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用需求理论分析上海大学英语系的课程设置】 上海大学英语系怎么样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从需求理论的定义入手,总结了需求理论的内容。从需求分析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上海大学英语系的课程设置,主要从个人需求、学校需求和社会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社会需求方面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来探索其和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并且阐述了需求分析理论对课程设置的意义。
  【关 键 词】英语系 课程设置 需求理论
  
   一、需求的定义
   计划是根据对环境与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可见计划是有的放矢,有根有据的,这就需要有一个需求分析的过程。在外语界,根据不同的角度和背景,不同学者对需求的理解和定义都有所不同。Berwick认为需求有两个部分构成―觉察需求和意识需求。前者是教育者设立的需求,后者是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和愿望(Berwick,1989)。Kemp结合教育实际,给需求下的定义是“希望得到的东西和现存状态之间的差距”(a gap between what is expected and the existing conditions),并把需求分为6种需求(Kemp1998)。束定芳(2004)提出了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大类。前者是指政府的外交或其他政治目的的需求及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要求,后者主要是指学生目前的语言实际水平及其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综合以上对需求的理解和定义,可以总结出,需求分析一般指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具体指社会、国家的需要。一个是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具体是指个人的需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学生个人,学校,社会,来讨论分析需求分析。其中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个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和期望达到的水平,学校需求主要是指教学计划的制定人所希望学生达到某种水平的需求,社会需求主要是指国家和地域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二、需求要素之间的关系
   上文提到的三种需求:个人需求、学校需求、社会需求显然代表来自三个方面的需求: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三个关系同样重要,处于同等地位。以下通过三个大小一样的圆来具体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图(1):个人需求、学校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从以上的图示可以很明显得看到三者之间是存在重叠部分的,且这个重叠部分的面积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化的。当重叠部分的面积越大,说明该课程设置就越理想,反之则越不理想。根据这一原理,在实践教学中,课程设置若满足了学生的个人需要,通过市场调查满足了社会需要,通过相关教学满足了学习者和社会的需要,则这样的课程设置达到了最佳模式。相反则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的失败,不仅浪费了学习者大量的时间,可能还会造成他们厌学的情绪等,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以上图示中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三者缺一不可。
   三、个人需求与课程设置
   1.专业考试和课程设置
   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分别要参加全国统一举行的英语专业四级(TEM4)和英语专业八级(TEM8)的考试。从考试题型来看,这两项硬性考试更多的涉及到的是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核,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好好学习基本知识。上海大学的英语系的课程设置中,从第一到第三学期,学科基础课开设了基础英语、听力、会话和阅读。从第四到第六学期,又在这些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语法和写作课程。从学分的角度看,基础英语为最高分6分,其余的课程均为2分。由此,明显可以看出,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英语课程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到了大三学年,高级英语取代了基础英语,而且还添加了口译和翻译的新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大部分课程都安排在大三时期,其主要课程(必修课程)主要是文学、语言学、写作和翻译,这又为专业八级中的人文常识、翻译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八级的通过率。
   2.个人目的和课程设置
   基于学生个体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学生的个人目的出发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譬如想出国继续学习的同学当然对口语方面的要求较高,大学四年里前两年都开设了会话课程,大三期间则开设了口译课程,从更高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口语水平。想考研的同学们就可以好好利用大三期间开设的文学、语言学、翻译和跨文化等课程,为自己以后再读研期间的专业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那些以后想从事经贸行业的同学来说,选修课中的经贸系列则为这类学习者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四、学校需求和课程设置
   按照学校制定的英语专业教学计划,将大学四年分为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教学全过程自始至终都要强调练好扎实的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翻译的能力,开拓学生的中外文化及专业倾向的知识面。在课程设置中前两年主要针对基础知识主要开设了基础英语、听力、会话和阅读,在第二年开始加入写作的课程。从学科基础课的学分的分配角度看,基础英语课程为6分,分别占大一大二总学分(学科基础课)的1/2和9/23,听说部分则为1/3和6/23,而阅读仅占了1/6和3/23,写作部分则为3/23。
   相反,在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和加强听、说基本功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及口译、笔译的应用能力,并结合一定的外贸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的知识语言应用能力适应涉外单位、特别是外经贸部门工作的需要。所以,在大三时期,保留了听力和写作课程,加入了口译、高级英语和翻译。在专业选修课方面,课程的安排都主要集中在第7、8、9学期,主要开设了文学、语言学、写作和翻译。从学分的分布来看,高级英语占大三期间总学分的9/35,文学占3/10,听力仅占1/10,写作占3/20见图(2)。为了使学生们有较扎实的外贸业务专业知识,学校在专业选修课中还安排了经贸系列的课程,例如开设了国际商法、国际贸易、进出口实务、外贸函电和涉外英语合同,而且在任意选修课中还开设了商务谈判、跨国公司经营、经济学概论等进一步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增强学生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社会需求和课程设置
   1.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落实和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物质内容和重要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整个市场对人才的样式需求将呈现多元化或多样化的要求。刘再起,王仰正(2001)把外语人才的培养规格归纳为具有“高”、“专”、“宽”、“好”、“强”五个方面的特征。
   2.课程设置和社会需求。如今的社会大量需要的是外语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而培养出来的人才,所以要做到“专”“宽”并重,使外语人才在专业领域达到既专又宽的和谐统一。其次,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外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专”,而且还要“高”、“强”。上海大学外语系设置了从大一到大四都有相关基础课程,做到专业突出和综合型并举,课程设置具体可由公共基础课(政治、计算机、体育、二外等)、学科基础课(语法、听力、口语、翻译、阅读等)、专业选修课(文学、语言学、写作、口译、笔译等)、各类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思想政治理论、任意选修课)、实践性教学(军事、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构成。
   笔者通过分析几大招聘网站智联、中华英才、51Job等网站上的100则招聘广告,了解到一些当今用人单位所希望任用的英语人才类型,分析结果显示:5.56%的用人单位需要非相关专业但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好的本科生,14.24%的用人单位需要相关专业的研究生,21.35%的用人单位需要对其他领域知识有所了解且英语水平较高的本科生,而58.85%的用人单位需要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且英语水平高的研究生。所以应该构建以开设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为核心,同时开设其他相关专业的发散型结构(如图3)。
  
  
   可见市场对英语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还是相当需求的,跟实际能力联系较紧密的听说能力和翻译能力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对写作和阅读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则最少。当然这并不是说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知识教育显得不重要,相反只有语言基础知识牢固,才能更好的进行其他方面(譬如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上海大学英语系本科专业的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着重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在高年级阶段则着重阅读和翻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结语
   本文主要从个人需求、学校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上海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在经济文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学科之间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明显,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只有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人才才会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Berwick,R.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In Johnson,R.K.(eds.).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ambridge:CUP,1989.
  [2]Kemp,J.et al.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New York:Prentice Hall Regents,1998.
  [3]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
  [4]刘再起.王仰正.对新世纪大学专业外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1.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王雪梅.从学术能力的需求分析角度反思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J].外语界,2010.
  [7]夏纪梅.现代课程设计理念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标签:英语系 课程设置 上海大学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