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四年级作文 > 正文

精心设问,构建优质高效课堂_课堂设问的质与量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课堂提问,更要重视对问题的设计。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同行的经验,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 选准设问点,增强针对性
  问在当问之处,是课堂设问成败的先决条件。设计问题应首先考虑好在何处设问。一般来讲,设问点应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转折点,学生的疑惑点、混淆点、易错点等,这样才能使问题提高针对性,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一位老师在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唯物主义为什么正确,唯心主义为什么错误?问题一出来,学生个个目瞪口呆,这显然偏离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因这一框题的重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并且这个问题对于刚刚学习哲学的学生来讲,远远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结果是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仍是一头雾水。而另一位老师围绕本框重点,针对有些学生把信不信神、是否相信精神的力量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的错误观点,设计了学者与民工的情景对话: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运用此对话,设问“你是否同意学者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问题一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从而把学生引入思考的轨道,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很轻松地归纳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二、 突出“新”字,增强新颖性
  一般来说,在教学内容既定的情况下,问题越新颖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心理。问题的新颖性突出地表现在问题的背景材料和问题的设疑角度两个方面。
  首先,问题的背景材料要新。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选取新颖的背景材料,即使是老问题也要不断更新材料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尽量避免陈旧、过时毫无新意的背景材料。另一方面,背景材料的呈现形式也要不断翻新。问题的背景材料可以是文字、是图片、亦可以是视频等,即使是文字材料表达方式也可多样化,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是名言警句,亦可以是古诗宋词等。
  其次问题要善于变换角度。新奇的问题角度,让学生在意料之外中积极思考,更有利于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 贴近生活,增强趣味性
  生活是教育的基础,在问题的设计上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努力寻求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从学生生活出发设计问题,比直接问纯理论化、知识化的问题要好得多。
  四、 难易适度,增强层次性
  问题过难,学生答不出,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思考的价值,起不到思维训练的作用,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丧失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即提问要遵循“跳一跳,能摘桃子”的原则。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设在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
  问题的设计要兼顾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虽然面向全体学生提问,但真正参与到思维活动中去的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位优秀学生,大部分学生几乎成了“看客”,究其原因是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层次性,不适合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都能学有所得,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本质,进而“围歼”重难点,这样,随着问题的难度的推进,学生每做一个问题都为做下一个问题打下了基础,每做一个问题都会获得一次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思考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激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究性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多设计多设计富有探究性的问题。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训练,一方面使学生们学得了很多科学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有些老师上课特别爱提“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类似的问题,这类的问题不能说一点价值没有,但提的次数多了,可能价值就不怎么样了。还有种情况是教师提出的很多问题是事实、记忆类的一般常识性问题,只需把课本上的话给复述一遍即可,这类问题缺乏探究的价值,学生无须思考便能作答,一堂课下来,虽然教师设问频频,但所提的问题没有探究的价值,难以开启学生心智,激不起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更不用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六、 通盘考虑,增强联系性
  思想政治课中看似零散的每个知识点,实际都是有机联系的。这启示我们设计问题时也应围绕教学内容通盘考虑,作出整体性安排,把每个问题以某种方式串成一条线组织整堂课的问题链,从“起始提问”到“后续提问”,再到“归结提问”,步步为营;其排列顺序,既符合教材逻辑顺序,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环环相扣,使学生在解开问题链上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董正堂 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 221700)
  

标签:设问 高效 构建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