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慰问信 > 正文

职业生涯规划德育载体的构建途径与运用策略|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认为建立工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网络平台的利用与开发、课程体系建设、职业体验平台搭建是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基本途径。要根据职业生涯阶段性任务,有效地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载体;要根据教育客体特点,针对性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规划载体;要把握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载体。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载体 构建途径 运用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载体,即“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意,也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意识地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大学生成长、成才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就业观念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活动形式。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必须有意识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载体进行合理构建。
  
  一、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基本途径
  1、建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停留在组织几次活动,或片面地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视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工作随意性较大,系统性不强,持续性和制度化缺乏。因此,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载体作用,高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相应的制度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供资金投入、咨询机构设置、内容及课程安排等方面的保障。职业生涯规划在许多高校还未受到足够重视,虽然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共青团组织、心理咨询机构等部门都有所介入,但彼此缺乏沟通,整体上不协调,工作水平难以提升,这些都制约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开展,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载体作用的发挥。所以亟需设立全校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领导机构和指导机构,负责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发职业生涯课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使职业生涯辅导和相应的德育工作能有序和富有成效地进行。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制约因素。教育主体的载体意识、知识结构等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的充分发挥。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载体,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只有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控性,保证职业生涯载体构建的政治性和主导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要求指导者能以心理测评为基础,应用各种心理测评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指导。这就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知识,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运用测评技术的技能,以便辅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开发自我。高校应有意识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人才测评技术培训和心理测评技术培训,让他们既掌握有足够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又对大学生能力倾向、性格特征及心理状况有全面的把握。总之,要建成一支专兼职统一协调的集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测评和心理测评素质于一体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通过他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了解个人性格、兴趣、能力对未来职业的影响,以便合理地确定生涯目标,逐步明确和适时调整生涯路线,增强自信,开发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3、利用和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网络辅导平台
  网络载体是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具体形式。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构建,必须发挥网络信息海涵性,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和平等性,覆盖面广泛性等优点。各类成熟的网络职业测评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帮助,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充分认识自我。在网络辅导平台建设方面,高校要重视开发网络辅导课程和网络自学软件,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展自主学习。同时要引入人才测评和心理测评系统,用科学、人性的测评技术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开发自身潜质,更好实现人生价值。高校要有意识地在职业生涯规划网站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职业生涯规划网站首页上开设“时事政治”、“名人访谈录”、“就业法规”等栏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健康向上的网络信息感染熏陶大学生;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网”、“青春建功十二五”、“我与祖国共奋进”等主题教育活动的网络链接,宣传国家创业就业政策,激励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建功立业,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成才观念。
  4、建设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托,树立生涯规划理念、普及知识理论、建立职业规划档案等都离不开课程建设。高校应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将职业规划基础课程列入必修教学计划,将素质拓展类课程列入选修课计划,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在大学新生阶段,专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测评、职业生涯理论等基本知识类课程可以设置为必修课。在大学二、三年级阶段,素质培训类实践性课程可设置为选修课。实践课程应包括基础职业发展素养,涉及职场认知、求职胜出、能力提升、自主创业、素养拓展、入职适应等六方面内容。大四阶段的课程则应注重实训环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应在相关行业建立实训基地,为不同职业性向的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开展生涯咨询,使学生完成职业定向,提前适应职场规则,培养职业意识。同时,要立足“两课”教学,针对性地增加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热点和焦点问题准备教案,把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渗透到“两课”教学当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大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择业观念,为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一定基础。
  5、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学生职业体验平台。
  高校要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来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寓职业意识、职业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养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实职业生涯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科学性、思想性,增强是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信任和依赖程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有效性、实效性。要打造诸如“生涯辅导节”的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活动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涯活动,能使学生快速的融入现实情景,以达到对生涯理论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加强与工作、社会环境实际情况的磨合,从而启发学生认识自我、解剖自我,进而做出合理、科学的规划,不断拓宽自身知识面,优化智能结构,提高自身潜能与综合素质。为此学校应每年定期举办生涯辅导节活动,并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如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络等宣传生涯辅导方面的知识,定期推荐一本生涯辅导书籍。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氛围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并提高其对生涯辅导的认识。此外,还可以开展生涯心理咨询、生涯辅导讲座、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模拟招聘活动、生涯理想征文演讲比赛、行业调查与考察、职业分析与调查、知名校友访谈等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全校师生重视与参与职业生涯活动,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最终达到生涯辅导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运用策略
  1、根据职业生涯阶段性任务,有效地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载体
  在大一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是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规划大学生涯,因此可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激发学生成才愿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大二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是巩固学生成才意识,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因此可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意识地培养其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大三和大四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自觉成才的意识,锻炼学生各种职业能力,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进一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针对学生择业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树立学生感恩母校和报效祖国的信念。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载体运用于解决大学生不同生涯阶段的问题和任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逐步纵深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
  2、根据教育客体特点,针对性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规划载体。
  运用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大学生特殊群体。特殊群体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导致他们可能会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上处于相对的劣势,而他们在校期间也不会主动寻求职业生涯辅导帮助,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需要对学习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少部分进入“学习误区”的成绩优秀学生“主动出击”。这些学生往往存在职业目标不清晰,心理自卑,缺乏职业规划勇气,就业信息获取困难,认知偏执,自我效能感极端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职业生涯咨询的需求比较急迫。而相应地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依赖性和信任感会更强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教育效果。
  3、把握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载体
  大学生在学业生涯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成长的烦恼”。古人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要求教育者善于抓住特定的教育情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策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将每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标与国家培养人才目标定位相统一。在帮助学生确立学业和职业目标时,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在帮助学生选择职业种类时,要启发大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时事分析国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帮助学生选择职业的工作地点时,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号召大学生去祖国需要的地区就业,努力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无缝对接,充分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春香,王升臻.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理论观察,2007,(02):129
  [2]刘智强等.以职业生涯规划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19
  [3]严毛新.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途径[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02):34
  [4]王亮.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的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130
  [5]叶龙祥.大学生生涯辅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142
  [6]严毛新.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途径[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02):33
  作者简介:黄小波(1979-)男,四川泸州人,硕士,苏州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标签:德育 载体 构建 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