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阳光高考 > 正文

莫友芝【浅论莫友芝的目录学成就】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提要:莫友芝是晚清著名的学者,研究范围涉及目录学、文学、书画等领域。他品行卓越,心系国家,有着强烈的忧国爱民之情。他才华横溢,著述颇多,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学术文化宝库。他生活于晚清社会转型期,为贵州文化的开风气者,今天对他进行研究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莫友芝在文献学,特别是目录版本学领域的成就。从文献学的角度对莫友芝编撰的《(吕卩)亭知见传本书目》、《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持静斋藏书记要》、《(吕卩)亭书画经眼录》等四部目录学代表作的研究,站在清代学术视野下讨论莫友芝目录学的实践,并总结其学术思想与成就。
  关键词:莫友芝 目录学 版本 清代学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1-120-124
  一、莫友芝生平
  莫友芝,字子?,号(吕卩)亭,晚号弭叟,贵州独山人。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卒于清同治十年(1871)。是晚清集目录学、方志学、金石学、文字音韵学等众多领域之长于一身的重要学者。
  作为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莫友芝也怀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人世抱负。他才华横溢,曾国藩称赞其“黔南莫夫子,志事无匹双”;张之洞评价他“早年高名动帝都”。但他的科考生涯却都抱憾而归,其仕宦之心逐渐淡化。最后一次科考失利后(咸丰十年,1860),已届天命之年的友芝离京南下,先入胡林翼幕府,后又入曾国藩幕府。同治三年(1864),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后,友芝又移居金陵,并居住到同治十年(1871)逝世。
  莫友芝生命的最后十年乃在江南度过,这也是他搜集、整理、校勘古籍的重要时期。江南地区经过战乱,满目疮痍,文化亟待恢复。受曾国藩的委托,友芝在惨遭兵燹的江南大地寻访残遗的杭州文澜阁、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四库全书》残本。友芝每到一地,都不遗余力的寻访古籍,并留下很多购书记录,今有《莫友芝江南收书记》可资参考。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清朝官员为了重振江南文化,建立书局从事刻书活动。两江总督曾国藩在南京建立了金陵书局,江苏巡抚丁日昌建立了苏州书局。曾、丁二人都力邀友芝主持书局,因此,友芝访书之余,都是在书局整理、刊印古籍。在此期间,莫友芝主持刊印了《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船山遗书》等古籍,为恢复江南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江南自古便为人文之渊薮,名流云集,文献资源丰富。此时的莫友芝完全断绝了仕宦之心,生活也逐渐安定。他好游名山大川,结交硕儒名彦,“子?既好游,而东南故多佳山水,又儒彦胜流往往而聚,乃日从诸人士饮酒谈咏,所至忘归。”这些都为他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友芝重要的目录学著作《鄙亭知见传本书目》、《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持静斋藏书记要》等都成于这一时期,代表了他一生最高学术成就,丰富了中华学术文化的宝库。
  二、莫友芝研究概况
  由于生前所刊著述极少,在相当的长的时间内,莫友芝研究尚局限于整理著述、刊刻出版的阶段。近年来,随着莫友芝生前稿本的发现与利用,研究遂进入新阶段。现将莫友芝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研究起步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时期涉及的主要内容有:(1)家族成员对其著作进行整理刊印。在版本目录学方面,根据其生前稿本刊印了《鄙亭知见传本书目》、《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持静斋藏书记要》、《鄙亭书画经眼录》等。(2)同时代交往人物对莫氏的评价。主要有:张裕钊的《莫子?墓志铭》、黎庶昌的《莫征君别传》、莫祥芝的《先兄(吕卩)亭先生行述》、郑珍的《鄙亭诗钞序》、曾国藩的《曾国藩日记》等。这些著作保留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可视为莫氏研究的组成部分。(3)史书及方志的传记。《清史稿》、《贵州通志》、《续遵义府志》等书均列有《莫友芝传》。这类史传详细记录了友芝的人生经历、学术成就,可视为早期综合性研究。
