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明文 > 正文

[依托两类结构,培养探究能力]依托考昔与塞来昔布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下面以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教材中“压强”一节的学习为例,谈谈怎样运用“三环两线一核心”教学法,帮助学习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通用工具,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   一、 教学设计
  (一) 范例学习,建立概念。
  1.演示实验,激发兴趣。
  请一位男生和女生上台摁图钉;将一枚尖端剪去的图钉交给男生,另一枚未经过处理的图钉交给女生,请他们同时用力将图钉压入木板中,看谁压得深。经过实验对比,显然女生将图钉摁得更深,这一实验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现象,以及对为什么会产生此种现象的猜测。
  2.探究现象,揭示概念。
  (1) 联系课本:请同学阅读课本图13.1-1和图13.1-2,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再想一想,压力的作用效果还可能与有关;你猜想的依据是 。
  (2) 出示实验:用铅笔、矿泉水瓶子,分别用相同的力,挤压自己的手掌,感受压力的存在及大小。
  (3) 分析现象:通过对上述现象或实验的探究,通过对条件和结果之间逻辑联系的分析,我们感知到了压力、受力面积、压力大小、物体变形等物理现象,进而引入“压强”的概念。
  (4) 概念建构:
  ?用自然语言表述:
  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努力表述“压力”、“压强”的含义,教师引导归纳。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用物理语言表述:
  (1) 公式:P=F/S
  (2) 单位:牛/米??2?(说明:“牛/米??2?”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帕斯卡,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而特定的)
  1牛/米??2?=1Pa,1Pa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1Pa的物理意义:1平方米的面积上物体所受的压力是1N。
  像这种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前面已经学过几个如:速度、压强、功率。
  (二) 变式训练,建构结构。
  1.出示练习(1):辨别水平桌面所收到的力。
  根据对水平桌面所受力的分析,明确:压力的关键属性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和“重力”的区别在于“力的方向”、“作用点”,回归到“力”的基本属性:大小、方向、作用点,这是区别各种“力”的本质属性。
  2.出示练习(2):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B. 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C. 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 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根据上述练习,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力作用在不同的受力面积上时,压力的大小不同,引出压强的概念。
  3.建构结构
  (1) 知识结构:
  压强从本质上说,是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核心是压力,辨别压力的基本要素还是“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根据压强的定义,根据压强的影响因素,要改变压强的大小,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改变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
   (2) 方法结构
  归纳上述学习过程,审视学习方法,明确“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程序。
  上述对“压强”的学习和认识,遵循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操作―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的一般程序,这是培养学生物理探究能力、实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 巩固迁移,拓展运用。
  1.创设情境,深化概念。
  结合图片,创设氛围,比较下列情形中两位“明星”对地面的作用效果谁更明显?
  打开图片,播放音乐:一位是身材苗条、婀娜多姿的芭蕾舞演员,一位是身强力壮、魁梧高大的大象,讨论一下如何比较谁的效果更明显呢?(芭蕾舞演员重500N,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cm??2?,大象重50000N,四只脚掌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500 cm??2?)
  引导学生探究,比较作用效果可以运用“压强”的知识,压强是“比值类”物理量,和“速度”等概念相似,是相关物理量之间的比值关系,从中渗透类比联系的思维方法。
  2.当堂测试,巩固提高。
  (1) 一块砖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地面上,对地面压强最小的放置方法是()
  A. 平放B. 侧放C. 竖放D. 无法判断
  (2) 某人质量为60kg,每只脚与地面接触的面积约为200cm??2?,则此人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g=10N/kg)并讨论:要使该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该怎么办?为什么?
  (3) 坦克安装履带有利于坦克在不利的地形条件下行走,你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还能不能例举出生活中的典型实例?
  二、 教学反思
  1.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环两线一核心”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给学生的课堂探究提供了思维空间和展示舞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物理学习中尤为重要,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改革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发现式学习。在以“三环两线一核心”的教学模式中,始终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导向,引领课堂教学,在问题的呈现、聚焦、探究、解决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生成。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始终以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为核心,从问题的导入、情境的创设,到合作探究的深入开展,都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概念的同化和顺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
  2.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有内在层级的。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辨析能力,也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方法。运用“三环两线一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建构“两类结构”,即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建构的思维方式提供了有效的载体。通过长期的思维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概念学习的思维图式,促进概念的顺应和同化。
  3.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开展。
  主体参与教学的精髓就在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种参与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显”的,可以是深层次的,也可以是浅层次的。我们倡导的深度学习,不仅指向于符号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更指向于逻辑形式知识的学习,进而建构知识的意义。运用“两类结构”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物理探究的基本思维模式,构建“基于生活、大胆假想、依托实验、认真求证”的思维模式和学科态度,有利于开展深度学习,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的习惯。
  (陈小娟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214200)
  
  

标签:两类 探究 依托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