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物理课堂有效提问采取的措施 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初中学生的年龄主要在13周岁―16周岁,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是年龄小、思维朦胧、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问题设计的科学性: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 围绕学习目的,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前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并且要求教师的提问不能有知识性错误,问题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水平,难度适中,多数学生经过思考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上来,为此,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而且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例如:“物体的沉浮”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进行突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演示三个小实验,设置三个问题:(1)、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分别投入水中,问:“木块为什么浮于水面而铁块则沉入水底?”学生立即回答:“因为木块的质量小于铁块的质量。”(2)、接下来将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再投入水中,“结果怎么样?”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没有那么轻松了,部分学生回答:“因为铁的密度大于木块的密度。”(3)、完成最后一个实验,将铁皮制成的轮船模型投入水中,轮船浮在水面,学生对此感到疑惑了,教师随之再激疑:“钢铁制成的一艘万吨巨轮为什么能乘风破浪,漂洋过海呢?”从而使课堂教学进入高潮,此时学生们无以对答,开始对自己的回答产生怀疑,期盼老师快讲万吨巨轮浮于水面的道理,这样的设计,教学效果十分理想,情趣丰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成了一种精神享受,难点在疑点的化解中不攻自破。
  2问题设计的渐进性:我们设计问题时,应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由简到繁,让学生由一个台阶或两个台阶地上,步步升高,问题安排应先易后难,有易有难,按照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一般提问的顺序是: 已知---半知---未知,这祥即能符合学生的认识结构,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做 “测定大气压值”的这节课上。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为什么要用水银呢?学生不一定能明白,因此我先用最常见的水来做,然后为了能得出实验结果,不断更换高的瓶子,直到没有更高的容器时,问学生怎么办?学生自然的想到了密度更大的液体──水银,在探究过程中体现了物理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学生经过亲身参与、层层推进,当他们看见实验成功时,不由的发出了喜悦的惊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会知识本身外,还学会了研究物理的方法和态度,并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从用水开始进行大气压的测定,到最后计算出要多高的水柱才行,并通过录像首尾呼应,解决了一开始用水实验为什么不行的问题,圆满的解决了这一疑问。这节课的各项知识点也落实到位,比如管子上有个小孔,水柱会如何?请同学当场扎个孔看结果,要比我们原来瓶上事先有个孔(加个塞子)的实验有震撼力的多。最后关于托里拆利实验的物理学简史介绍,所进行的德育渗透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亮点。
   3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例如,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地提问,或题目引伸性提问,或逆着题意进行分析。这样的提问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等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无疑是有益的。如讨论测定液体密度时,学生得出可以根据其定义测定;也可以利用浮力知识来测定;可利用压强的知识来测定;还可以直接利用密度计测定等等。后布置了一道探究题:现有天平、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刻度尺、直角三角板、足量水、细线等器材,请你测出某金属小球的密度。同学们通过讨论,共设计出下面几种实验方案。
   方法一:用天平称出金属球的质量m,用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出球的直径d,可求出球的体积
  
   方法二:用天平称出金属球质量m;先把适量水放在量筒内,记下读数V1;用细线把金属球拴好,浸没在盛水的量筒内,再记下读数V2。则金属球体积为V2-V1;代入密度公式
  
   方法三: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金属球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则金属球的质量m=G/g;用细线拴好金属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球浸没在盛水的量筒中称其质量为G1;由阿基米德原理知,F浮=G-G1=V排ρ水g,得出球的体积V=V排=(G-G1)/ρ水g;代入密度公式
  
   方法四:把方法一的天平改为弹簧测力计称出重力G,其它均相同。则得:
  
   以上方法均是正确的。方法一仅适合于测有规则形状的固体;方法二、三具有普遍性,可测任意形状固体,方法一、三测量次数少,操作简单方便,误差又小,方法三又具有测量的普遍性,故为较佳的实验方案。通过这样分析不仅准确地解决的问题,而且又使学生的思维沿着发散到收敛的轨迹发展出去。
   第四,提问的灵活性:在学生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教师提问后,学生沉默,没有任何反应,学生没有听懂教师的意思等的时候,我们的提问最为重要,此时教师在教学提问中要灵活地穿插运用转入、 点题、提示、重述、评论、强化延伸、更正追问、扩展等手段,并及时对学生所回答的给与查漏补缺,如讲电与磁时,教师可随意问,今天早晨同学们吃的什么? 今天邻近食品工厂生产了什么? 这两个问题有联系吗? 学生马上迷惑不解,注意力集中。接着问电与磁有关系吗?用一些看是无关的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从而引入课题。
  第五,提问的激趣性:富有趣味性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例如,在讲热传导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在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小鱼,用酒精灯对试管上部的水加热,当上部的水已沸腾了,下面的小鱼为什么却安然无恙?象这类“煮金鱼”以及“纸锅烧开水”等生动有趣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界。

标签:提问 课堂教学中 物理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