  2、研究发展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80年代)
  民国时期的莫友芝研究承接晚清遗风,主要涉及版本目录学和书法作品的整理。莫氏晚年客居的江南乃是研究群体较为集中的地区。版本目录学方面,扬州人陈履恒于民国33年35年间补刊了《独山莫氏(吕卩)亭丛书》七种;书法作品方面,上海有正书局出版了《莫友芝楷书精品》、《莫友芝正草隶篆墨迹》,上海文明书社出版了《莫友芝篆书三种》。
  1949年以后,对于莫友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训诂学、文字学方面。在大陆,中华书局出版了经罗常培点校的《韵学源流》(1962);在台湾,文海出版社出版了《莫氏四种》(1969);在日本,雄山阁出版社出版了比田井南谷编辑的《莫友芝篆书册》(1980)。
  3、研究繁荣期(20世纪80年代-今)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莫友芝研究的繁荣期。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将莫友芝作为地方文化名人展开研究,主要讨论莫氏对贵州文化、教育、思想方面的贡献。研究机构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莫友芝研究中心,独山县莫友芝纪念馆。重点是发掘贵州文化资源,弘扬影山精神。梁光华和黄万机是研究群体的代表人物。相关整理著作有:《韵学源流注评》(莫友芝著,陈振寰注评,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注评》(莫友芝著,梁光华注评,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论文主要有:《莫友芝的族属初探》(莫俊卿等,民族研究,1981)、《晚清文人莫友芝》(刘之侠等,贵州社会科学,1982)、《读(说文)最早的写本――(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及莫友芝的笺注》(梁光华,黔南教育学院学报,1989)、《西南大儒》(王思明,贵州文史天地,1997)、《莫友芝长子考》(梁光华,贵州文史丛刊,2007)。(2)将莫友芝作为藏书家,从文献学角度进行研究,点校出版了莫友芝的主要目录学著作。主要有:《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鄙亭书画经眼录》(莫友芝著,张剑点校,中华书局,2008)、《藏园订补》(莫友芝著、傅增湘订补,中华书局,2009)、《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持静斋藏书记要》(莫友芝著,邱丽玟、李淑燕点校,杜泽逊审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论文有:《莫友芝的藏书和目录学》(郑伟章,贵州师大学报?人文社科版,1986)、《莫友芝影山草堂藏书管窥》(杨祖恺,贵州文史丛刊,1988)、《莫友芝(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的学术价值》(刘汉忠,贵图学刊,1990)、《莫友芝著述稿本汇考》(刘汉忠,史志林,1997)、《莫友芝古籍批校题跋本辑考》(刘汉忠,史志林,1997)、《莫友芝及其在版本目录学上的成就》(戴显群,福建图书馆学刊,1997)、《(鄙亭书画经眼录)的发现及其价值》(张剑,西北师大学报,2007)、《大陆所藏莫友芝稿、钞本考述》(张剑,文史,2008)、《莫友芝与丁日昌的》(张燕婴,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3)莫友芝综合研究。主要研究其生平传略,人生志趣以及学术成就。主要著作有:《莫友芝研究文集》(裴汉刚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莫友芝评传》(黄万机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莫友芝年谱长编》(张剑撰,中华书局,2008)、《莫友芝诗文 集》(莫友芝著,张剑、陶文鹏、梁光华点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主要论文有:《曾国藩(送莫友芝>杂考》(王澧华,贵州文史天地,1993)、《略论莫友芝的功名仕途观》(梁光华、贵州文史丛刊,1993)、《一副挽联寄深情――曾国藩与莫友芝》(黄万机,文史天地,1994)、《清代金陵学人传略――莫友芝传》(李金堂,南京高师学报,1996)、《诗书画三绝的文化巨匠》(梁光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
  这一时期关于莫友芝目录版本学研究的专著是台湾东吴大学薛雅文博士的《莫友芝之目录版本学研究》(台湾花木兰文化工作坊,2005)。该书以莫友芝所著《持静斋藏书记要》、《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鄙亭知见传本书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著录内容特色和版本。完整呈现了莫氏书目内容特色,进而展现其版本目录学的功力。
