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排比句 > 正文

物理开放性试题 [中学物理教学中开放性问题研究]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开放性问题是问题的一种,是相对于封闭性问题而言的。封闭性问题是指一种完全确定的问题,即其条件和答案都是确定唯一的。现今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习题大多是封闭性问题,题目条件是给定的,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开放性问题的本质就是问题自身的不确定性,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需要解题者将其转化为确定的问题,再进行求解。然而,开放性问题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界定,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出不同的界定。这里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给出一个初步的界定: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条件可以不完备,答案可以不唯一,并且允许解答者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索的问题。
  物理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并在解答方式上允许解答者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索的物理问题。物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较为成熟的基础自然科学,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而以物理知识为背景的物理开放性问题就要不可避免地渗透着物理学的特点。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开放性问题的教育价值,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使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不断地合理化。
  
  一、积极探寻符合开放性问题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
  
  开放性问题教学并非要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如同开放性问题的开放性一样,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方式也应当是开放的。但开放并不等于无序,我们仍然要积极探寻符合开放性问题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实现开放性问题的教育价值。
  开放性问题教学可以以问题解决教学方式进行。有研究在批判性地接受外来理论和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把“问题解决教学”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定义把“问题解决”教学定义为一种教学模式,有理论依据、有主题、有目标、有策略、有程序。该教学模式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借鉴,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吸纳心理学的“问题解决”方面的理论及研究成果,以“问题解决”或“问题”本位或向导来组织教学,使学生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这种教学模式不是通过教师“传递――接受”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采用由“问题”引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来达成教学目标。遵循的教学程序是“师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开放性问题教学可以借鉴“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也要体现开放性问题自身的特征。比如,“问题解决”教学是以“问题解决”或“问题”为本位或向导来组织教学的,而开放性问题是以“问题解决者”为本位的,问题本身可能是不确定的,可以根据问题解决者的特点的不同而不同。
  
  二、适当地把握开放性问题的开放度
  
  由于物理开放性问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成的题不多,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自己编制,那么在开放性问题的编制中我们如何把握开放性问题的开放度呢?这也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建议是考察问题空间,问题空间越大,状态那么这个开放性问题的开放度就越大。比如下面两道题的对比,第二题的开放度就比第一题的开放度大。
  ①一支点燃的蜡烛前一定距离处有一不透名的挡板,挡板上有一个小圆孔,则在挡板另一侧的光屏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②李明想要测量自家三层楼房的高度,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从理论上给出测量方法,并讨论其可行性。
  至于开放性问题是不是开放度越大越好,不能一概而论,要由教学目的来决定。比如上述前一题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孔直径的变化引起成像的变化这一知识点,而后一题的目的则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定。另一方面,开放度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机而定,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的开放性问题的开放度一般不宜太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可能解决的,至少能够初步地解决。而作为课外练习的开放性问题,其开放度可以比较大,让学生有查找资料,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
  
  三、合理地把握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时机
  
  开放性问题是针对传统封闭性问题的缺陷而提出的,但它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习题。开放性问题在某些单一的技能训练、知识学习上可能会费时费力,效率较低,这时就不如传统的习题作用大。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课堂上的开放性问题的开放度不宜过大,除非是开放性问题的专题教学课,开放度大的问题可以课前探究,课中讨论,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当、适量地引入开放性问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开放与民主的精神
  
  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开放性不应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上,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文化的开放性更是开放性问题教学的突出特点。课堂组织形式上的开放性体现在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组际交流讨论、个人展示成果等各种组织形式的结合。在课堂空间形态上也不必局限于传统的“秧田型”空间形态,积极尝试其它可以满足学生合作交流需要的其它课堂空间形态,如“马蹄型”、“网络型”。开放性问题的课堂文化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民主性是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必然结果,因为教师不再充分占有问题的结论,学生对于问题有广阔的发挥空间。此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扬民主,不再以权威自居,走到学生中间来,与其平等地交流与讨论,创设平等而自由的交流氛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发挥创造的潜能。

标签:性问题 中学物理 开放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