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口号标语 > 正文

黄宾虹山水画最佳作品【浅析五代南北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五代时期的山水画在山水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阶段开始形成南、北两派各具特色的山水,南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北派以荆浩、关仝为代表,他们为五代时期的山水画做出了巨大贡献,将五代时期山水画水平发展到了极致,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南派 北派 山水画 艺术风格
  
  传统山水画在中晚唐时期已经逐步走向独立,到五代时期更是以迅猛之势发展,并且贡献突出,成为山水画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在继承隋唐画家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形成了独具艺术特色的绘画风格,将山水画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些山水画家中尤以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最为有名,成就最为突出,并逐渐开始形成南、北两种不同的风貌,其山水画风格具有诸多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同的笔墨技法
  笔墨是中国画中最基本的艺术语言,一方面,作为描述中国画形成规律的一个对立范畴,笔墨典型地表达了中国画画理的阴阳辩证观念;另一方面,作为东方艺术的主流,笔墨是我们对自然万物充满智慧的创作性阐释,是一种有意味的追求审美价值的情感活动。因此,笔墨在山水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南北方地域的差异,山体的轮廓、肌理都是不一样的,地貌的区别使南北画家在笔墨趣味上产生了较大差异。北方山势地貌具有坚毅稳定的特征,所以北方画家的笔墨风格趋向雄强刚劲;而南方地貌则给人以松弛灵动的感觉,南方画家的笔墨风格则趋向柔和温润。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用自己的笔墨语言阐释了南北方山水风格的差异。北方画家用笔苍劲有力、干枯有道,画面线条遒劲挺拔。以荆浩、关仝为例,荆浩所画的山水画线条直断中藏曲折,运笔方式干枯劲道,使线条具有峻厚中见生辣的美感。这种用笔方式的表现,使画面体现出了古拙刚毅的气质。从其作品《匡庐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树木、山体的用笔都十分肯定,大多是长线条,曲折处以短线相间,长短线条交相呼应,整个画面给人以苍古有力的感觉。关仝用笔厚壮老辣,墨色丰富。我们可以从其作品《秋山晚翠图》中看出,画中树木线条长短相间而富于顿挫,大多是枯木不见树叶,这样更能使树木表现出老硬、干枯的质感,山石主要也是用短促而顿挫的线条,尤其是着重表现的轮廓线用劲利的线条勾出,体现出了山石粗糙且凹凸不平的质感,整幅画面峰峦峻厚,墨色富于变化,笔墨表现刚劲方折,力道从生。
  相反,南方画家则用笔温润,墨色多变。南方山石秀丽清新,画面气息浓郁滋润,笔墨清幽萧雅,呈现出一派清丽婉约的气质。南方画家的杰出代表董源、巨然将这一特点表现得十分到位,笔法简约淡雅,墨色苍润古朴。董源用笔以中线条为主,略带侧锋,用线的组合穿插表现山石,线条有干、涩、毛、虚的变化,以曲线为主要特征,具有一种圆浑纯朴的美感,与江南温润的山水相一致。在他的笔墨修饰下,南方山水变得山骨柔厚、体脉婉转。《龙宿郊名图》是董源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用笔随意、线条柔和,用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山的阴阳向背、高低远近,体现了董源笔墨的特点。巨然的笔墨表现也具有曲线和圆形的气质,这种阴柔、圆和的曲线使南方的山水体现出舒缓秀雅的特征。以其作品《秋山问道图》为例,画面笔墨圆润简朴,山的凹处用笔多而浓,山的凸处用笔少而淡,山头光滑的卵石墨色柔和,树干勾染而出,树叶用墨色点簇而成,画面清淡,墨色和笔触皆整洁有序、秀润在骨,苍郁华润而不露外强之气。
  总体来说,北方荆浩、关仝的山水画用笔比较刚劲、坚定和明确,把山石的质感、量感和凝重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种远观其势、近取其质的特征,让人不由想起北方人豪爽、硬朗的个性。南方山水所画山石则以疏松、轻淡、随意的笔触表现,山石轮廓隐而不显,若有若无,骨体温润,树木则用笔草草点缀而成,近看几乎看不出具体物象,画面意境开阔,体现了南方山水的柔和、清丽,犹如南方人温和柔顺的性格特征。
  二、不同的“气”“韵”
  气韵最先是被用来品评人物,特指人的精神气质和仪表风尚。南北朝时期,气韵被运用到美术领域,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六法论,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法,从此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与批评的原则与标准。事实上,气韵包含了两层含义,“气”与“韵”的概念是不同的,“气”是骨气,主要是形成阳刚之美;“韵”是风韵,主要是形成阴柔之美。
  北方山水的特色体现的正是阳刚之气,因此“气”的内涵与北方风骨是一致的。北方的山水画家非常注重写实,所表现的题材多为北方的大山大水,追求一种宏伟阔远、气势磅礴的感觉。北方山水画的精神内涵在于“气”,一种阳刚之气、一种坚忍不拔的骨气和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北方的山水画可以称为绘画中的气势派,所画山水千沟万壑、结构严谨,画家注重写生的真实体验,所以将北方山水的“大气”表现得恰如其分。
  南方山水体现的是一种阴柔之韵,“韵”的本质与南方的柔美完美结合。南方的山水画家表现的多为一丘一壑的写意山水,不求形似,追求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情感表现。南方山水的精神内涵在于“韵”,一种阴柔之韵、一种柔情似水的情韵和一种扑朔迷离的神韵,我们可以从南方的山水画中看出这种“韵”的本质。除此之外,南方的山水还强调笔情墨趣、水色交融,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绘画中的墨韵派。韵决定了画面的美丑、雅俗、格调、情趣等,南方画家在画面中表现出的淡然素雅之感正是这种“韵”的体现。
  