  前人的莫友芝研究取得了丰硕成功,但与友芝的学术地位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1)综合研究少。莫友芝的学术成就,人生志趣,家庭交友等均有研究,但缺乏提纲挈领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2)研究群体小。持续进行友芝研究的研究人员少,研究机构少,没有建立强大的莫友芝研究群体。(3)目录学研究有局限。莫友芝版本目录学研究大多局限于点校其著作,目前除薛文雅《莫友芝之版本目录学研究》之外,尚无此方面专著。
  三、莫友芝的目录学实践
  莫友芝的目录学著作,主要著录的是经其过眼的书籍,虽不如官修目录的规模宏大,但是体例完备,内容丰富,亦有自身存在的特殊价值。《鄙亭知见传本书目》强调版本流传,《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主要为经眼书目,《持静斋藏书记要》体现了私家藏书目录的特点,《鄙亭书画经眼录》则以书画为载体,反映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传承。这些目录学著作,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莫友芝的目录学成就,也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体系。
  (一)记录图书信息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目录学的基本学术诉求。莫友芝的目录学著作将图书的源流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不仅梳理了学术史和文化史,也给后人治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1、版本特征
  莫友芝是重视版本源流的目录学家,他的目录学著作详细著录了书籍的版本及优劣,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选择较好的版本进行研究。
  如《鄙亭知见传本书目》史部正史类《史记正义》条,友芝著录了“南监有四本,嘉靖张邦奇本,万历二年有丁大字本,小字本,万历二十四年冯梦祯本”、“北监本”、“明嘉靖四年震泽王延拮刊本”、“凌?隆评林本”、“乾隆四年殿本”、“古香斋巾箱本”等多种版本,并详细说明了各版本的刊刻情况。
  是书史部杂史类《国语》条,友芝著录了“段玉裁校订本”、“衍圣公刊本”、“昭文张氏元刊本”、“宜静书堂刊本,半页十行,行十二字,中多古体”、“绍兴十九年刊本,半页十行,行二十字”、“黄丕烈仿宋刊本,校刊并精善”等,不仅记录了版本特征、书籍版式,还对书籍刊刻做出了评价。
  2、刻书信息
  莫友芝对于书籍的刻印,大多著录了何时、何地、何人所刻等基本信息。
  如《鄙亭知见传本书目》经部书类《书蔡传旁通》,友芝著录“有余氏印行木记”;是书史部地理类《东城杂记》条,著录“杭州汪氏刻”、“粤雅堂刻”;是书史部职官类《唐六典》条,著录“明正德重刻本”、“嘉靖甲辰浙江按察司刻本”、“嘉庆庚申扫叶山房刻本”、“宋有绍兴甲申刻本”;是书集部诗文评类《文心雕龙》条,著录“至正乙未刊于嘉禾,弘治甲子刊于吴门,嘉靖庚子刊于新安,辛卯又刊于建安,癸卯又刊于西南,万历己酉刊于南昌”等信息。
  3、藏书源流
  书籍在流传过程中,常常会被不同时代的多位藏家收藏。历代藏家都会留下很多藏书信息,有些书籍还因人而贵。因此,书籍的流传也成为版本目录学讨论的问题之一。
  友芝著录了很多藏书印章,以此判断书籍的收藏情况。如《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一《太平御览》条,友芝著录此书有“文渊阁印”、“汪士钟印”、“黄丕烈印”、“复翁”、“士礼居藏”、“兰舟高士东海豪家”等六枚藏书印,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信息了解这部古籍的递藏情况。
  友芝还直接著录了一些图书的入藏情况。如《鄙亭知见传本书目》史部编年类《资治通鉴纲目》条,友芝著录此书宋刻本流传情况曰:“季振宜旧藏,后归郁松年,今归丰顺丁日昌禹生。”史部地理类《元和郡县志》条,著录“影宋抄本……今在杭州瞿氏。”《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一《资治通鉴纲目》条,著录:“季苍苇旧藏,有名字印,后为郁泰峰宜稼堂所收,今归丰顺丁禹生。”都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古籍流传信息。
  4、摘录序跋
  序跋是了解书籍版本的重要信息,在目录学实践中,莫友芝很重视序跋的摘录,通过序跋再现成书刊刻流传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便利掌握利用古籍。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二《图解校正地理新书》条,友芝全文摘录了宋、金两朝对《地理新书》所作的序言。这对了解此书的刊刻信息、版本概况,甚至宋金时期的图书史、学术史都有很大帮助。
  (二)提供治学指南
