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面试技巧 > 正文

【浅谈诗歌教学中意境的把握】 唯美意境图片女生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诗歌是人类心声的进发”,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没有哪一种文学样式比诗歌更贴近人类的灵魂,更贴近文学的本质。优秀的诗歌除语言含蓄有韵味,感情强烈,形象鲜明外,更重要的是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美。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人们在阅读和品味优秀诗歌时,常常会超脱于言语意象之外,有“得象忘言、得意忘象”并由之进入一种溟漠恍惚的境界之感。这种引人于溟漠恍惚之境的诗的氛围、内蕴、旨趣或情味,就是通常所说的意境。它对读者而言,不仅是“诗中之画”,而且更是“诗中之画”的那个“画”再生之“诗”,总透着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韵味。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我们无论是阅读或教学诗歌都不能离开对意境的理解和把握,下面就本人教学中实际谈几点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条分缕析,归纳呈现
  
  诗歌的意境本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内在情趣,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的把握同时有一种具体可感的论识同样需要艺术。苏教版九上教材大胆地选用了《诗经》中的两首情诗:《关雎》和《蒹葭》,其中《蒹葭》更是被称为“诗三百”中“最美的诗歌”,其渺远迷茫、执着缠绵、忧郁感伤的意境确实是诗歌的精华所在,为了突出这种意境,教者设计了这样几个有层次的问题:
  1 诗中描绘了追求意中人的情景,追求的道路平不平坦?哪些词语表现了追求道路的困难重重,艰险曲折?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2 哪些词语表现了追求者不畏艰险,努力追求的呢溯洞从之……溯游从之
  3 哪些词语表现了求之不得的苦闷和忧伤呢?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池
  4 意中人到底在什么地方?明确写了吗?诗中有没有具体描绘“伊人”长什么样子?你能想象吗?
  三个“宛”字把“伊人”衬托得悠远迷离,如镜中月水中花,隐隐约约,若隐若现。通过层层归纳,条分缕析的把全诗意境溶进学生的思维。
  
  二、知人论世,走近作者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不无愤慨不平的感伤,但这绝不是全诗的主要感情基调。如果我们不联系作者的曲折经历和洒脱不羁的个性,是很难把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沉郁而又豪迈的意境的。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的刘禹锡可谓少年得志,永贞元年因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被“以宰相器待之”,并没有给刘禹锡的政治生涯带来新的希望和辉煌,恰恰相反,却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无尽的磨难。然而正是这长达二十三年的漫长的边远荒寂的谪居生涯,铸就了他的坚韧与执着,显示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我们从他被贬和州和他的《陋室铭》可见他的安贫乐道与不屈。从他曾被召回长安,因游玄都观看桃花所作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戏赠看花诸君子》)我们可以领略他的那份洒脱和对权贵的蔑视。十四年后再回京师,《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是何等的从容与豁达!
  胸中虽有万般的不平,但仍以宽广的眼界和豪迈的气概放眼未来,显示了昂扬勃发的进取精神和始终不衰,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明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也说:“禹锡有‘诗豪’之目,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华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取,真才情之最豪者。”不愧为诗中“豪者”。我们只有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全面了解作者及与作品密切相关的背景,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
  
  三、烘云托月,渲染再生
  
  如李煜的《相见欢》,欲表现其无限的愁闷和凄凉的境界,单一的某个词句往往不能充分表达,教者采用了让学生尝试用排比的手法来大事铺陈,从而领会其无尽的愁思。“无言独上西楼”,为什么会“无言”,请写出原因:无话可说,无人可伴,无人相随,无人相对……“独上”表现了怎样的步履?词人愁绪满怀,踽踽独行,……,……。(步履是那样的滞缓,神情是那样的委顿。步履是那样的机械呆板,神情是那样的黯然神伤。……):“月如钩”月亮勾起了词人多少……?多少遐想,多少回忆,多少新仇旧恨?……
  意境优美的诗歌往往会留下许多艺术的空白,我们还可以用补充空白的方式来感受诗歌的意境。如当代诗《乡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当诗人饱经风霜,历经磨难的回到故土,面对这一?黄土,自然要有无尽的话语要向母亲倾诉,她会说些什么呢?
  “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诗歌教学中如何驾轻就熟水到渠成的把握诗歌的意境,还需要我们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提升内在的鉴赏品位。

标签:浅谈 意境 诗歌 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