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空军招飞 > 正文

输尿管息肉能治好吗 小儿原发输尿管息肉影像特点(附2例报告)

时间:2019-01-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输尿管息肉常见20~40岁成人,小儿输尿管息肉临床罕见。临床上小儿输尿管息肉容易误诊为胃神经功能症,或因忽略做相应B超、肾盂造影及尿液化验检查,因此病程较长。近年来,临床陆续报道,现将检查且院外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小儿输尿管息肉的影像特点作以下综述。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12岁。反复间歇性剧痛,伴呕吐4年。患儿4年前因上腹部疼痛,B超见双侧肾盂积水,查体为脐周压痛,肾区无叩击痛,而后行静脉肾盂造影,双侧肾及输尿管无明显异常。而后间断发作几次,解痉药缓解症状,误认为胃神经功能紊乱。4年后因上腹剧痛、呕吐伴血尿复诊,B超见双肾中度积水,上段输尿管扩张,尿检白细胞(+++),肉眼血尿,无蛋白及管型。血象正常。于本科行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输尿管造影及CT检查。IVP显示左肾输尿管集合部约1.5cm长狭窄段,可见串珠样充盈缺损,肾盂轻度积水。右侧肾输尿管起始部梗阻,下段输尿管无显示,上段输尿管囊样扩张。逆行输尿管造影,导管插入于输尿管上段受阻,右肾盂无显示。CT见双侧肾盂积水,右侧肾盂可见块状高密度血块,CT值45HU。转入上级专科医院手术治疗,半年内分期手术治疗,术中见双侧输尿管均为多发息肉直径约为0.2~0.5cm。病理结果为瘤组织被覆移行上皮,炎性细胞浸润,为纤维上皮息肉。
  例2:患者,女,9岁。运动后反复左侧腰背胀痛2年,有时放射到左下腹,平卧后可缓解。2年后上腹部剧痛伴呕吐,来我院就诊B超报告左肾积水,原因待查。无血尿,尿检及血常规正常,行静脉肾盂及逆行输尿管造影,左侧肾盂轻度积水,肾输尿管起始部梗阻,结合逆行可见狭窄段约0.8cm,可见杯形充盈缺损。转入上级儿童专科医院行开放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手术,术后结果为单粒约0.6cm大小亚蒂息肉。病理结果为纤维上皮息肉。
  影像学特点①超声显示肾盂中度积水,肾脏集合系统分离,输尿管近段扩张,输尿管行径区及膀胱无结石。②CT显示患侧肾盂积水、肾盏膨隆扩张,肾皮质变薄,近端输尿管扩张,病变处刀切样中断。肾出血可见血块高密度影,CT值45~60HU。③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轻或中度积水,输尿管近段(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输尿管变窄,中断,输尿管可见输尿管内呈杯状充盈缺损,多发息肉呈串珠样充盈缺损。④逆行肾盂造影,导管插入受阻,不能达到肾盂。注入造影剂可见肾盂输尿管交界处一段输尿管狭窄扭曲,可见充盈缺损或串珠样充盈缺损,不全梗阻肾盂可显影;完全梗阻则肾盂未见显影。⑤行开放性输尿管息肉切除,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中可见输尿管上段与肾盂交界处病变段与影像病变长度吻合的小包块,1例为单粒无蒂直径约0.6cm;1例为3粒直径约0.5cm、0.3cm、0.25cm为呈串珠样瘤状突起,肿物末端增粗,附内壁生长,病变段输尿管管壁增厚外观似包块。术后病理可见瘤组织被覆移行上皮,炎性细胞浸润,为纤维上皮息肉。
  讨论
  病因及临床表现: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约占上尿路新生物的1%,其中良性病变约20%。输尿管息肉为非上皮性良性肿瘤,表面覆以正常的移行上皮细胞,间质主要由结缔组织、血管等组成,亦称纤维性息肉。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有的学者认为小儿输尿管息肉与先天因素有关[1],特别是本文1例双侧对称部位的息肉,符合遗传学规律。另小儿输尿管息肉好发于肾盂输尿管集合部,是儿童输尿管畸形狭窄引起尿动力的改变及积水并发的重要因素。而成人输尿管息肉与长期炎症或结石刺激有关。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输尿管梗阻、创伤、慢性炎症、内分泌紊乱及发育不良等有关[2]。临床表现与小儿肾盂输尿管集合部狭窄引发的肾盂积水长期无临床症状不同,小儿输尿管息肉表现为反复的上腹间歇性剧痛,呕吐,全程血尿或镜下血尿。腹痛常因与食用刺激食物有关及服用或注射解痉药物症状缓解,常认为是胃神经功能症;另外,小儿易忽略进行相应B超检查及尿液实验室检查而延误病情。本文小儿输尿管息肉引发血尿,可能与息肉表面上皮糜烂所致或剧烈运动产生运动性血尿有关,血尿在积水的肾盂沉积成血块阻塞狭窄的输尿管使肾盂积水加重,引起肾绞痛症。但本病临床症状及体征尚不具特异性。
  小儿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特点:超声表现肾积水,肾脏集合系统分离,输尿管内低混合回声肿物;排泄性肾盂造影可见肾盂呈轻-中度积水,梗阻段输尿管充盈缺损或虫噬样、串珠状狭窄输尿管为多发息肉;CT三维重建输尿管软组织占位,或虫噬样充缺。逆行肾盂造影,导管导入受阻,完全阻塞可见肾盂及病变段不显影,不全阻塞,可见输尿管充盈缺损或虫噬样改变,肾盂可见显影。
  小儿输尿管息肉的鉴别诊断: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好发于>45岁成年人,病灶周软组织包块较息肉明显,CT易于发现,主要靠输尿管镜活检确诊[3]。输尿管结核表现为管壁增厚,蠕动消失,硬化、短缩,形似笔杆或呈串珠状狭窄,病灶范围较广,可累及全程输尿管且多为继发,与输尿管息肉易于鉴别。输尿管基质结石,在B超及IVP检查中易确诊。另外,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和结石引发的肾盂轻或中度积水,重度积水少见,在IVP中表现为扭曲狭窄,无充盈缺损改变,临床表现腹痛症状较轻,与输尿管息肉鉴别不难。
  总之,小儿输尿管息肉好发于肾输尿管集合部;梗阻上方输尿管及肾盂呈轻、中度积水;在B超检查中见肾积水,局限于输尿管低回声肿物,检查重复性强、无损害等优点,为本病诊断和随诊的首选方法[4];排泄性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
  可显示输尿管内充盈缺损、多发为虫噬状及病变段的范围。CT可显示肾盂内血肿及病变邻近组织的变化。利用B超、IVP及CT成像特点可与输尿管结石,盂管交界狭窄、输尿管移行细胞癌鉴别。输尿管息肉的诊断并不困难,排泄性和逆行性造影相结合可显示病变段的范围,精确的为手术提供合适的手术措施。
  参考文献
  1 牛之彬,王长林,等.小儿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特点.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319-321.
  2 杨屹,等.小儿输尿管连接处息肉(附14例报告).小儿外科杂志,2006,5.
  3 张剑飞,杨为民,等.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09,6.
  4 刘杰.小儿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特点.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9.
  

标签:输尿管 息肉 小儿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