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国外生活 > 正文

[城市化进程中的山西长治穆斯林社区研究] 长治穆斯林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者简介:张翔,1987.5月,男,山西运城,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世界史专业,伊朗史、中东社会思潮方向      
   摘 要:通过对长治穆斯林社区的调查分析,运用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等分析方法,研究处在城市化进 程中的穆斯林社区的生活习俗以及日常活动,展现城市化进程中长治穆斯林社区及群众的生活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化;长治;穆斯林社区
   所谓城市化,实际上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并在城市中从事非农业工作;另一种是乡村发展为城市,随之农牧民转变为市民,传统的农牧业转变为现代的二、三产业[1]。因而,其实质是人口的城市化。伴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边远及落后不发达地区的穆斯林群众也融入到这一浪潮之中。他们通过求学、经商、婚姻、务工等各种途径进入了城市之中。他们自身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融入到了都市多彩的文化之中,使城市文化多样性得到了加强[2]。而都市的多元文化也深刻影响并改变着穆斯林的生活习俗以及日常活动,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得现代穆斯林社区呈现出独具一格的时代特色。本文就以山西省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区之一的长治市为例[3],探讨并展现城市化进程中长治穆斯林社区及群众的生活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 城市化进程中的长治穆斯林社区
   社区主要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依据特定的规范和制度进行社会活动,并且有某种互动关系维系力的人类群体,是一个地域社会发展共同体[4]。而穆斯林社区的最大特征在于以伊斯兰教为互相联系的纽带,历史上穆斯林群众围绕清真寺居住的习俗就是验证。以长治穆斯林社区为例,它源于当地穆斯林集中的少数区域,后来历经外来穆斯林的融入,当地城市化建设的社区搬迁和改造,特别是1996年末开始进行的旧城改造计划,以及当地穆斯林工作、婚姻变迁等等而越来越集中于某一固定区域,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穆斯林社区,现在长治穆斯林社区的人口较以往有所增加,据2009年的统计资料显示,长治城区就有回族穆斯林19726人,郊区回族穆斯林为1093人[5],回族穆斯林最集中的居住地多集中在清真三道营,包括营口街、铜锅街和南头街,其次、牛岭上、南大街俗称南门口儿的牛家圪道,现称为和平西街;另外便是分布于市区外新的回民居住小区,如凤凰嘴、西南城角、原称旧车站或煤球厂的华丰南路、五一路建华小区、车辆厂小区、潞泽国道东西的瓦窑沟、天晚集、南城墙、西南关,包括五针街旁的米家庄和属郊区辖内的关村、北董寺,另外如惠丰、淮海、清华、五四三厂、长钢、潞矿、粮机等各大厂矿家属区也住有为数不少的回族穆斯林。
   从各主要社区的穆斯林的来源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外地来长治经商、求学、务工的穆斯林,他们主要来来自于西北地区的回族、东乡、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另一类是本地穆斯林,有据可考,他们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明永乐六年(1408年),随沈简王朱模移居此地的回民,另一部分是清末陕西渭南、大荔县的回民反清大起义失败后,流落到长治的回民,还有一部分是民国动乱时期逃难至此的回族难民[6],这三部分穆斯林群体经过与当地汉族长时间的融合,部分已经不再是穆斯林,但还有绝大部分依旧信仰伊斯兰教,保持着穆斯林独有的风俗习惯特征。在城市化的浪潮下,这两大群体相互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像以长治为代表的现代穆斯林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演变、发展、壮大,以自己独特的文化与城市文化相互交融,同时现代化、世俗化的浪潮也不断影响并改变着穆斯林社区的风貌,在多元文化中,穆斯林进一步理解了伊斯兰教所强调的宽容、中正、和谐、关爱等思想,以根本信仰为基础的认同被大多数穆斯林群众所珍视,教派意识逐渐弱化,在城市化浪潮下别具特色的现代穆斯林社区正在形成。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长治清真寺
   据《明史》记载,“沈藩二十六王,皆居潞”。”潞”就是今天的长治市,沈简王朱模封地移至长治,其移驾潞洲的侍卫人员中就有百余名回族人[7]。也就是说早在明明永乐年间,就有回民迁入长治居住,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长治市形成了清真北寺、清真南寺、清真中寺、清真西寺、潞泽清真寺、建华清真寺、西南关清真寺、五一路清真寺、西南城清真寺、西关清真寺、北董清真寺十一大清真寺。
   随着城市化进程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居民小区的兴建、道路交通的拓展、旧城区改造以及未来城市规划等等,使穆斯林旧有的“教坊”格局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长治为例,旧有的那种“围寺而居”的穆斯林教坊社区已发生了很大改变,社区中回族、汉族、维吾尔族等各族群众融合在了一起,从整体上来看,长治穆斯林人口同全国其他大中城市的穆斯林人口一样,呈现一种“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结构,并且自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的趋势,而广大外地穆斯林群众进入城市后,除依靠亲朋好友和政府所提供的帮助外,更需要以清真寺为主体的社会帮扶,因为以清真寺为代表的伊斯兰宗教组织对信众在群体整合、社会扶助、心理调试上比其他社会组织更有优势,而这就对清真寺的社会功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第一,清真寺的群体整合功能。清真寺的主要作用在于它将聚居于清真寺周围的“回回”“结成一个个群体,通过信仰制度和仪式的一致性,把不同地区的‘回回’人统一在伊斯兰文化的生活方式之中,为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稳定性和连续性”[9]。通过对穆斯林日常生活的服务和帮助,如婚丧、庆祝节日、宰牲、纪念亡人等,将穆斯林群众的信仰与世俗生活紧密相连,促进穆斯林社区的发展。
