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企划书 > 正文

一类小学数学习题引发的教学反思_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本文以一些典型的数学阅读理解型习题为基本素材,对其进行初步"探究",归纳出了阅读理解型习题的类型,在教学实践和解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数学阅读理解题 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能力的养??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高考和中考数学试卷中都出现了一类新题型――阅读理解型试题,这一变化也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也在悄悄地影响着小学数学的教学。阅读理解题的信息通常以文字、图表、符号等形式提供,具有情景新、知识活、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它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这些信息的阅读理解、提取转化并运用于相关"情境"。其在考查学生的数学阅读与理解能力、数学迁移能力、类比推理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下面我们就与此相关的小学数学中的阅读理解题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题的分类?
  (一)猜想型:?
  此类题解题思路主要是"阅读――理解――归纳――猜测――验证"。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首先引导学生研究题中所给的已知形式(式子、图形),并进行观察、分析,提出假设;然后从简单情形入手,仔细归纳、大胆猜想出结论;最后并证明猜想。?
  例1 我们学过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你还记得规律的发现过程吗?(个位上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也就是个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数就能被2整除。)下面请你来猜想和发现能被4整除的数的特征。?
  在下面各数中,先用" "画出末尾两位数能被4整除的数,再算一算这些数能不能被4整除。其它的数能不能被4整除呢??
   28 108 414 660 837 1136 3212 ?
   从上面可以发现,一个数( ),这个数就能被4整除。举例验证是( )。?
  评析:精心选择与课本上相关的知识点或思想方法(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在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回顾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类比迁移,从而培养和考查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如例1,利用学生所学的"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特别是总结了发现该特征的一般思路,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地去探索和发现"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数的特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二)探究型:?
   探索型数学阅读理解题的主要解题思路是"阅读――理解――尝试――探究",这一思路主要源于此类型题的"开放性"这一突出特点。?
   例2 在小学阶段,我们认识了许多新的数,比如质数(素数)、合数、奇数、偶数等。下面的数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写出你的猜想。?
   8=3+5 10=3+7 12=5+7 ?
   14=3+11 16=3+13=5+11 18=5+13=7+11?
   20=3+17=7+13 22=3+19=5+17 24=5+19=7+17=11+13?
   26=( )+( )=( )+( ) ……?
  你的猜想是: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可以( )。?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一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这种探索和钻研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同学们学习。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了这个规律,这个设想被简称为"1+1",也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请你仿照例子填空:30=( )+( ),40=( )+( )。?
  评析:这一类型题与传统题型不同:传统题给出已知条件,要求解出预定结果或证明既定结论;探究型阅读理解题可能是条件不够,结论也不一定唯一固定,具有开放性,解题过程具有探究性,此类型题解题重点必须在阅读理解所给题目基础上,通过尝试符合条件的特例或反例,进行观察、试验、证明、归纳、猜想,然后讨论、论证结论或补充条件。此类型题处理解决的关键是把握问题的实质和与已学知识的联系,通过阅读理解,给学生提供猜想、尝试、探索、发现规律或模型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三)应用型:?
   该类型题解题思路主要是"阅读――理解――建模――应用"。处理应用型阅读理解题的方法可概括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即正确阅读题意,剖析题意,正确获取信息,将所获取的信息翻译成数学语言或数学表达形式,将数学语言或数学表示达形式构建成为数学模型,再解决纯数学问题,求解出数学问题的解,将数学的解还原到原来的应用题中,结合实际解决应用问题。这类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处理问题、获取信息,即要把情景语言叙述或图表中反映的因素进行剖析,挖掘出相关信息。?
  ( 四)、新性质型:?
  新性质型题解题思路主要是"阅读――理解――联系――迁移",阅读题目提供的新定义、新性质,解决新问题。即通过引入一些小学数学中未曾学过的新概念、新定义、新性质等,把学生尚未学过的知识,作为已知信息提供给学生,即时学习,将接受的新信息进行有效加工,提炼,与原有数学知识沟通并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进而产生迁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二、教学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里的数学阅读指的是通过阅读、分析数学材料,领会、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与思想,经历数学产生、发展、演绎、形成过程的学习活动。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 经验,完成对信息的梳理、筛选、转化以及运用。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以及数学教材编写一般偏重于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等特点,使得数学阅读材料相对于文科性质的阅读材料而言,更显艰深、枯燥。而且数学阅读是一种思考性阅读,它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推理等数学思维活动。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数学阅读有别于一般文科性质的阅读,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阅读策略、阅读方法与技巧等的熏陶与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了。?
  1、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通过特例、实物或直观模型等感性材料来丰富学生的数学表象,使学生对要"发现"的数学概念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然后指导学生从这些表象中梳理、归纳出概念蕴含的数学实质,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并引导学生尝试用"自我语言"描述它、概括它,最后再对照教材对概念的精确定义,比较异同,通过逐字逐句的"精确分析"加深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语、符号的理解。这样的"解读"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2、在例题、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在例题、习题教学中让学生阅读,最关键的是阅读时机的把握以及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的渗透,要引导学生在"需要理解处、创新处、疑难易混处、升华提炼处"停顿阅读,要在数学阅读中养成动笔演算、动脑思考的习惯,力求做出一些自己的猜测、估计,甚至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阅读,目的不是为了去"印证"、去"理解",而是去"发现"。而教材上的结论仅是对学生自我概括、预测,自我解决问题的一种规范化的修正。要在数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数学教材不是"终极真理",它只是我们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媒介,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去学习、借鉴,也可以批评,甚至改进。?
  《21世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构想》中指出:数学课程必须提供适当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学习读数学,写数学,谈数学。这里面包含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数学需要阅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内容的特点,灵活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既要防止"一讲到底",也要杜绝"一读到底"或"一议到底"。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至少可以从教材开始,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但是切勿走入另一个极端,就是咬文嚼字、死记硬背,应该还是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时理解。

标签:习题 小学数学 反思 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