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议论文 > 正文

[吴一坚,金花不再“花心”]2018年吴一坚最新消息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2年初,ST金花(600080.SH)发布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1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89.3%。”   对于已戴了近4年ST、*ST帽子的金花股份来说,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
  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金花企业集团总裁吴一坚坦言,这主要归功于集团这两年主业相对集中了:“过去我们做多元化投资,真正用于生产性经营的投入不是很大。现在看来,确实有很多不足和失误,经过这几年的重组整治,目前主业开始突出了。”
  看来,曾被视为“多元化典型”的金花集团,正在走向回归之路。
弯路
  有人曾这样描述当时吴一坚的工作:“他不是在寻找新项目的路上、就是在为新项目寻找资金的路上。”
  面对《英才》记者,吴一坚坦陈自己当初没能绕开那个时代民营企业共同的“诱惑”:市场机遇驱动的非相关多元化。“金花曾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膨胀得非常快,看似庞大,但并不强大。”
  虽然从一开始,吴一坚就为金花企业集团设立了两大主产业:医药和商业零售。但他坦承,当时自己并没有真正把精力、财力、人力、物力都投向这两块,而是“看到哪里赚钱就到哪里去、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扑”。
  早在1997年,金花集团就将旗下的医药业务拿到上交所上市,筹得1.8亿元资金。此后又在2000年配股融资2.3亿元。
  2001年,通过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一木国际(00162.HK),金花集团又成功地将其商业零售板块在海外借壳上市。
  10年前就拥有上海、香港两家上市公司,可以说,金花集团的起点相当不错。那么,接下来是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打造一流产品品牌?还是将上市公司作为融资渠道、带动集团其他产业的发展?
  显然,吴一坚选择了后者。金花集团踏上了长达十多年的多元化之路。
  “鼎盛”时期,金花企业集团的业务,从汽车服务中心到拍卖公司、从影视制片到物业管理、从游轮到酒店、从高尔夫到软件开发、从金融信托到高速公路……无所不包。
  如此庞大的投资,理应有相应的管理配套和人才配套,但回顾过去,吴一坚不得不承认,当时的金花集团其实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那时候金花的投资质量不是很高,在融资、财务组合、现金流流转和分配方面,我们做得不太科学,很容易造成现金流紧张、断裂。同时,管理团队的脱节、经营核算过程的不完善、计划不够周密,又造成了很多投资没有达到应有的效应,没有在预期的时间内得到相应的回报。”
  由于投资太分散,金花一直背负着庞大的财务费用。2003年,国家开始宏观调控,巨额银行欠款和逾期未还利息成了压在金花头上的两座大山。事实上,从2002年之后,A股上市的金花股份就一次也没有进行过分红配股。
  吴一坚在采访中并不回避这一点,但他认为这不是金花一家的问题:“多元化是中国民营企业或者是非公有经济发展史上的特殊现象,我国的市场庞大,随着改革开放,各种机会非常多。而民营经济在初级阶段,考虑的不是规模,是怎么能够赚到利润,因此在这种环境和思想下,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什么容易就做什么,结果就造成了涉及的行业很杂,但就是不大。”
  对金花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在实施多元化战略前,需要想清楚的是:所有的机会都是有成本的,你的管理跟不跟得上?研发跟不跟得上?现金流跟不跟得上?市场培育和营销策划跟不跟得上?
  不少民营企业在最初的多元化扩张之后,都开始逐渐实施归核化战略,以降低多元化程度,集中资源于某几项核心业务,甚至单一核心业务,比如早期的万科。
  《财富》杂志曾经做过一项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单项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占500强总数的28%;主导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95%的有194家,占38.8%;相关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70%的有146家,占29.2%。这说明500强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最擅长的行业,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多元化品牌。
回归
  虽然弯路走得比别人更长些,好在金花终于也开始走向回归之路。
  曾经崇尚“快”和“变”、誓言“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好项目”的吴一坚,如今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开始谈整合、谈“关停并转”:“我们现在把两大主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逐步整合,该处置的处置,该转让的转让。”
  如今,以ST金花为核心的生物制药板块,和以世纪金花为核心的商业流通板块,是金花企业集团的两大主产业。
  据吴一坚介绍,世纪金花旗下包括7家购物中心和20多家宜品生活超市,主要布局在西北地区。近几年来,每年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2010―2011年,世纪金花获得弘毅资本两笔、共13亿元投资。
  在医药方面,人工虎骨粉和转移因子是ST金花的两大主要利润来源。二者都是金花拥有独家知识产权和技术的原料药,可以衍生出很长的产品线。
  ST金花在医药主营业务上一直做得不错,“它前些年亏损主要是因为债务原因,基本上从2010年之后,债务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公司业绩就开始好转,它的主营业务其实一直挺不错的。”上海证券分析师赵冰对《英才》记者表示。
  根据财报,2011年上半年,ST金花在医药工业上实现收入6832万元,同比增长24.8%,毛利率高达77.19%。行业分析师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公司“低毛利的普药业务下降,而高毛利的金天格胶囊继续保持高增长,占比提高”。金天格胶囊即是用人工虎骨粉入药的国家中药一类新药。
  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和债务重组之后,“瘦身”的金花,或将在不久后摘掉ST的帽子,轻装上阵。
  现在,在金花企业集团的网站上,对于集团业务的描述还是“涉足投资、制药、商贸、房地产、酒店、高尔夫、新能源等领域”。
  对此,吴一坚的解释是:“除了制药和商业流通,其他业务都是辅助性的,比如酒店,是围绕着上市公司的会议接待做的;而高尔夫球场,也是为了招待客户、为了企业的经营环境服务的。”
  金花企业集团今后还会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吗?对于此问题,吴一坚的回答坚决果断:“肯定不会了。”

标签:金花 花心 吴一坚