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招生 > 正文

【14岁少年成世界最年轻核专家等】 少年骇客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大幅报道了出生于1996年的美国少年核专家泰勒?威尔逊的事迹。    9岁那年,泰勒就能向人们讲解火箭发射的动力是如何产生的、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各自的利弊等。14岁时,泰勒建造了一个核聚变反应堆,成为了世界上完成核聚变实验的最年轻的人。
   5岁,他要起重机作生日礼物。10岁,他一周背熟元素周期表。11岁,他对高放射性元素产生兴趣。13岁,他想建造自己的核反应堆。那年秋天进入戴维森学院学习,泰勒得到了两个人的支持,其中一个是原子物理学家罗纳德?法纳夫。法纳夫让泰勒在自己的核物理课上听讲,并将他介绍给了技术专家比尔?布林司麦德,布林司麦德同意帮助泰勒制造核反应堆。14岁,泰勒完成了核聚变反应。
   16岁,他已是天才学院的明星。过去3年中,泰勒一直是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大赢家,他总共拿到了9个奖项和超过10万美元的奖金。戴维森学院的学生都很有天赋,有数学天才、音乐神童、象棋大师……尽管每个学生都非常优秀,但泰勒无疑是那里的明星学生,学校大厅的墙壁上都挂着有关他的新闻剪报。
   泰勒的天赋之所以得到施展,是因为他得到了很多支持。老师并未束缚泰勒的手脚,而是为他插上翅膀,鼓励他追求梦想。
  (李 欣)
  
  科学家加紧研制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为了追寻暗物质的踪迹,紫金山天文台相关科研团队与国内同行合作,正在加紧研制“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常进介绍,天文观测表明,宇宙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占宇宙25%,暗能量占70%,通常所观测到的普通物质只占宇宙质量5%。此前,他与同行合作发现一些不明来历的高能电子可能是暗物质粒子湮灭的证据。
   常进介绍,在茫茫宇宙中寻找暗物质并非易事,传统方法是采用大型探测器。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2号,探测器重达7吨。而我国正在研制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耗资少,重量轻,希望能在暗物质探测领域取得突破。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计划已被列入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由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与空间天文研究部和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合作研发。目前这颗卫星雏形初现,重约1.4吨,浑身布满线头,里面装了许多科学仪器。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一块探测板,进行空间探测时它将会把海量的空间数据及时发送回研究人员的电脑中。
   据了解,“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正式升空前,科研人员将要送它到欧洲进行一系列反复实验,最终能否探测到暗物质,预计要到2016年才能见分晓。 (李太明)
  
  学生海选最喜爱班主任选出了啥
   “菜花、菜花,我们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四哥,我们永远支持你!”……这是首届常州市中小学生“我最喜爱的班主任”海选活动现场。
   “班主任当选与否,完全由学生说了算。”常州市教育局德育处负责人介绍,海选表面上是班主任之间的“竞争”,其实也是学生之间的较量。学生推荐、学生表演、学生当评委,自始至终,学生都是主角。每个班还都有一个“智囊团”,商讨通过何种形式,来展示班主任的风采。
   以往评价老师,都是行政说了算,今年首次海选“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采取由学生做主,校、区、市级层层海选和网络投票的形式,从全市1万余名中小学班主任中评选出30余名,“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师评价体系,给学生充分话语权。”
   有位老师在博客中写道:“海选是手段,其价值在于启迪,面对时代新人,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我们应该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坚持教育信仰,在利益最大化的时代里坚守教育本真。努力保持平常的心态,静下心来教书,让教育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旅行。” (苏 雁)
  
  优化作文训练的策略
   一、优化审题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能力
   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我们应该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规律,就能避难趋易,像庖丁解牛那样,游刃有余。
   二、优化立意训练,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青少年喜欢独立思考,但思想还幼稚。教师应加强思辨教育,提高他们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辩证地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确观点,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文章必然会抓住要领。
   三、优化选材训练,教会学生选材、组材、剪裁的技巧
   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思路就会通畅。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技巧,都要做到训练有素。
   四、优化构思训练,锻炼学生谋篇布局的技能
   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姜文仁)
  