  三、不同的构图
  北方山水以其崇山峻岭、俊伟荒寒的壮丽而著名,而南方山水则以其烟雾溟?、林木清幽的田园风格而著称。南北山水各具特色,其不同点不仅体现在笔墨及气韵表现上,也体现在不同的构图与经营位置上,这些都可以从荆浩、关仝、董源的代表作品中窥见一斑。
  北方山水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就是荆浩的《匡庐图》和关仝的《关山行旅图》,这两幅作品将北方山水画的特征表现得恰到好处。荆浩的《匡庐图》用全景式的构图描绘了庐山的景色。整个画面大至群峰林立,小到行人舟楫,屋宇陈设都面面俱到。这种大而全的取景方式令作品囊天括地、包罗万象。关仝的《关山行旅图》,主体是画面上方一座巍峨耸立的主峰,后有朦胧的远山,前面一道河流呈“之”字形蜿蜒而下,两岸是比较低矮的山峦树丛,近处堤岸上是百姓人家、野店荒村,以人物活动点缀其间,画面不仅具有北方幽僻荒寒的气氛,更增添了些许生活气息。从这两幅代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荆浩、关仝所表现的北方山水构图巍峨、深远的特征,采取了层峦叠嶂的空间处理,开创了全景式的山水构图风貌。画家将不同角度和方位观察感受得来的景物、树丛、峰峦、村舍、路径、人物等,由近及远巧妙地安排在竖轴空间中,从而形成大山林立的雄伟气概。虽然画面内容多而繁复,但画面主次、疏密、虚实处理井然有序,将这种全景式的构图表现得充实而饱满。
  相对而言,南方山水的构图形式与北方相比,没有那么包罗万象,只取全景中的一片,着重表现一丘一壑的感觉。董源的《潇湘图》则是最好的说明,画中是依山俯江之景,两重山峦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山顶是圆厚的矾头,山下的平地渐趋舒缓,溪流温婉曲折,水面开阔,山麓绿树中间穿插百姓人家。近处山的对岸,有一队人从岸边一直排列至水中,更有划船、嬉戏等人物活动穿插其间,江南景色尽收眼底。南方山水构图虽没有北方重峦叠嶂的丰富,但整个画面视野开阔、江水纵横,这正是南方山水的真实写照。南方的另一代表画家巨然虽不像董源那样采用横构图,但是和北方画家描绘山势雄伟繁复的景致相比,其构图形式还是有所不同的,给人的感觉单纯、简朴了很多。构图朴实、平中求奇是巨然山水画构图的特色。
  
  结语
  五代时期的山水画成就突出、影响深远,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通过他们特有的写生经历和对山水画执著的追求,创造出了合理的构图、丰富的笔墨以及深渺的意境,这些都使他们在山水画的表现上更胜一筹。尤以荆、关、董、巨成就最为突出,深受世人推崇。荆浩、关仝和董源、巨然分别被尊称为山水画的北宗和南宗之祖,体现了五代山水的辉煌成就。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无论是在笔墨技法上还是构图表现上都进行了革新,更重要的是和前代的青绿、泼墨山水相比,引起了山水画审美情致和审美精神的内在变革。因此,无论是北方山水的雄伟峻峭还是南方山水的绵柔婉转,都体现了五代山水的傲人功绩,为后人所称道。
  参考文献:
  [1]刘岩松.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张同标.北派山水画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葛路.中国画论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周伟.中国美术简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邵洛羊.中国山水画技法[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
  [6]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学研究形神与笔墨[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7]彭莱.一片江南[M]. 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
  [8]汤哲明.范山模水[M]. 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
  作者系徐州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轩蕾)

标签:差异性 山水画 浅析 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