   第二,清真寺的社会扶助功能。为了保障进城务工的以及收入较低的穆斯林群众生活,清真寺积极发挥社会扶助功能,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渡过难关。在制度层面上,清真寺每年都会将穆斯林群众的天课用于帮助生活困难的穆斯林群众,以及用于经堂教育等社会公共开支。在个人层面上,每逢重大伊斯兰节日,清真寺都会鼓励大家多出“费特勒”钱,用于施舍和帮助穷人。
   第三,清真寺的心理调试功能。随着社会节奏和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人们普遍呈现出一种亚健康状态,特别是在精神层面上。家庭的压力、求学的压力、升职的压力、赚钱的压力等等,导致了人们抑郁、绝望、苦闷甚至对生活绝望的现象发生,这些情况在城市化进程中穆斯林群众也有体现,特别是那些进程务工的穆斯林群众,一旦出现重大变故,加之自己独特的文化信仰,更需要对其心理进行调试,以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而清真寺每天所进行的宗教慰藉以及穆斯林群众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则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三、 城市化进程中的长治穆斯林宗教习俗
   城市化给穆斯林群众不仅带来了居住环境的变化,更带来了生活习俗的改变,面对城市工作和生活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穆斯林群众以前较为固定的生活习俗开始发生改变,穆斯林群众不得不选择一种更好的方式,在适应主流文化的同时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宗教生活上、饮食上、婚葬习俗上三个方面。
   在宗教生活上,对于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来说,每日的五番礼拜被视为“天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功课”。但在长治,现代化的工作制度和时间安排使穆斯林群众不可能按时按点参加礼拜,大部分人由原来的“每天五礼”和“每周若干次”变为了参加“每周的聚礼”,甚至是“每年的会礼”。但伊斯兰教对他们的影响依然很大,在笔者的调查走访中,虽然大部分穆斯林群众在日常在宗教活动上投入的时间较少,但约有80%的穆斯林会选择在闲暇时间去清真寺做宗教功课,每周五的聚礼是大家必须去的。由此可以看出,长治穆斯林群众在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也牢固的坚持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并形成了一种灵活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宗教生活。
   在饮食上,城市化对穆斯林风的影响也较为明显。穆斯林对清真生活方式和习惯的选择,不仅涵化着穆斯林宗教信仰的文化深层结构,也是穆斯林在现实生活中标识自己的民族身份、构建民族与宗教认同、实现民族分界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随着城市化加快,传统寺坊社区逐渐瓦解,杂居使得穆斯林与汉族两种生活方式交织在了一起,穆斯林群众传统的清真的饮食习惯难免会受到影响,加之清真餐饮店的分布过于分散,给清真饮食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个别商家利欲熏心,某些社区甚至出现了“清真餐饮不清真”的严重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和谐的民族关系构建,不得不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在婚葬习俗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长治穆斯林因考作调动或经商外出的人越来越多。同时,外来人口也逐渐增加。这些因素不可避免推动了穆斯林与非穆斯林民族之间的交流,随之而来的通婚现象也愈来愈多,加之长时间与其他群体文化的交流碰撞,穆斯林群众的世俗化倾向也愈加明显,特别表现在丧葬习俗过程的简化和形式化。
   总的来说,在城市化进程中,长治穆斯林社区正在不断的发展、完善,正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与城市主流文化相互交融,一方面,其原有的文化收到主流文化的冲击而发生局部的变化,而另一方面,伊斯兰教也以其包容性融入进了主流文化之中,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在长治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本研究是山西省教育厅2010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山西长治地区穆斯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03068)。
  参考文献:
  [1] 王希恩.《推进少数民族城市化进程刍议》[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 周竞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J].民族研究,2001(4).
  [3] 根据《长治统计年鉴―2009》中数据,长治回族人口总计22449人,其中男性11371人,女性11078人。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5] 长治市统计局.《长治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9月.
  [6] 赵伟聘.《长治回民古今谈》[J].宁夏社会科学,1990(1).
  [7] 赵伟聘.《长治回民古今谈》[J].宁夏社会科学,1990(1).
  [9] 谭全万.《清真寺社会功能初探》[J].中国宗教,2007(9).

标签:穆斯林 长治 山西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