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企划书 > 正文

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与效率。本文结合初中科学的教学对此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课堂提问是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增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有效性学习,这离不开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含义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 “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问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
   二、初中科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运用的好,不但能活跃课堂氛围,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有的教师课前准备不足,不能很好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有的教师缺乏提问的艺术,不能很好发挥提问的效果;还有的教师滥用提问,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不充分,提问缺乏针对性。由于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为满足课堂表面上气氛的热烈,教师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想到什么提问什么,一节课多的可提几十个问题,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少教师常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话语,让学生齐答。这一类教学上意义不大的(思维量少的)低效问题充斥课堂,尽管表面上很热闹,但往往会偏离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初衷,使学生的学习无法到位,很难切实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启发不充分,提问缺乏层次性。讲解科学问题时,许多教师积极启发引导学生的办法不多。刚提出问题,马上就叫学生回答,学生思考时间很少,当多数学生还未反应过来时,好学生已在回答了。这样,多数学生始终处在思维的被动状态之中,且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抢答习惯,影响思维的深刻性;不能把思考方法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传授给学生。又有不少教师常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认知水平较低的记忆性的简单问题,而且这种分解总是在教师牵引下进行的,这样的提问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它只是“满堂灌”的一种变型,这样的提问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另外,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就会出现冷场,教师只能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互动不充分,失去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面临几十个人,且一个老师所任教的班级往往有多个。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法有差异,有些教师课堂提问往往局限于班里思维敏捷和优秀的学生,让他们霸占了话语权,其他学生得不到发展的机会,造成问面狭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然而一些教师害怕学生提出问题,不给学生创设提问的机会,不愿打乱既定的教学设计,怕控制不住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时间,为了追求教学的“严谨性”和“完整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将课堂提问视为自己的专利,只让学生学会“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没问题。这些现象都说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重视不够。
  
   三、提高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科学课堂提问,重在“启发诱导”,要启发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其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获取反馈信息。
   1.把握目的性要求,注重课堂提问的针对性。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应紧紧围绕教学三维目标,既要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也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具有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发展的功能。
   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的 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节假日,你们去过何地旅游?”,教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说出一些“名山”的旅游景点,像莫干山、黄山、三清山等,为教师下文的预设引出“地形的类型”的新课教学作好铺垫,而对这样的提问学生不会揣摩教师的发问意图,学生的回答是:海南、北京故宫、杭州动物园,接连问了三、四个学生,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去过黄山”,这个答案是教师预设需要的,教师然后又反复启发“你去过哪些名山呢?”这时学生明白了教师的意图,抢着回答:去过九华山、庐山、武夷山,教师高兴了,又接着发问:“游玩时是否发现地势的特征?”就这样,一个问题教师以不同的表述形式问了三次,但都因为问题不明确而没有达到教师预想的结果。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这样问学生:“我国山清水秀,你游玩过哪些名山?你发现它们在起伏状况上有什么不同吗?”提问目的明确,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教学的主题上来,大大节省了上课的有效时间。
   2.把握启发性要求,注重课堂提问的指向性。学生在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时,学生的参与度会不同,理解起来也会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相关问题,把一个大的问题分解成层层深入的若干小问题,理解起来就会省力许多。另外,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时,层层深入的设问更能帮助学生理清实验过程和原理。
   例如,在引导学生设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教师可分步提出这样一系列问题:用什么方法鉴定叶片中含有机物?可否用碘液来鉴定淀粉的存在,为什么?如果用碘液确实鉴定出了淀粉的存在,能否说明是在光下产生的,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充分说明叶片中的有机物是在光下产生的?在用碘液鉴定绿叶上是否有淀粉存在时,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去除叶绿素的目的是什么?……教师这样层层深入不断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表达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最终将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
   3.把握循序渐进性要求,注重课堂提问的深广度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三个层次的关系是: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能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失去探索的心理,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课堂提问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好的提问能体现教学的层次性,使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会再到运用的过程。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提问的过程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既科学,又合理。
   如《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教师通过完成两个演示实验使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感性认识,而后提出为何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当学生明确真实本质原因时,教师可提出三个问题:
  (1)某气体燃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推出该气体一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
   (2)某化合物A发生反应:A+302== 3H2O+2CO2,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是什么?
   (3)1.6克气体充分燃烧,得到3.6克H2O和4.4克CO2, 则该气体含有哪些元素?这些元素质量比是多少?
   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仅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且能时时激起学生积极思维,使大脑处于亢奋状态,有很强的学习内驱力,同时还能适宜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
   4.把握兴趣性要求,注重课堂提问的实效性。科学是一个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学生如果在老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例如,在讲解“浮力”知识时,可以先这样设问“你见过乒乓球没入水中不向上浮的情况吗?”学生马上会猜测乒乓球是不是里面装上重物,或者被粘到容器底上了。教师接着做以下实验:将一个普通乒乓球放入一个大漏斗中,向漏斗里倒水直至没过乒乓球,乒乓球并不浮起。学生对此疑惑不解,产生好奇心理,教师便可顺利将学生引入浮力知识的学习,再让学生自己去解释其中的原因。教师通过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常识相反的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去激发兴趣,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很有帮助。
   5.把握全面性要求,注重课堂提问的主体性。新课标中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科学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实际,面向全体。课堂提问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有难易层次区分的问题中,让水平高的学生回答难度大些的问题,让水平低的同学回答难度小些的问题。即使同一问题,让不同学生回答,认识有深有浅,分析不同,可集思广益。尽量使每位同学都有回答的机会,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才是成功的教学。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要关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师要擅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疑才会产生问题,有问才引人深思。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质疑的问题,充分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动机。在讲授《力的存在》一节课时,老师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用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时,有同学提出:当自己用力捏桌子上的玻璃瓶时,瓶子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形状也没有发生改变,这个力是否没有作用效果呢?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本实验中力的作用效果显现出来。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讨论,最后通过给玻璃瓶的瓶塞上装上毛细玻璃管将细微的形变放大,将力的作用效果显现出来,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科学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好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时反馈出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教学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的问题设计是一堂有效科学课的必备要素,教师应该去反复推敲科学课堂的问题设计,多进行这样的研究,能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梁学军.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
   2.姜春霞.怎样实现课堂提问得有效性[A]
  3.唐秀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A]
  4.黄平.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5.高俊明.初三学生化学学习提问水平研究[J]
  6.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

标签:初探 提问 课堂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