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正文

我的教学有效吗?_教学评价模板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教师的基本素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只有老师的不断地成长,学生学习的效率才能持续提高。那么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 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老师们要站在“教书育人”“民族盛衰”的高度,审时度势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为自己充电的同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每年研读一两本书教育书籍,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以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显得很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特别是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一些很新颖的想法,教师课前没有预料到,而又和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密切相关,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时,拥有渊博的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教师只有高瞻远瞩,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用渊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才能适应教育蓬勃发展的需要。
  二、 做一个教法灵动的教师
  有效教学追求的就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的过程中,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
  例如,在国标苏教实验版二年级《长方形的周长》练习课教学中,教师利用折纸来探讨长方形周长的变化。出示一张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演示:将长方形的宽对折,对折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同学们思考一会,然后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说:“对折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原来长方形周长的一半。”老师用很温和的话说:你的回答只答对了一半,想想看怎样回答就完整了?学生的发言立即引起其它同学的议论,大部分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进行对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大约经过30秒钟,有个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知道了刚才你为什么说他答对一半的原因了,将宽对折后所形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比较,它的长没有变化,而它的宽却比原来长方形的一条宽短了一半。前一位同学的发言,对折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原长方形周长的一半,也就是少了长方形的一条长。”老师对这位同学的发言很满意,“你回答的很好,你不仅回答的正确,而且说出了解答过程,并对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作了补充,你真棒!”这时,老师又让刚才回答不完整的同学再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时的场景令老师欣慰:这个同学一边折纸展示给大家看,一边对老师说“我现在明白了,对折后的长方形和原来长方形比较,长没有变,而宽变化了,对折后长方形的两条宽的和就是原来长方形的一条宽。”并用手比划一下折痕和长方形的宽。经过约3分钟讨论、回答,学生对长方形纸对折后所形成新的长方形的周长,及怎样计算周长理解更深刻。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答能力得到了训练,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 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与引导者。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已的有效教学新途径。
  我在苏教实验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面积》教学之后,写了教学后记。这节课开始,教师利用和学生相识,学生礼貌性鼓掌欢迎,巧妙地过渡到用左手摸一摸右手的手掌,再用右手摸一摸左手的手掌,让他们感知了手掌的面。在揭示面积这一概念时,都利用感知物体的面来探究面积的定义。 教师在学生动手摸一摸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 “面”,然后过渡到这个物体的“面”是这样的,那个物体的“面”是那样的。在通过两个物体面的比较中发现:这一个物体的面比另一个物体的面大,什么物体的面比什么物体的面小…….逐步引导出“像黑板表面的大小,叫黑板的面积”。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物体相联系,区别了“面”与“面积”这两个相近的概念。在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时,老师利用课件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5个基本图形。电脑演示图形铺色,利用动画效果又突出图形的边线及图形铺色,学生感受到每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形象化的教学让学生感到新颖,他们对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面积》这节课的另一项任务是掌握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比较的策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利用上一个教学环节中的5个基本图形,让学生观察,谁最大?谁最小? 说说你的比较的方法。学生能很直观地看出,并用“大得多、大一些、差不多”等词语说得很完整,对观察法的理解及运用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也就是两个图形相差悬殊大的时候用观察法比较简便。顺势利导,1号图形与3号图形哪个比较大一些呢?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利用教师课前发给的操作材料,设想出用方格来量一量这两个图形。通过数一数所用方格的多少来判断,或者把两个图形重叠一下,学生展开想象,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在疑惑中,教师不断地引导,逐步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的目标在于不断地引导学生向学习深层次地发展。教师在学生利用方格量图形,比较图形大小之后,出示了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1. 一个抽象练习题, A号图形有15个方格,B图形有12个方格,你能说说哪个图形比较大吗?2. 一个图形题, A图形中有12个方格,B、图形中有8个方格,你说说看哪个图形面积大?通过这两个题目的练习,学生知道用方格量图形大小时应注意的事项,更有利于学生对图形大小比较策略的掌握,同时又对今后学习面积单位作了有效的渗透。对不规则图形的大小比较以及学校平面图中众多图形大小的比较,学生能正确运用已掌握的图形面积大小比较的策略进行有效地选择方法。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学生动手操作等教学手段,在老师有效的教学引导之下,师生互动融洽,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回答问题完整,正确率高。学生不仅发展了智力,而且形成了能力。
  (王洪进 江苏省淮安市城东乡中心小学 223232)

标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