  目录之学,是开启学术之门的钥匙,肩负着为治学之人提供读书指南的任务。“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评判图书优劣是目录学著作的题中之义。由于莫友芝重视版本,因此他的目录学著作或判断图书优劣,或评价图书内容,或订补前人错误,或提供历史信息,或介绍古籍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多视域的治学指南。
  1、判断善本
  善本是版本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历来学界对善本提出了很多定义,张之洞提出了“足、旧、精”的三原则,钱丙提出了“旧刻、精本、旧抄、旧校”的四定义。归纳起来,主要还是满足“旧”和“精”两大原则。在实践中,前辈学者通过无数的经验,为我们指出利用善本的方法,莫友芝在此方面就做了很多贡献。
  如《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一《毛诗要义》条,友芝评价“海内更无第二本,遂卓为宜稼堂数十宋椠之冠。”《鄙亭知见藏本书目》经部书类《尚书正义》条,友芝指出“日本国于道光丁亥新刊影宋本尚书正义,洋纸颇精。”提供了日本当时印刷技术的信息。是书经部礼类《仪礼注疏》条,友芝评价“嘉庆丙寅,张敦仁刊《仪礼注疏》五十卷……最为善本,欲重刊此经注疏,当用此本。”为重刊此书者指明了最好版本。《仪礼逸经传》条,友芝指出“四库入存目,而天禄琳琅书目于明本中收之,亦以其刊之佳也。”说明了此书得以入藏的原因。是书史部正史类《史记》条,友芝著录“陈明卿本最善,陈卧子本次之。钟伯敬本不载十表,最下矣。”《后汉书》条,友芝评论说“明周采、周琉、柯乔等修汪文盛本,而?去旧刊之名,极可恨。”《明史》条指出“外翻本,不佳。”
  2、评价内容
  友芝对书籍自身的内容和《四库简目》的收录都有恰当评价。
  《鄙亭知见传本书目》书经部四书类《四书蒙引》,友芝指出“此类所著录元明以来解义率皆浅略肤漫,言考证者尤驳杂无谓。”
  《鄙亭知见传本书目》经部诗类《诗序》条,友芝对四库著录评价说“四库目想因丛书中有单刻诗序者,故别为一条,然书小序并未别著录,何独于诗而异之耶。”   3、订正错误
  友芝的目录学实践中,还多订正前人的错误之处。
  如《鄙亭知见传本书目》史部载记类《十六国春秋》条,友芝指出了四库著录之误:“此书《四库目》以为即屠、项二君所伪作,然汲古阁秘书目有精抄本二十册二套,称系从宋版抄出,在刻本之前。屠、项刻此书于万历中,而毛氏家藏已有抄本,即使伪托,亦前人所为,绝非二君自作自刻也。”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一著录《东南进取舆地通鉴》,友芝称“文渊阁未及著录,盖逸已久矣。”补充了对四库未录之书。
  4、历史信息
  友芝的目录学著作,提供了很多历史信息,使我们得以通过他的著录还原过去的场景。在《鄙亭书画经眼录》中,这一功用显得极为明显。
  世人皆知杜甫为诗圣,然其书法作品却鲜为人知。《鄙亭书画经眼录》卷一便著录了《唐杜工部赠太白绝句直幅》,使我们得以相见诗圣书画笔精墨彩,神气夺目之意。
  5、古籍知识
  友芝是著名的藏书家,他在对古籍进行著录时,往往将自己的古籍知识附于其中。这些古籍知识都是经验之谈,提供了很多刊印图书的知识,对我们读书、藏书大有裨益。
  如《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一《集古文韵第三卷》条,友芝先载“纸背大半是开禧元年黄州诸官致黄州教授书状,……学官以书状纸背印书,事理之常”,接着又介绍“古人文移案牍用纸皆精好,事后尚可他用,苏子美监进奏院以鬻故纸公钱祀神宴客得罪,可见宋世故纸未尝轻弃,今官文书纸率轻薄不耐久”。就为我们提供了宋代纸张精美,可重复使用的重要信息。
  四、结语
  莫友芝的目录学著作,注重版本流传,提供了书籍版本的多种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各种版本,分辨图书优劣,为我们整理研究古籍指明了方向。这对保护古代典籍,传播传统文化,承袭优秀文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莫友芝的目录学著作,将图书源流完整呈现在读者面前,提供了版本特性、刻书信息、藏书源流、作者生平、序跋摘要等详细内容,为后人治学带来了很大便利。在实践中遵循了目录学“即类求书,因书究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基本意义。
  目录学是走向学术世界的窗口,肩负着为治学之人提供读书指南的任务。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评判图书优劣是目录学著作的题中之义。莫友芝由于重视版本,因此他的目录学著作或判断图书优劣,或评价图书内容,或订补前人错误,或提供历史信息,或介绍古籍知识,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详尽的治学指南。
  莫友芝的目录学只是他众多成就之一,他的学术轨迹丰富而多彩。研究莫友芝,不仅是本土文化的又一次自觉,同时也是一次文化互动的尝试。总之,莫友芝的目录学实践极大的推动了目录学的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化宝库。
  
  责任编辑 王羊勺

标签:目录学 成就 浅论莫友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