  给你一个未来
   现在,给你一个未来,一个既定的未来:或荣,或辱;或病,或死;或甜美,或伤离……你,会觉得怎样?
   未来可不可以看见?未来可不可以改变?
   对于这两个问题,在这本《未来闪影》(罗伯特?J?索耶 著,漓江出版社出版)中都有着非常清晰的交代:一次粒子对撞的物理实验,意外将全人类的意识送到若干年后。经历这一切之后,一个伤心欲绝的诗人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很多人看见他20年后在一家饭店里洗着盘子。而他现在却死了,他想用死改变未来。当然,这是小说的描述。在现实生活中,未来又如何被看见?未来又因何而改变?我想,这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命题,也正是这部小说的价值所在。
   就我而言,在放下小说的几个小时内,我思绪万千,先后想起几个人来。我想起的第一个人,是孔子。“未知生,焉知死”,“逝者如斯夫”。在孔子看来,过去,未来都不是问题,而时间飞逝,一呼一吸都那么可贵。我想到的第二个人,是爱因斯坦。用“相对论”来诠释生命,把生命看做是无数个点的集合,没有哪一个点比另一个点更重要。所以,过好每一天,该是正道。我想到的第三个人,是马鹤凌。他让儿子马英九谨记:“一生理想,近期计划,今日功课。”未来是理想,今日是功课,相依相持,缺一不可。
   所以,我特别喜欢《未来闪影》的结局:48岁的科学家西奥,在结束又一次粒子对撞实验后走出实验室大门,天空中飘满的云彩让他感叹,“那些印着卡通颜色的衣服不在了,青春也是”,即便是获得的诺贝尔奖,“想起来也是一片模糊”……于是,他决定去找回那个他曾经深爱的人……
   他会美梦成真吗?他已经在路上了。时间知道一切答案。一个科学家,一个顶尖的科学家,穷其一生的努力,经过若干次的实验之后,也许只是懂得了:给你一个未来,只是让你明白,如何好好把握你的现在。
  (潘 斌)
  
  没职称也能当教授
   2月22日下午,8位“不论身份、不论学历、不论职称”的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正式受聘为本校教学科研特设岗位特聘教授,其中3位没有教授职称。8位特聘教授既有正教授,也有副教授,还有相当于讲师的没职称人选,各自的教学科研活动也各具特色,集合人文、音乐、美术各学科。“80后”韩钦,是8人中年纪最轻的一位,也是唯一没有职称的一位特聘教授,因其出众的钢琴演奏才华,被业界评价为“最出色的中国青年钢琴家之一”。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崔鹏飞说:“一直以来,学校的大师是花重金引进的,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大师,并且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学术的环境。”
   “一所大学怎么可以没有人在仰望天空?如果所有教师都是在考虑如何交几篇论文,如何成就一流大学和一流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校长叶高翔说。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社科振兴计划运作一年多来,学校的人文氛围明显改善,教师科研由“压任务”转变为“创条件”,评价氛围从讲究“考核”转变为讲究“鼓励”,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越来越高。 (鲍丰彩)
  
  古代读书趣闻
   明代翰林学士宋濂,勤奋好学,年幼时依靠“借书”“笔录”而得以“遍观群书”。他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以自己的读书经历,告诫后生学子必须发扬刻苦好学的治学精神,影响深远。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或抄书,或焚书,或惜书,流传下来不少读书佳话。
   “抄书”是古人常常运用的读书方法之一。据说,南齐有个叫沈麟士的人,他一生之中抄了许多古书。谁知在他八十多岁时,家遭火灾,所抄之书毁于一旦。可是他毫不灰心,发奋重抄,又达两三千卷,分装了几个大箱。在抄书的同时,沈麟士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写了一些书,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周易?两系》《庄子?内篇训》等。
   说起“焚书”,西晋初年夏侯湛老实求教、不存糟粕的“焚书”美德,却鲜为人知。当时,陈寿与他不约而同地撰写《魏书》。夏侯湛获悉陈寿的那部比自己所写的“棋高一着”,他赶紧找来认真拜读,看后果然如此。于是,他将自己撰写的《魏书》丢入火炉之中。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惜书”如命,每次就读前夕,反复揩洗桌面,吹走灰尘,铺上薄毯,毕恭毕敬把书平铺于上认真阅读。每看完一页,先用大拇指轻轻捏起书边,再慢慢一翻而过,几十年如此,凡他读过之书,毫无褶皱痕迹。(李 霞)

标签:年成 最年轻 专家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