处说"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为什么作者愿意变成一只小蜜蜂?引发学生思考:作者借物喻人,用花生来比喻那些默默无闻、为人奉献的人。教师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以"梅花""松柏"等为题亲自实践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马克思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语文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用美来塑造自己的灵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审美观点来发现美,创造美。语言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途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融入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二一哲学手稿》
  

标签:语文 课中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