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四年级作文 > 正文

新课改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挑战【对农村中学数学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积极搞好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中学也责无旁贷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农村中学大多远离都市,地处偏远山乡,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配备不齐,学生的基本素养比城市学生差。所有的这些都给农村中学实施新课改带来了很大困难,行动起来举步维艰。我校自2008年实行新课改以来,教师们积极学习新课改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落实课改精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有不少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没有把新课改精神落到实处。在这几年,我根据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和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农村中学数学新课改作了积极的探索与思考。
  思考之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变管理者为组织者。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是教学活动中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师道尊严,学生惟命是从,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而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激起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渴望探索真理并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要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密切注视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移情换位,思其所思,忧其所忧,乐其所乐。
   例如,教学“利息”这一课时,上课时老师从新年的压岁钱入手,使学生在讨论、交流和整理等活动中,明确把压岁钱存入银行的意义,既轻松掌握“利息、本金、利率”等抽象概念,又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整节课以小组讨论形式,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发表见解,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变主导者为引导者。多年以来,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一直处于“主体”地位。新课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善于提问,善于探究,让学生在质疑、求知、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其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思维品质。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始,以产生新问题而终结。“你能提出不一样的问题吗?”“你有更巧、更妙的想法吗?”等提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更是新教材显著的特点,教师更要鼓励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深度、开发性的问题。
  (3)变传授者为合作者。新课改将改变传统局面,变“师者”为“交流者、合作者”。在教学中建立平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与学生同忧同悲、同喜同乐。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每一次热情的参与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对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和失败,都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在教学中,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尊重是成功交流的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相信学生的能力,提倡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并做学生的顾问与参谋。
  思考之二:教材的灵活处理与运用
   长久以来,教师都受凯洛夫在《教育学》里所倡导的“权利主义教育学”的影响,强调强制性的管理,学生在强制性的措施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课改后,高中数学的教材做了很大的整改,编排的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有些教师“以书为本”,教死书,死教书;有些教师“以高考为马首是瞻”,生怕学生不懂,增添了许多课外内容,整节课“滔滔不绝”,忽视了教学教程中的另外一个学习主体――学生,结果学生“唯师是从”,一旦离开课本,离开教师,就不知如何解题了.数学教材的改革是让我们转变数学教学教育观: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的,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部实际活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份。况且,教材本身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比如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中以台球桌面为实例引入新课,由于农村不少学生根本没有见过台球桌,更别说了解台球桌面了。教材以此例引入其目的是由学生身边的实际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的话,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教材的意图,不符合课改精神。教师要从农村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比如光的反射、折纸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思考之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整天被动应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对老师塞给的知识生吞活剥,一知半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不到发挥。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本次新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参与、合作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同学合作交流,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覃川.今天怎样做教师[M].北京

标签:新课改 几点思考 中学数学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